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新电视塔简介 广州新电视塔简介 工程所处位置 工程所处位置 本工程所在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 滨江东路,珠江文化带(横轴)与新 城市中轴线(纵轴)交汇处的珠江南 岸。东临珠江帝景住宅区,南为规划 中的双塔路及城市广场,与赤岗塔为 邻,西靠原新中国造船厂,北面与珠 江新城及海心沙市民广场隔江相望。 对岸的珠江新城为广州市中心商务区 和文化艺术中心区,城市新中轴线两 旁规划建设有双塔、广州歌剧院、省 博物馆、第二少年宫、广州图书馆等 标志性公共建筑。新电视塔的坐向正 好对着珠江河口,迎送络绎进出的客 船。 珠江帝景 赤岗塔 东塔西塔 第二少年宫 广州图书馆 广州歌剧院省博物馆 海心沙 原新中国 造船厂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工程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场地复杂程度为一级;场地岩土种类 较多,且不均匀,岩性(风化程度)变化较大,地基复杂程 度为一级。 根据钻探资料,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填土层、 冲淤积成因的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砾 砂,局部为残积成因粉质粘土,基岩为白垩系上统三水组钙 质泥岩和粉砂质泥岩。 本工程场地内无活动断裂构造踪迹,场地和地基是稳定 的。场地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II类,位于地震基本烈 度7度区内,建筑场地平均地面脉动卓越周期约0.33秒,场 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 工程的设计规模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广州新电视塔第一期总建筑面积 114054平方米,其中6.800层以上(含 6.800层)建筑面积44275平方米,主要 使用功能包括广播电视技术用房、观光 旅游层、休闲娱乐、特效影院、游客餐 厅等。6.800层以下建筑面积69779平方 米,其中0.000层主要功能为登塔大厅 、设备用房、消防中心、办公区、展览 和餐饮等;-5.000层主要功能为车库、 地下设备用房、厨房和员工餐厅等;- 10.000层主要为设备用房、五级人防车 库及器材间等。6.800层和0.000层为 主入口层。 广州新电视塔主体建筑(含地下、 地上部分)为一期工程,预定于2008年 底建成并投入调试工作。二期工程位于 主体建筑南端,是为主体建筑配套的绿 地广场和地下车库。整体工程预定于 2010年前全部完成,以配合2010年广州 亚运会的使用。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1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1)给排水 建筑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来源于市政给水管网,分别 从艺苑路和艺苑西路下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300给水管 。 2)供电、通信、微波电视 供电 本工程的用电属一级负荷,供电由市政电网提供两路 10KV电源至本工程地下一层高压配电房,并设置四台1250KW 柴油发电机组,以确保一级负荷用电。 通信 从滨江东路通过预留的18孔跨路通信管道引入本工程 地下一层电信设备公共用房,确保信息传送的管道畅顺。 微波电视 光缆从滨江东路地下-5.000层引入,具体做法详广播 电视工艺设计图纸。 3)交通 本工程用地四周交通便利,东、西有艺苑东、西路, 南有规划中的双塔路,北为建设中的滨江东路。场地内有地 铁3号线和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及城市区域轨道通过。 简介 现有地铁 珠江主河道 新电视塔与地铁的关系 相关职能部门的设计要求和依据 总体规划及用地设计要求 广州新电视塔位于珠江文化带(横轴)与新城市中轴线( 纵轴)交汇处的珠江南岸,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并具有广 播、电视发射、科普教育、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地 标性城市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 本工程按照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通过的广州市新中 轴线电视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设计。 绿化 规划绿地总面积9417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90706平方米 ,其它绿地3468平方米。绿化主要集中在二期用地,并和一期 用地连成一体,创造一个舒适的绿化环境。 消防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一级一类。在0.000层沿建筑物周边 设置消防车道;6.800层平台设有专门的通道与城市道路相接 ,大型消防车可直塔体周边。 人防 本工程在-10.000层设五级人防地下室,面积约3000m2。 抗震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8度。 防水 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新电视塔构成 新电视塔构成: 1)工程主体为610米高塔体(其 中桅杆156米),37层地上功 能层及0.000层、-5.000层 、-10.000层三层地下室。 2)椭圆形的塔在底部长轴方向 与珠江的水流方向一致,到 了顶部长轴的方向则转至与 城市的南北轴线合而为一。 新电视塔的优美造型,是综 合考虑了美学雕塑造型、结 构能力和规划要求等多项因 素的结果。它以偏心的核心 筒作为竖向交通系统,由上 下两个大小不同的椭圆体扭 转而成,塔体中部形成细腰 。塔体核心和天线桅杆正对 城市新中轴线,距珠江堤岸 约125米。 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 通过北接滨江绿化步行带、南 连绿化广场的架空平台的设置 ,创造了一个清晰连贯的城市 空间,在平台下层组织交通, 保证了南北广场的连续性和完 整性。同时在东西两侧形成两 层进入塔内的标高层面,丰富 了场地与周边环境的界面空间, 并有效地疏导了人流。 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 南地块的绿化广场通过缓坡与北地 块架空平台衔接,绿化布置从下层 广场延伸至架空平台,有机连贯。 绿化及景观采用流线型划分,形成 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各具风格的主 题区域,层次分明。绿化布置采用 大量随季节变化的花卉,利用植物 的色、香、形以及自然声息和光线 作用于花草树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营造怡人的景观环境。塔体的垂 直结构流线与广场水平景观的流线 构成相互呼应,和谐有序。 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 配合总体设计要求,兼顾本地气候特 点、将来绿化维护,广州新电视塔一 期设计用较规则的造园手法与铺装共 同组成旋转图案。特别配置木棉、青 皮木棉及美丽异木棉以突显广州特色 和新电视塔地处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的 重要地位。另附以自由、活泼的观形 (如:细叶榄仁、盆架子、万年麻、 海枣等)、观枝(如:砂糖椰子、红 刺林投)和观花(如:木棉、荷花玉 兰、细叶紫薇)树种,通过形、枝、 花互相渗透的表现形式突出新电视塔 作为市民广场的娱乐性与生态性。低 层次的绿化设计则安排了修剪成条纹 状的低矮灌木(如:彩叶朱蕉、海南 洒金榕、钻石玫瑰)和地被(如:金 脉爵床、洒金榕)植物。这样设计可 使得绿地层次分明、分布的条理清晰 ,和周围的环境要素统一地结合起来 车流组织 交通组织 车流组织: 围绕地块的城市道路和车流 组织分别是:北边的滨江东路、 南边的双塔路(双向行驶),东西 两侧的艺苑东路、艺苑西路(单 向行驶)。东西向的内部交通辅 道与艺苑东路、艺苑西路衔接, 辅道西段设置出租车停靠区,中 部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东端设 置旅游大巴停靠区入口,南面预 留与地铁六号线延长线的接口。 在艺苑东路、艺苑西路各设置一 个公交车站。 旅游巴士 出租车 地铁、轻铁 公交车 公交车 人流组织 交通组织 人流组织 本工程采用不规则形状的架 空大平台设计,平台北跨滨江路 与滨江绿化步行带相连,南面平 台下为内部交通辅道,缓坡延伸 至南面绿化广场。行人可以从北 面由滨江绿化步行带或从南面绿 化广场到达平台广场,由7.200 层平台层进入电视塔,避免了行 人与滨江路及内部交通辅道车流 的水平交叉,提供了从珠江堤岸 到绿化广场安全的全步行环境。 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概述: 广州新电视塔总高度610米。由454 米高塔楼和156米桅杆构成。塔楼有37个 使用功能层(层高均为5.200米),划分 为5个功能区间和4段镂空部分,主要使 用功能包括观光、餐饮、内部办公、会 议室、4D影院、高科技娱乐厅、展览、 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微波机房、地下车 库、设备房、五级人防等。桅杆主要是 安装广播电视发射天线。 地下室、塔体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 土结构,塔体(除核心筒外)和桅杆采 用钢结构。 建筑功能分区 建筑功能分区: 广州新电视塔的高度功能根据地球不同 的气候区分成不同的主题区间,由 下而上分别是: 海洋区地下停车库 、展览厅、入口大厅、会议中心 (-10.000层32.800层) 沙漠区高科技娱乐 厅、4D影院 (84.800层121.200 层) 亚热带草原区观景平台、小 食 (147.200层168.000层) 热带雨林区空中云梯 ( 168.000层334.400层) 温带区设备用房、 茶室 (334.400层350.000层) 冰原区微波电视机 房 (376.000层402.000层) 北极区观景平台、 餐厅 (407.200层459.200层)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广州新电视塔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的交汇 处,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并具有广播电视发射、科学教 育、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地标式城市基础设施。 2、椭圆形的塔,在底部长轴方向与珠江的水流方向一致 ,到了顶部长轴的方向则转至与城市的南北轴线合而为一。 新电视塔的优美造型,是综合考虑了美学雕塑造型、结构能 力和规划要求等多项因素的结果。它以偏心的核心筒作为竖 向交通枢纽,由上下两个大小不同的椭圆体扭转而成,塔体 中部形成细腰;“扭腰”的造型使游客从不同的方向看,都 不会发现有重复的形态。镂空、开放的结构形式,可减少塔 身的体量感和承受的风荷载,使得塔体更纤秀、挺拔,也创 造出更加丰富、有趣的空间体验和光景效果;电视塔除位置 上与规划中的双子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外,并因其独特 的设计和外形,将珠江河水和双子塔收进运转乾坤之气 中。 3、建筑与规划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 ”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和利用现状地形地貌,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 4、作为地标性建筑,广州新电视塔具有独特的造型,钢 结构外筒与大面积玻璃幕墙的结合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5、环境设计创造了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便于举行各种文 化活动。 总指标 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175460平方米 净用地面积:1333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19453平方米 一期: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 其中地下(6.800层以下)建筑面积:69779平方米 地上(6.800层及6.800层以上)建筑面积:44275平方米 二期:总建筑面积:5398平方米 其中地下层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198平方米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67012平方米 建筑基底面积:3598平方米 道路广场总面积:34710平方米 绿地总面积:94520平方米 容积率:0.5 建筑密度:2.7% 绿地率:70.9% 建筑高度:610米 建筑层数:地上37层 地下3层 小汽车停车:地下一期车库609辆 地上路边临时停车85辆 地下二期车库150辆 旅游车停车:地面停车场60辆 路边临时停车20辆 简介 40.5m x 54m 20.65m x 27.5m 高宽比 = 7.3 60m x 80m 高宽比 = 7.5 结构简介1 几何形体生成方法 等面积分割 As = At / (m n) 每部分的面积As 结构简介2 几何形体生成方法 连接立柱 结构简介3 几何形体生成方法 创建环 结构简介4 塔的结构体系 钢结构外筒 + 斜撑 + 环 = 立柱 混凝土核心筒 结构简介5 广州新电视塔的初步夜景效果图 谢谢 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