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一 贵州电大文科部 第一章 省情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如何认识贵州省情3、了解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4、重点掌握贵州省情基本特点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地理、 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第一节 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按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只有从调查研究入手,全面认识省情,才能为制定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各省之间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必须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照套。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的方针政策比较符合省情,什么时候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二、是培训各级干部和教育各族人民的需要 贵州的各级干部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当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贯彻省委和省政府的各项决策,率领贵州人民投身于贵州的现代化建设。贵州各族人民是贵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只有让他们正确地认识了贵州,才能正确地理解中央和贵州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地接受和完成各自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并为贵州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才能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三、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 过去,贵州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留下“夜郎自大”的典故。解放后虽然增加了与外界的交往,但是封闭状态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不仅贵州对外界知之甚少,而且外界对贵州也了解不多。因此要扩大贵州的对内对外开放,就必须去了解世界,也必须让外界认识贵州,把贵州介绍给世界。第二节 如何认识省情 一、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省情 1、要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因为省情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只有全方位地考察它的自然、经济、民族、文化等各个要素,才能认识其基本特点、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2、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省情 省情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虽然区位是相对静止的,但经济和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如计划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时代,国家的战略重点就不同。优势与劣势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所以认识省情要认识它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3、要用辨证的观点去认识省情 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有利条件隐藏着不利因素,不利条件也包含有利因素。认识省情既要看到它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它坏的一面,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基本特点,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决策措施时才能尽可能地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二、要把一个省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考察 每一个省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要受到全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军事、法制、外交等方面,甚至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影响。因此,研究和认识省情,决不能离开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要站在更高的层次认识省情。 三、要从本质上去认识和把握省情 本质,是省情各种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任何现象都是要素内部联系的外在表现。特点,是事物的本质反映。省情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动态系统,不能在现象上就是论事,只有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地分析,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反复比较,才能从本质上把握其基本特点。四、注重省力的研究省力,就是一个省的发展能力,最基本的是一个省的社会生产力。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只有通过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才能得以利用和开发,才能变成现实的社会财富,所以研究省情的重点是社会生产力。省力在本质上决定省情。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要准确把握省情的基本特点,首先要从定量分析入手,用统计的方法获取基本数据,把普查资料与典型调查结合起来,再找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行定性分析,才能把握省情的基本特点。第三节 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 早在宋元时期,对贵州的研究就有记载。但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只知道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来形容贵州。到了近代,对贵州的认识逐渐从地面的木材、药材到地下的煤、铁等30多种矿藏。 解放后,对贵州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周恩来总理在考察贵州后指出“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1958 1978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忽略了对贵州省情的研究,使经济发展遭受较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专家、学者对贵州进行了系统考察,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贵州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组合匹配良好,有利于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煤水组合的资源有利于建立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开发体系;能源资源与铝、磷、锰多种资源组合,有利于建立特色原材料工业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认识到贵州南下入南海,北上入长江,西出是云南边境的重要区位,而且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九五”时期以后,充分认识了贵州在西南乃至全国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贵州的资源组合态势、现有物质技术基础等,提出了建设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及陆路交通枢纽,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中国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宏伟规划。第四节 贵州省基本特点 一、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山区自然条件 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贵州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42913之间,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贵州总面积17616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 ,山间小盆地占7.5%。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贵州的有利自然条件: (一)多种土地资源与多种气候资源相结合,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全省面积耕地占26.68%,林地占43.55%,草地占9.38%,水域占1.17%,其他用地占3.62%,未利用地15.6%。 由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全省气候复杂多样,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日照相对较少,但雨热同季,再与土地资源组合,十分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发育。(二)受地形影响,沟壑纵横,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较丰富,与丰富的煤炭资源结合,形成了水火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 全省水能蕴藏量1874.5万千瓦,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占全国第6位。煤炭资源总量超过2400亿吨,保有储量492.27亿吨,占全国第5位。(三)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基础。 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铝、磷、锰等76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41种。 (四)喀斯特地貌发育,山光水色、岩溶洞穴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 全省约2/3为碳酸盐类岩石覆盖,溶洞、瀑布、天生桥、石林、峡谷相映成趣,发展旅游十分有利。贵州的不利自然条件: (一)自然生态比较脆弱。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我省基本处于受侵蚀、剥蚀和融蚀的蚀源区,山多坡陡、土层浅薄,植物一旦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而且碳酸盐类岩石风化慢,土壤冲走后很难恢复。(二)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9亩,低于全国1.57亩的水平。且一等地仅占22%,二等地占42%,三等地占36%。中、西部是主要河源地,地形较平,耕地面积较大,但水资源分布较少。东、南部和北部河谷深切,水资源丰富,但田高水低,利用困难。(三)灾害性天气较多,对农业威胁较大。干旱,秋风,凌冻,冰雹是贵州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倒春寒、秋季绵雨、夏季暴雨和大风也有一定影响。 (四)层峦叠嶂,河谷深切,极不利用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贵州由于地势原因,每修一公里公路或铁路,每架设一千米通信线路,其投资都比平原地区高出若干倍,至使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展缓慢。二、多民族团结合作的社会环境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7.8%。贵州民族的交错杂居和相对聚居,有利于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经逐步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至2003年,全省已建立3个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个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另外还有253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至2001年全省少数民族干部有二十七万四千人,占全省干部总数的33.9%。 (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事业。2002年少数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365.62亿元,地方财政达20.42亿元,科教文化事业相应发展。 (四)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多次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三、发展潜力巨大的社会经济 解放以来,贵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356.11亿元,比1949年增长39.3倍,财政总收入达236.64亿元,比1950年增长844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科学、文化和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但是,贵州经济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发展水平较落后;农业基础脆弱,贫困面积大;城市化水平低;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对外开放程度低;科学教育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长较快,待业人口较多。 贵州发展潜力巨大。首先贵州地处大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