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17 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 “前台”。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 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 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 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 凡此种种, 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 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 要人物的好感, 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 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 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 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 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是: 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 “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如果我们把 “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 我们几乎 24 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 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 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说实话,悲催的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 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 PS 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 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而且要 “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过多的表演时间。 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诗班。留言、点赞、转发 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我想询问的是,当硕大无朋的“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 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已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 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 (孙骁骥 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 ,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台”是人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资本,是为了自己 获得机会。 B.“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 通常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C.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已经无力摆脱过多 的“前台”表演。 D.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们每天 24 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钟都贡献给 了廉价表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以移动互联时代为界限,进行鲜明对比,论证戈夫曼“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 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地退缩、减少的观点。 B.戈夫曼将生活的表演与“前台”进行类比论证,其中包括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 人格方面的表现,维持自我展示的美好形象。 C.戈夫曼的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问题,以微信朋友圈为实例,论证了“公共人格” 具有虚伪的特点。 D.文字末尾阐释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多样性,论证“后台”与“前台”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并且表达了对我们“后台”面临困境的担忧。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习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谈资,所以 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B.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面目的呈现和真实 情感的流露。 C.几张 PS 痕进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赞、转发这些 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D.“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们的生活会 变得越来越虚伪。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 天下大雪, 出奇地冷。 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 他不敢出门。 忽然, 狗叫。 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 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 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 60 头猪连毛发都没 少一根。 猪没被盗, 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 不然, 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 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 “敌情” : 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 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 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 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 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 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 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 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 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 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 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 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 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嘛要 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 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 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 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 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 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的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5.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5 分) 6.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本报记者徐瑞哲)从新文化运动算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已走过百年。 “百年语 文”走到当下,有什么教得太多了,又有什么教得太少了?昨天,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基地主办的首届语文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落幕,不少名家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语文,是语言,也是文学,但绝不同于美术课。甚至有时,借助视图的“帮助”,反而 限制了学生对语文文本本身的理解, 无助于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如今, 中小学校语文课堂上,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与其他科目一样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温儒敏表示,滥用多媒体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他发现,有些中学语文课堂已经不用 黑板,只靠多媒体屏幕上课。比如教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 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全是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他认为,这样虽然很直观,文本解读 却被切割得零碎了,学生阅读兴趣与经验也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 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另一方面,语文课少了一个重要的口语教育功能。与外语课相比,语文课几乎与口语表 达训练没什么关系,在“听说读写”中嘴巴似乎最用不上。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过程中,上海 等地的外语科目考试都加入了听说测试。而语文科目考试从来都是笔试,“既然高考不考, 就几乎没人关注语文也应当培养口头能力。”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表示,眼下很多政府官员、 企业家、明星等“头面人物”,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似乎离开讲稿就不会讲话。专家认为, 这种现象其实与语文课过于单一的书面语教育不无关系; 同时, 这也与学生过多依赖多媒体 网络有关, 其口头交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014 年 12 月 22 日 解放日报 07 版) 材料二 3 月 28 日上午,美国教育联合会驻华代表处主任孙连成为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 老师、部分家长做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报告。 当天的报告会上, 一直致力于中美基础教育领域交流工作的孙连成一再强调母语教育的 重要性,“在中国,母语教育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不过相信在 2017 年高考改革后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孙连成说。 孙连成介绍说, 美国很重视母语教育, “美国高考考三科, 第一科大家知道肯定是数学, 第二科是什么呢?大家可能说是语文,对,那第三科呢?我告诉你还是语文。美国高考有三 科: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多少分呢?800 分,那两科呢?每一门也是 800 分。” 再看看美国小学的课程表。相当于我们语文课的英文课,一年级每天的教学时间大概 190 分钟,二年级 150 分钟,其它年级和二年级都一样。 “我曾做过统计, 美国人对母语教学的时间一周是 950 分钟, 我们多少?拿非常重视母 语教育的清华附小来说是 320 分钟。”孙连成认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排在各科之首, “因为无论你走到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有再多的思想也没有用,你需要语言的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