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语文乐园(八)课时:四课时教学目标1 读含有多音字的词语,掌握6个多音字的读音。2 读一读描写四季的词语,了解四季风不同的特点。3 读一读描写雪景的美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冬天雪景的美妙。4 积累关于四季的词语,感悟四季的不同特点。5 读一读,背一背名人名言。6 围绕“假如风有颜色”来进行交流,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打动别人。7 通过习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作文兴趣,并学会修改作文。教学重难点1 认一认,读一读描写四季的词语,了解四季风不同的特点。2 读一读描写雪景的美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冬天雪景的美妙。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生成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 同学们,刚才看的景色好吗?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我告诉你们,这是我国著名的世界级地质公园张家界。这里风景优美,四季分明,你们想去看看吗?(学生:想!)。好,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这里四季的美景,朝霞 舍弃 缝隙 重量 寒假 倔强朝代 宿舍 缝补 商量 假如 强壮2 谁还能用这些多音字再组一些词语吗?让学生组词。二、情景体验,展现自我(学习认一认,读一读和读一读,说一说)1 同学们,这大公园春天的景色好美呀!你们感受到春天的风了吗?能说说它的特点吗?2 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读一读,讲一讲自己对春天风的感受。如:春风拂面好舒服呀!春天,和风细雨,麦苗舒展着嫩绿的叶子。3 小结过渡:同学们讲得真棒,你们太聪明了,不仅说出春风的特点,还想象出春天各种植物生长的样子。现在我们来开展比赛,看谁记得描写春天的词语记得多。4 把学生分成小组,选出记录人,学生合作探究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妍、柳树发芽、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小河解冻,鸭子戏水5 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词语多。6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播放课件:夏、秋、冬记录片,让学生合作探究三个季节风的特点和描写三个季节之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生成与名人交朋友,在实践中感悟1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大公园内与春姑娘、夏小姐、秋姐姐、冬妹妹游玩了一圈,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学到了不少知识,冬妹妹学习最认真,她的书已经写好了,你想看看吗?2 播放课件第一场雪全文。3 老师范读美文第一场雪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4 学生朗读美文第一场雪,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讲一讲为什么喜欢?5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 拓展: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有关描写雪景的文章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7 老师小结过渡学习“写一写,背一背”(名人名言)。同学们,冬妹妹写雪景这篇文章太美了,你知道她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文呢?因为她有一位名师契诃夫。契诃夫教她两条名言,冬妹妹牢记在心,处处实践,所以好的作文写得非常好。你想知道吗?请看!8 播放课件:契诃夫的名言:身怕不动,脑怕不用。人要有三个头脑:与生俱来的头脑,从书籍中得来的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头脑。9 学生读名言,谈体会。10同学们,你愿意具有这三个头脑吗?如果愿意,请快去读一读契诃夫的话吧。读了你就有了三个头脑。11学生读契诃夫的名言。12同桌互背,互查。13让学生默写。14拓展: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知道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生成一、学习口语交际。1、 创设交际情境:我们在前面积累了很多关于风的词语,看谁说得多。2、你们说了这会多关于风的词语,今天我们来给风涂上颜色好吗?(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人的对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2、 让学生说说自己希望风是什么颜色?i. 小组交流: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看谁的想法最奇妙,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ii. 小组推荐或自荐2名同学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引导评议。(主要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想象是否奇妙,是否表现美好的愿望。)iii. 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拿起画笔把自己心中的想象画出来吧!(绘画可以为后面的作文打基础,有利于作文的表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生成一、习作指导。1 复习导入:请一位同学讲口语交际给风涂上颜色。2 小结:讲得多好啊!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的作品挂在学习园地里吗?,那就请快动笔,把你们心中想的话写下来吧。3 学生写作老师巡视。4 老师发现好的作品,读给同学听,让学生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5 小结:我想有许多同学已写好了,我们分小组,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帮助他修改,好吗?修改时一定要一分为二,既要讲一讲好的地方,也要讲一讲修改的位置。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每小组评选出最好的文章在全班交流。6 指名上台读自己修改后作文。同学们再来评议。7 把修改后作文抄写在作文本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