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学 Immunology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抗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五章 免疫系统概述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第八章 免疫耐受 第九章 超敏反应 第十章 免疫学检测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要点:1. 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的功能; 2. 了解免疫学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1. 免疫的含意 免疫(immune)一词源于拉丁文immunis,原意为古罗 马元老院议员在任职期间可免除各项公民义务(如税收 、兵役等)。以后延伸至保护机体不得疫病之意。 免疫性(immunity)表示生物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 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稳定性的一种生理反应(不论其生 理/病理结果如何) 。 2. 免疫的功能 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 、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和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免疫功能的分类及其表现 功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 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 免疫稳定 消除损伤或衰老有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 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 肿瘤或持续性感染 3. 免疫性的获取 3.1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3.1.1 天然免疫 机体在接触外来抗原性异物之前就 巳具备的一系列免疫防卫功能,是在长期进化和种系 发育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免疫体系主要由组 织屏障(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免疫细胞(中性粒 细胞、单核吞噬细胞、NK细胞)和正常的免疫因子(补 体、溶菌酶)等构成,其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不针 对某一特定抗原;同种系不同个体都有,可遗传, 较稳定;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对外来抗原应答迅速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作用不会增减。 3.1.2 获得性免疫 机体须与外源抗原性异物接触后 所获得的免疫性,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只对引发 免疫力的同一种抗原有作用,对他种抗原无效;不 可遗传,必须机体个体接触抗原后形成,因而消除抗原 性异物较慢(10-14d);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免 疫力强度会增加。 3.2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3.2.1 主动免疫 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刺激诱导而获得 免疫性的方式包括自然主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 疫苗)。 3.2.2 被动免疫 机体未曾受到抗原刺激,而是接受了 特异性抗血清(Ab)或免疫细胞而得以直接获得对某种抗 原的免疫性的方式,包括自然被动免疫(胎儿、哺乳)和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 第二节 免疫学的进展 免疫学是随着医学实践和细菌学的发展而出现(虽 然学出自微生物学),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表明其是一门 生物学科;因为以识别自身和异己为主线的免疫功能 不仅存在于人类,还存在于其他高等动物;而且在所 有不同进化阶段的生物都具有,只是在功能上有高低 之分。免疫如同生长、代谢、繁殖和遗传变异一样是 生物的特征,故免疫学巳是一门独立的、完整的生物 学科。 免疫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免疫学 开创阶段(公元1018世纪),即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免疫学兴起时期(公元18世纪末20世纪中),或称实 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飞跃阶段(1957年-),此为现 代免疫学时期。 现在大概一般人都不觉得天花这个字眼有多可怕 ,因为在1977年10月26日,世界上最后一位天花患者 马林,在非洲索马里梅尔卡市医院痊愈,然后经过2 年的观察,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布 :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被完全治愈。于是各 国政府纷纷停止天花疫苗接种,在1982年,我国政府 也宣布停止全民接种牛痘。 1. 基础免疫学 1.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生物体免疫应答的遗传学基础及基因调控主要涉 及Ig、TCR和MHC三个基因系统。MHC在区别同一种群内 个体免疫应答能力和疾病易感性的差异方面起重要作 用,因而MHC是近年来免疫遗传学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1.2 TCR 随着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和分子杂交技术的应 用得以逐步对TCR有了较清楚的认识。TCR为二条不同 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分为TCR-1和TCR-2;其中TCR-2 由,二链组成;而TCR-1则由,链组成。人类 的,肽链编码基因位于第14号染色体, ,肽 链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 1.3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一组激素样功能的低分子量的肽类或 糖蛋白,能够传递免疫信息,激活、调节细胞生长、 分化和增殖,并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其可由多 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对细胞因子研究的最 多的是IL。 1.4 超抗原 一般的抗原只能与具有相应TCR的T-细胞结合而 引发免疫应答,但有些细菌外毒素可以激活多种T-细 胞,这种物质就称为超抗原。超抗原对机体具有利弊 两重性,少量细菌侵入机体产生微量毒素时,就可能 激发大量T-细胞,继而辅助B-细胞克隆扩增,分化形 成体液免疫。但若毒素较多,过量增殖的T-细胞会释 放大量的IL-2,-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可能 造成休克等严重后果。超抗原有时可能使宿主呈现无 免疫应答或低免疫应答,这适于病菌生长;有时可激 活某些能与宿主组织发生反应的T-细胞群而导致自身 免疫疾病的发生。 1.5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将编码Ig自身和具有与Ig同源功能区的一系列糖 蛋白分子的基因总称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基因超 家族各成员主要参与细胞识别、粘附和结合,与免疫 应答、神经信息传递、以及胚胎发生等密切相关。 1.6 热休克蛋白(HSP) 当生物体受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时会产生一种蛋白 ,称为热休克蛋白(应激蛋白)。现已发现炎症、辐射 、病毒感染、恶性转化、缺氧及接触氧化剂、重金属 离子等有害刺激时,均可能诱导原核,真核细胞合成 这类蛋白。 2. 临床免疫学 2.1 免疫治疗剂 2.1.1 FK506(tacrolimus) 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 剂,由日本学者于1984年从筑波山土壤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津岛链霉菌)分离出,其化学 结构属23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子量为815U(822Dal )。FK506作用于细胞G0期,抑制不同刺激应答中的淋 巴细胞增殖,包括刀豆素A(ConA)、T细胞受体(TCR )的单克隆抗体、CD3复合体或其它细胞表面受体等, 但对已被IL-2激活的淋巴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研 究表明,FK506-FK结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 FKBP)复合物,与Ca2+依赖的钙神经素/钙调节素结合 可阻碍Ca2+依赖的信号传导,同时降低钙神经素的丝 氨酸/苏氨酸磷酸酯酶的活性,通过转录因子(NF-AT) 的作用降低细胞因子的基因活性,抑制IL-2、 IL-3、 IL-4、GM-CSF、-TNF和-INF等淋巴因子的表达, 并能直接抑制IL-2的基因转录,抑制Ca2+依赖性T和B 细胞的活化,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 Strarzl等首次将FK506应用于肝脏移植,1年后又试 用于肾脏移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与CsA(环胞素A) 相比,FK506能显著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严 重程度,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和相同的靶细胞选 择性;因此,若以FK506作为移植术后的基础免疫抑 制剂治疗,将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 。 2.1.2 天花粉蛋白 这是一种从栝楼(gulu 葫芦科栝楼属)中提取出来 的碱性蛋白,过去主要作为产科用药。1989年有人用 高度纯化的26,000组分GLQ223处理用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1)体外感染人的正常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 和T-细胞系,证实GLQ223可以杀伤HIV-1感染的CD4+T- 细胞和储存HIV的巨噬细胞,这提示其治疗HIV急性/ 慢性感染均可。 2.2 肿瘤免疫 1980年有研究人员发现荷瘤小鼠脾细胞在含有IL- 2的培养液中短期孵育后,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杀伤 活性;后来证实在人类中也有类似现象。这种杀伤细 胞后称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Cell)。 1986年研究人员发现从实体肿瘤组织中分离的肿 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体外经IL-2激活扩增后, 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杀伤活性,且副作用较轻(而 LAK+IL-2的副作用较严重)。 2.3 移植免疫 除FK-506外,1991年还发现紫外线照射具有高度 的免疫调节作用;UV直接照射BALB/C(H-2d)小鼠的骨 骼和脾细胞,然后将其移植于CBA(H-2k)小鼠,结果有 50%的受体小鼠不出现排斥反应或GVH(移植物抗宿主) 。 2.4 DNA免疫 DNA免疫(或DNA疫苗)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 型疫苗,除了可诱发保护性体液免疫应答外,更重要 的是还能诱发以特异性CTL为代表的保护性细胞免疫 应答。目前已经在流感病毒、人和猴免疫缺陷病毒 (HIV及SIV)、HBV、HCV、人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疟 原虫,以及肿瘤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 HIV、HBV、轮状病毒的DNA免疫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 段。 3. 免疫技术 3.1 体液免疫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中的标记物主要有荧光素、酶和核 素三大类,用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后可用于不同要 求的研究领域。其中酶免疫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标记 技术;而以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效果最令人满意, 其比普通酶标法的灵敏度提高数倍至数百倍。另外, 荧光免疫技术从以往常用的仪器-显微荧光光度计发 展到了荧光激活细胞分离器,借此可在较短时间内利 用免疫荧光原理将染上不同荧光色素的特异表位的细 胞予以分离。 3.2 细胞免疫技术 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通过检测不同抗原表位来区 分淋巴细胞亚群、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类型, 及这些细胞后所携带的各种不同受体. 3.3 实验动物 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等哺乳动物的受精卵或其胚 胎中的转基因技术所建成的转基因动物,不需要通过 有性杂交就能获得新的基因。其在Ig基因重排、MHC 基因的表达功能、TCR、细胞因子、生长激素和癌基 因的表达等方面的研究中非常有用。另外,培育免疫 缺陷动物用于构建人-动物嵌合体模型(人-鼠),可为 免疫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实验研究材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