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三、单一水准路线高程平差计算 1、检查手薄,计算各测段距离、测站 数及高差 3、求高差改正数 vi = -W/S Si(方案一) vi = -W/nni(方案二) 4、计算高程 Hi=Hi-1+hi+vi i = 1,n 5.5四等水准路线的布设与实施 起点 闭点 2、计算高程闭合差W W = h + (H起-H闭)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5.5 四等水准路线的布设与实施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一、i 角误差 i 角误差:照准轴与管水准轴在铅垂面内的投影不平行时对 观测值的影响 1=i1 D1 / 2=i2 D2 / h= a - b = ab+(1 2) e 1 = 1 2 = i1 D1/-i2 D2/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e 1 = i1 D1/-i2 D2/ 若前后视 i 角误差相同 e 1 = i(D1 - D2)/ 若i=20,D1-D2=3 m,则:e 1 =0.29mm, 四等水准而言,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对每一个测段而言,i角误差对高差的影响为: e 1 = i / (D1 - D2) 为了使每一测段中i角的影响尽量小些,前后视距的累积差 (D1-D2)也应尽量小些,若(D1-D2)=10,则 e 1 =0.97mm,这对四等水准测量来说也是允许的,所以,在水 准测量中,在每个测站上应及时调整前后视距离之差的符号 ,以保证一个测段中前后视距离之差累计不超过10m,减小i 角误差对高差的影响。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二、仪器升沉误差 b1 = b1+ 1 b2 = b2- 2 黑面:h1=a1-b1 红面:h2=a2-b2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高差中数为: h=(h1+h2) /2 =(a1-b1)+(a2-b2)/2 =(a1-b1)+(a2-b2)/2+ (2-1)/2 仪器升降误差对高差的影响: e 2 = (2-1)/2 如果仪器上升的速度是均匀的,且“后一前”和“前一后” 的观测时间又大致相等,则1=2, e 2 =0;由此可见, 采用“后一前前一后”的观测顺序有利于消除和减弱仪 器升沉误差的影响。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解决办法:往返测 三、尺台下沉误差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原因:尺台和标尺的重量、地面松软 出现时机:迁站过程中 规律:后视标尺的读数偏大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四、标尺零点差 标尺底面与其分划零点的差值称为水准标尺的零点差 设在某一测段中有n个测站,两根标尺分别为和,没 有零点差,有+的零点差。 h 2i-1 = a2i-1 -(b2i-1 + ) h2i= a 2i + -b2i 测段内的测站数为偶数,则 h = ( a b) 结论:段测内设偶数站可以抵消标尺 零点差对高差的影响。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五、地球弯曲差和大气折光差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1、地球弯曲差 前后视距离相等,D1=D2 ,则可以消除地球弯曲 对观测高差的影响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2、大气折光差 大气折光是由于地面大气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它使观测 时的水平视线产生垂直方向的弯曲,致使观测高差含有误 差,其影响的形式较为复杂。尤其是水准测量多属于低目 标观测,视线贴近地面在“反常层”中通过,总的视线呈 向下弯曲的形式,与高视线形式相反。由于大气折光不仅 随时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地面覆盖物、地面 坡度以及视线的悬空程度不同而异,仅仅用前后视距相等 或采用往返测的观测方法还不能完全消除大气折光的影响 ,只有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限制过低的视线等措施可以 减少大气折光的影响。 5.6 水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一、精密水准仪 精密水准仪的望远镜放大率、水准器灵敏度都比较高。 二、自动安平水准仪 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只需将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十字丝中 丝读取的标尺读数即为水平视线读数。 三、激光水准仪 激光水准仪是在普通水准仪结构的基础上,安装He-Ne激光器 而得到的。在水准标尺上配备能跟踪光电的接收装置,即可 读出激光束在标尺上的读数;同时也使自动读数成为可能。 四、电子水准仪 采用条码标尺,人工完成照准和调焦之后,标尺条码通 过望远镜中的分光镜,成像在光电传感器线阵CCD器件上 ,进行电子读数。 5.7 水准测量仪器介绍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HB=HA+hAB hAB=Dtg+K-L 5.9 三角高程测量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 差影响,称为地球弯曲差 ,简称球差 EF= D/2 D/R 球差: EF= D2/2R 5.9 三角高程测量 1、球差 二、地球弯曲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特性:球差的影响总是使所测 得的高差减小。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2、气差 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称 为大气折光差,简称气差。 气差: MM=D2/2R 特性:气差总是使所测 高差增大 5.9 三角高程测量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两差:球差及气差对高差的综合影响 设K = R/R,称为折光系数。 因为大于,故 K 介于0与1之间。值变化比较复 杂,在作业中,很难也不可能确定每一方向的折光系数, 只能求出某一地区折光系数平均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折 光系数的平均值取0.11比较合适。 顾及两差改正的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公式为: 5.9 三角高程测量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高程导线是以导线形式布设于若干个已知点之间, 用来联测若干未知高程点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对向观测每边的垂直角,由点的平面坐标求得水平 距离或者用其它方式(如电磁波测距)测得水平距离, 每条边可求得两个高差即直返觇高差,取中数求得最后 高差,最后求得各未知点高程。 一、高程导线的布设形式 1、符合高程导线 2、闭合高程导线 3、高程支导线 4、高程导线网 5.10 测距高程导线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二、高程导线的测量 高程导线与经纬仪导线同时施测时,除每站测水平角,隔站 测距外,还要测垂直角,并且要量取每一测站上的仪器高与 目标的觇标高。 在已知平面坐标的导线点之间或只需求高程的点之间进行高 程导线测量时,不需测水平角,只要每站测垂直角,量仪器 高及觇标高,隔站测距即可(已知平面坐标时可以不测距) 。 三、高程导线的计算 1、求平距,标出平距、直反觇垂直角、仪器高、觇标高。 5.10 测距高程导线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2、直反觇高差中数 5.10 测距高程导线 h1=Dtg1+k1- l 1+h2=Dtg2+k2- l 2+ h= (h1 - h2) /2 3、计算高程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利用光学经纬仪与测距仪配合进行高程导线测量时,测角 ,测距要交换仪器,使得观测速度很难提高,同时,因测 角仪器与测距仪器不同高、同轴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 ;如果利用全站仪进行高程导线测量,边角同测,便可避 免上述影响。 四、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导线测量 5.10 测距高程导线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点之编 号 距 离 测站 数 高差中 数 改正 数 改正后之高差 平差后点之高 程 备 考 1234567 8 郑汉8-郑密6 郑汉8 N1 N2 N3 郑密6 Km 2.5 18 M 0.664 m +0.014 m +0.678 2.619-0.595+0.014-0.581 2.720+2.544+0.015+2.559 4.932+0.337+0.027+0.346 12.789+2.950+0.070+3.020 H起-H闭 = -3.020 V公里= - W/D公里= - (-70mm)/12 .7 闭合差w= -0.070 = +5.51mm 闭合差的容许量值=40mm D =40mm 12 .7 =143mm 45.875 46.553 46.972 48.531 48.895 5.10 测距高程导线 现代测量技术室Modern Modern Survey 现代测量学 作业 1、计算水准测量结果。 2、P80 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