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 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 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 右民系,北宋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 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 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 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 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翻译:我登上飞来山的高塔,听人 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 起。 “闻说”一词写了传闻之景,为的是 突出构思中阐发哲理的中心。鸡鸣 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是人美好前 景的象征。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不怕浮云层层遮住视野,都只因 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解析:“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 。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邪官)“最高 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 哲理:观察事物,解 决问题,要站得高, 望得远,否则会被眼 前的小事所羁绊 当堂检测 1、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 工之妙的诗句是: 2、飞来山上千寻塔, 作者简介: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 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 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 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 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 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该调仿于唐 ,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 宋。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 之君,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 这首词中。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 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 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相见欢背景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 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翻 译 :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 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 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 ,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 状的痛苦。 当堂冲击 1、相见欢中体现离愁的千古名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 描写庭院中清幽景色的句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无题 李商隐 李商 隐(唐) 无题 李商隐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约858年),字义山 ,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他和 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 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 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无题 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意,指相思的眼泪。 无题 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 地方。 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无题 李商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 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 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 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 递相思情。 无题 李商隐 1.以谐音双关、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观自己悠悠无 尽、至死不渝的相思之情和执着追求的可贵精 神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感叹时光易逝,相会无期的诗句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当堂检测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 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 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 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句赏析 这一首小诗 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 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 了早春 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 给人一种 早春时节的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 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 知识小测验 (每题一句) 草色遥看近却无 1、被历代认为观察细致,描绘准确的佳句是 2、诗中运用对比的句子是 绝胜烟柳满皇都 3、提醒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句子是 最是一年春好处 4、与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 河律县)人,初唐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章齐名,称初唐四杰 。他的文多于诗,文之最著名者为滕王阁序 。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 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 不朽名篇。 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是他在 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 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 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 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 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 首联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 、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 五津: 指长安,送别之地。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 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hun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 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 一起。 大意: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 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 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 :“ “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 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 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 变。变。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 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q 无为: 歧路: 沾巾: 无须,不要。 分手的路口。 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 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 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 巾。巾。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 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 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 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 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 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 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与高适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的相同点 是:都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深情厚谊。 不同点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直接 抒情,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而后者带有劝 慰的感情,带有对朋友的激励 当堂小检测 1、与君离别意,-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3、描写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 女态的句子是- 1、,风烟望五津。 2、,儿女共沾巾。 3、,青鸟殷勤为探看。 4、最是一年春好处, 。 5、不畏浮云遮望眼, 。 6、相见欢中抒发诗人的离愁的是: 7、无题中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的句子: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名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