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0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5页 / 共60页
第6页 / 共60页
第7页 / 共60页
第8页 / 共60页
第9页 / 共6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规范用字 繁体字 异体字 传承字 规范字 简化字 二简字 错别字 繁体字和简化字 繁体字和简化字是相对而言的。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 由国务院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1964年 5月出简化字总表。 繁体字是与简化字相对而言,未经 简化的汉字,通常情况下指与简化后的 规范汉字对应的旧体字,因其笔划相对 简化字较繁而被称为繁体字。 传承字指历史上一直使用下来 、未经简化的字。 有许多字历史上就比较简单, 至今未曾简化,也不必去简化; 有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没有简 化,如“餐”,笔划较多,但并不 是被限制使用的繁体字,而笔划 少的“ ”是已废止的 “二简字”。 关于传承字 关于传承字 传承字无所谓“繁体 字”、“简化字”之分, 只有一个体形。 现在通用的简化 字 、传承字已收入现代 汉语通用字表。 餐 之 乎 者 也 天 水 人 手 大 小 上面的这些字 都是规范的传承字! 规范字 字形以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 示由国家语委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 表所收录的简化字和1988年3月25 日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局联合公 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规范的 汉字。 二简字 指1977年第二 次汉字简化方案(草 案)公布,1986年 正式废止使用的简化 字。 二简字是简化字 ,但不是规范字,禁 止使用。 规范字与二简字对照举例: 信 _ 留 _ 原 _ 萧 _ 迎 _ 道 _ 萧何“肖何” 副局长 “付局长” “鸡旦” “圆”字简写成“元” “元旦”便成了 “圆圆的鸡蛋” “xx元正” “仃车场” 刘永勤刘永 异形词: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 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如:参与(参预), 车厢(车箱),百叶窗(百页窗) 异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 异体字 指跟正规的正体字 同音、同义,写法不 同而能够被正体字代 替的字。 参见1955年12月 22日文化部、文字改 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 表。 错别字 即错字和别字。 错字通常错在增、减笔划,或改变笔划 、部件的位置。 别字又称白字,是错将甲字当作乙字用 。常因同音、谐音或字形相似而用错。 最常见的别字例举 (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1. 按(安)装 2. 泊(舶)来品 3. 一愁(筹)莫展 4. 渡(度)假村 5. 凑和(合) 6 . 侯(候)车室 7. 一如继(既)往 8. 烩(脍)炙人口 9. 再接再励(厉) 10. 沤(呕)心沥血 11. 金榜提(题)名 12. 谈笑风声(生) 13. 走头(投)无路 14. 世外桃园(源) 帐和账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节录 ) 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历史名人、革命先烈的手迹; (三)姓氏中的异体字; (四)老字号牌匾的原有字迹; (五)已有的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六)已注册的商标用字; (七)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用字; (八)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的用字; (九)涉及港澳台与华侨事务确需使用的情形。 第十五条 新作手书招牌或者为公共场所题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已有的题词和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的位 置配有规范汉字。 人名用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名人题词的使用 已有的名人题词可以保 留使用,但作为单位牌匾( 包括地名、建筑名等)时, 要求在显著位置增挂规范用 字名称牌。 注册商标的使用 注册商标受法律保 护(要求出示证据,有 “R”字注册)。 乱用繁体字、异体字则还可能出洋 相。例如:如:“后” “后”有繁体字形,但在“太后” 、“皇后”等词里,“后”都不能用 繁体字形的 。 如:“发” “发”有两个读音,“fa ”读第一、四声时 ,有二个对应的繁体字,如“理发”(四声 )、“发展” (一声)中的“发”,繁体字形 不一,不少理发店乱用繁体字。 美轮(仑)美奂 捷(洁)足先登 依依(衣衣)不舍 三、拼音 关于汉语拼音的三个概念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正词法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 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的决议。 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了音节的 拼写规则,是国家制定的拼写我国 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标准。 汉语拼音正词法 即汉语拼音的拼写规范及其书写 格式的准则。 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 、外来词语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 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 为何强调按词拼写? 因为不同的断读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容易引起误 会,有时会让人哭笑不得。 例: “#市长春药店” #市长春长春药店 #市长春药店 规范楼名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 名部分)规定 “标牌上的汉语拼音一律大写, 词汇间的间隔大于一个大写字母” ,“标牌上的 拼音不标声调”。 “公 共 场 所 请 勿 吸 烟” GONG GONG CHANG SUO QING WU XI YAN 分词连写: 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公 共 场 所 请 勿 吸 烟” GONGGONG CHANGSUO QING WU XI YAN 大小写: 句子的首字母大写; 我是小学生。 W sh xio xushng. 四、标点与数字 一、 (一) 1937年 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1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该使用“”,而 不使用“”。 如:2005年9月10月 2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 格的连线“”。 (选取破折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标点 符号”中查找) 公文的年份中“括号”的正确使用:印发 公文时,年份外的括号应该用中括号“ ”,而不应该用小括号“( ) ”或 方括号“ ”。 如:苏语(2005)5号 (不规范) 苏语20055号 (不规范) 苏语20055号 (规 范 ) “1、”、“2、”、“3、”和“A、”、“B、”、“C 、”等用顿号不规范,而应该使用齐线墨点( 实心小圆点),即“1”、“ 2”、“ 3” 或 “A”、“B”、“C”。 年份如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五年十月” ,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 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一般 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或“几何图形 符”中选择);年份如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 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05年 10月”。 五、语法 三名重伤的战士们在接受手术。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杯具” “你好青春哦!” “内撒宁啊!”“那哈拉?” 规范的相对性 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会有不同要求 。要求最严的是党政机关的印章、单 位名称牌匾、公文。同样是单位名称 牌匾,一个企业,比如书画店,用了 稍加艺术处理的汉字,笔划稍有变形 ,还可以理解、可以接受;而党政机 关则必须规范。 广告中可以用一些艺术字。 公务用字规范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九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 用语用字。” 国家机关的名称牌、标志牌、指示 牌、电子屏幕、公文、印章、标语等必 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已 经废止的异体字、二简字。 二、用语规范 (一)常见发音错误举例: 比较、复杂、气氛、照片、尽管、尽量、 亚洲、结婚、悄然、挫折、曲线、似的、 窈窕 即使 即位 处理处长 血 符合 办公室创伤 (二)容易混淆发音的词语举例 女红、殷红、牛轧糖、忒、给予、恰当、 隽永、撮、供、雇佣、俩、瀑布、刹、 自怨自艾、载、框、粘 (三)方言与普通话 (四)轻声与轻重格 有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使用的时候,失 去原来的调值,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 就是轻声。 主要特点:“轻”和“短” (五)关于音变与儿化 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 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 ,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 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内部带有儿化韵音 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 “一”和“不”的变调 : 1 单念、词句末尾, “一”表序数:本调。 “一等奖”(表序数)、“惟一”、“我不,就是不!” 2在去声字的前面:变为阳平。 一定 一共 一律 一致 不必 不但 不是 不要 3 “一、不”夹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轻声。 想一想 看一看 谈一谈 好不好 来不来 想不到 4 在非去声字的前面:“一”变为去声,“不”仍读 为本调。 一般 一心 一直 一同 一起 一手 不堪 不惜 不如 不良 不许 不解 1前面的音素是a、o(不包括ao、iao)e、i、 时,“啊”读作ya,同“呀”。 快打啊! 就等你回家啊! 夸啊! 大家快来吃菠萝啊! 都是记者啊! 好新潮的大衣啊! 日子过的真快啊! 快帮我解围啊! 你怎么不吃鱼啊? 这孩子多活跃啊! 语气词“啊”的音变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啊” 读作wa,同“哇”。 您在哪儿住啊? 他普通话说得真好啊! 还这么小啊! 屋顶还漏不漏啊? 看你一身油啊! 3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同“哪”。 这件事儿可不简单啊! 笑得真欢啊! 买这么些冷饮啊! 发音真准啊!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啊”读作nga 。 小心水烫啊! 小点儿声啊! 行不行啊? 不管用啊! 5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后元音)和er时, 是儿化韵时,“啊”读作ra 。 没法治啊! 随便吃啊! 什么了不起的事啊! 他是王小二啊! 这儿多好玩儿啊! 6前面的音素是i(舌尖前元音)时,“ 啊”读作ZA。 烧茄子啊! 这是第几次啊? 他就是老四啊! 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