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 课 程 论 文(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探究提交日期: 2017年 6 月 30日 学生签名: 学 号座位编号学 院设计学院专业班级15工业设计二班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教师评语:本论文成绩评定: 分 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探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存方式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业产品上,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生理方面的需求,在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同样得到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在工业设计中,“以机器为本”的思想逐渐被“以人为本”的思想多替代成为主流,设计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方向: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尺度的产品,使人力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设计师在设计中开始融入心理学知识,并立足于人与物之间,使物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在工业设计学科受到其他诸多学科的影响并且不断发展的21世纪,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在当今中国社会语境下如何去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将会是一道值得人们不断深入探究的命题。关键词:工业设计 设计心理学 以人为本 一、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意义工业设计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的学科,如我们熟悉的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交互设计等,都包括在广义的工业设计的范围内。它所能够服务的对象小到茶杯,大到宇宙飞船,细至一个按钮的设计,广达一个服务系统的创新。那作为这样一种包含广泛的活动,设计师如何去学习和研究呢,是否依据设计师的灵感呢?在当前时代下,设计已经不能单靠灵感与经验解释,它离不开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随着千百年人类的探索发展,如今的设计处于深入和综合发展阶段,它需要把其他的学科综合起来才能进步。工业设计,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却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以知识,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多因素为资源,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市场,企业,品牌为平台,贯穿于研究需求,工业制造,营销流程,消费使用,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过程中。”因此,倘若缺乏知识,缺乏能力,缺乏对社会和心理的系统了解,只凭灵机一动的方法,在现代的社会活动中将寸步难行。它要求设计师们广泛涉猎,掌握多学科知识,才能丰富理解,找到设计的方法,融会贯通于设计中。 自设计发展以来,人类对其的定义一直在变。其实归根结底,这是不同的社会语境下,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等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比如,以前的耕作用具锄头,它便是在稳定和谐,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下的设计产物。但如今,自动化机械化农场早已成为现实,机器的应用象征着劳动力的解放与科学的发展。以后,现代的机械设计也会逐渐被其他的东西所取代。这些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设计产物,看起来虽然毫不相关,实际上有着相同的抽象意义,相同目的:为了生产粮食。这是设计的不变的内核。人类以后还是需要生产粮食以供生存,未来的方式也是未知的。“设计总是不断求新,向人们展现出最大的变化性,但是我们不该忘记它不变的内核,也就是人的永恒的目的性。”中国工业设计师柳冠中如是说。因此关于人的知识,是设计师的必修课。设计师无法理解人们的行为目的和精神需求,无法体味人的价值和情感,也不知道不同人的审美观念,那就难以深化设计,解决问题。在设计中,关于人的知识不只是生理上的信息,还包括更广阔的心理、社会、文化的知识。“人即是无限开放的,又是变幻莫测和永恒矛盾的”。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并不是单纯地表现自己,也不是在塑造物,而是在塑造人的精神空间。因此,关于人的理论研究对于设计学科凸显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过程和精神活动的学科,便扮演着这样的一个的角色,发挥着意义重大的作用。我们只有首先理清楚设计心理学与工业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研究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二、设计心理学在中国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虽然我国的工业制造业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但是却没有朝预想的方向迅速发展起来,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盲目追随国外设计,没有立足于中国的社会语境等等都导致了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滞后。其中对设计心理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许多企业追求效益,将设计异化为促销手段,只注重外观的夺人眼球以在同类产品中赢得竞争,却忽略了颜色材质的搭配以及人性化的细节处理,对感官刺激过分追求却使得产品的使用舒适性大打折扣。此外,不少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会主观的认为自己对产品的需求即用户的需求,从而忽视了真正的用户需求。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懒于去做市场调研,或者只是程序化地执行,忽略了其中的准确性或有效性。同时也存在很严重的功能主义现象。设计者想增加产品的功能,却常常导致功能过于繁杂使得用户的操作变得困难。这样的设计往往与初衷相去甚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特征,其内容包括 :用户如何解读设计信息,人们认识物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程序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心理特征,不同特征的人群对色彩和形态的偏好;各个国家的设计特色,结合这个国家或民族心理特征的综合分析 ;如何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产品设计分析,以及消费者在决策、购买过程中由产品设计决定的各种因素等,其内容十分丰富。因此,设计心理学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很多,有艺术学、美术学、创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性理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工程学、广告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感性心理学等方面。从当前情况来看,社会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三、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如何应用设计师要怎样把设计心理学应用到工业设计当中去呢?首先,要把“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工业社会的初期,物的生产以机器为中心,把人看作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革命以来,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机器和工具的设计,从而给人们造成了巨大体力和精神负担,也危害到了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以心理学为基础,就可能转变这种思想观念,机器应该在人机界面,构造设计等方面适应人的特点,而不是人去适应机器。在设计产品或服务时,应提前了解目标人群的各方面特性,获得与人相关的生理特性的理论、数据支持,并在设计中将这些特性加以考虑。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包括知觉条件,认知条件和操作动机条件)和有利的行动条件(包括目的引导、计划引导、操作引导、评价引导),使得操作符合人们的需要和意图。现代人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产品所包围,人们希望从产品外观上很容易发现使用目的、操作方式,希望很容易了解操作过程,并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操作反 馈信息,同时又要保证在用户误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用户安全,保证产品不被损坏。在进行设计时,就要根据产品本身的特性、使用者的心理特性,分析可能的操作心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诸如产品造型本身的暗示信息、操作按钮位置排布、提示信息显示方式等用户界面的设计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等等。总之这些都是为了能使得人与物的互动关系更有效,更安全,更合理。但是,仅仅是实现生理上的人与物的协调是片面的,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考虑与人相关的其他因素认知心理上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人们还需要在精神上与物体有所交流。比如设计一把椅子,我们应该运用人机理论让椅子更加舒适,满足坐具的功能,更易于把握,空间更合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产品超越功能意外的意义,即形式上的东西,如象征性,观念的传达,情感的需求,心理上的使用方式,文化底蕴等等。这也是人们往往会觉得漂亮的椅子做起来会更加舒适的原因。有时候人们会购买一把不是那么舒适的椅子,不一定是因为它外形漂亮而喜欢,有可能是因为其背后的文化或者地位象征意义,有可能是受到其环保理念的鼓舞,也有可能因为这把椅子让他想起了家乡的旧时光。这是属于精神上的的层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还是印证了上面那句话,“设计看起来是在塑造物,其实是在塑造人的精神。”具备以上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便有利于理解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流程中的设计调查和用户模型建立中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使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和实验,获取用户信息,包括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与期待、生活方式、使用动机、使用过程、使用结果、设计审美、使用过程、学习过程、操作出错及如何纠正、产品可用性、高档产品的设计特征等。通过对设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对具体产品的审美观念、明白用户的操作方式、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存在的问题,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知道如何减少用户操作出错、如何减少用户对操作的学习。把调查实验获取的用户的社会、生活、心理特性综合在一起,成为关于用户的系统知识,这种知识叫用户模型。只有建立恰当的用户模型,才能设计合理的产品。用户模型中的知识是来自于用户,并且是属于用户的知识,这一点也是“以人为本”这一产品设计本质的体现。四、总结通过对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意义探究,在当今中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分析,以及如何去实现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提出了自己浅薄的分析。在探究过程中笔者感受到,进一步研究工业设计中的心理学知识,对设计开发适合人类心理的产品,创造更为合理、和谐的人与物的关系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都必须围绕着人这个中心进行,才能更好的做出有价值,有存在意义的设计!参考文献1 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3,中信出版社,20032 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3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