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一起来做设计 新规范学习与运用 (2011.09.08) 第一:建筑形体的熟悉 n一。阅读建筑平,立,剖面图。 n1.阅读平面: n a)长度,宽度,楼面开洞(楼板的连续性), 凹凸; n b)跨度(混凝土18m),越层,转换; n c)质量和刚度分布情况,是否有“空旷结构”相 连; n d)计算长宽比(高规3.4.3-2,3),楼面有效宽 度,开洞面积比(抗规3.4.3-1,高规3.4.6,3.4.7, 3.4.8,9.2.7)。大致确定是否要设缝,后浇带, 弹性楼板(抗规3.6.4)。 n2.阅读立(剖)面: n a)高度,立面高差,裙楼及裙楼高度( 抗规3.4.3-1,高规3.5.5),悬挑(指有竖向 承重构件的悬挑长度); n b)越层,错层,转换层位置(高规10.2.5 ),连体,出挑; n c)层数,层高,窗顶到楼面的距离; n d)计算高宽比(高规3.3.2,“框筒”9.2.1) ;裙楼高与塔楼高之比(高规10.6.5)。 n e)进一步确定“缝”的设置,计算缝宽( 抗规6.1.4,高规3.4.10)。 n二。确定该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n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n三。了解建筑物建造场地 n1.抗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分组 ,场地类别,液化情况; n2.地耐力情况,根据前面已经熟悉的建筑物 层数,大致判断将会采用的基础形式; n3.地下水的腐蚀性,及历史最高水位,防洪 水位。 第二:确定结构方案 n一。结构体系 n1.根据前面已经知道的建筑物层数和高度,确定各结构单 元拟采用的结构体系:一般(抗规6.1.1,6.1.5,高规3.3.1 );“短肢墙结构”(高规7.1.8);筒体结构(高规9.1.2) ;错层结构(高规10.1.3); n2.确定抗侧力构件的抗震等级:一般(抗规6.1.2,6.1.3 ,高规3.9.3,3.9.5,3.9.6);“细分框剪”8.1.3; n3.局部抗震等级的提高:“高位转换”(高规10.2.6);错层 柱墙(高规10.4.4-2,10.4.6);连体结构(高规10.5.6- 1,10.6.4-5,10.6.5-2); n4.抗震构造措施的改变(抗规3.3.3,6.1.3-2,高规3.9.2, 3.9.6)。 n二。结构布置 n1.单跨框架及梁柱偏心(抗规6.1.5,D.1.2,高规 6.1.2,高规6.1.7); n2.短肢剪力墙(高规7.1.8); n3.楼板厚度: n a)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抗规6.1.14-1); n b)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顶层楼盖(抗 规E.1.1,高规10.2.23); n c)高规3.6.3; n d)刚性连接的连接体楼板(高规10.5.5); n e)塔楼结构裙楼屋面(高规10.6.2)。 n4.梁柱: n a)梁:抗规6.3.1,高规6.3.1;柱:抗规6.3.5, 高规6.4.1; n b)转换梁:高规10.2.8-2;转换柱:高规10.2.11- 1; n c)错层柱:高规10.4.4-1。 n5.剪力墙: n a)墙厚:全墙(抗规6.4.1,高规7.2.1 );框剪 (抗规6.5.1-1,高规8.2.2 );短肢墙(高规7.2.2-1 );筒体结构(高规9.1.7-3);错层墙(高规 10.4.6); n b)间距:框剪(抗规6.1.6,高规8.1.8);筒体 (高规9.1.5);部分框支剪力墙( 抗规6.1.9-4, 高规10.2.16-5,6); 第三:建模,计算 n一。建模 n1.楼梯的输入(抗规3.6.6-1,6.1.15); n2.越层构件的输入(影响刚度计算),建议在上层输入, 修改柱(墙)底标高实现。 n3.层底标高的正确,对于地下室回填土约束位置及JCCAD 计算有用。 n二。计算信息 n1.地下室(抗规6.1.14,高规12.2.1,牵涉到底层柱及底部 加强区的识别),裙楼(抗规6.1.3-2,高规3.9.6,10.6.3, 10.6.5),转换层(高规10.2.2),嵌固层(抗规6.1.14,高 规3.5.2-2,5.3.7,12.2.1)等位置定义; n2.施工模拟,施工顺序的定义。对于有越层柱, 墙的情况;对于高于底层转换的结构;对于有跨 层桁架(即桁架高度为一层层高)的结构; n3.楼层强制刚性假定只用于检查结构周期比,楼 层位移比!其它情况均不应强制!对于多塔结构 ,连体结构整体计算时,不可采用“全楼强制刚性 假定”; n4.基本风压(高规3.7.6 ,4.2.2),体形系数(高 规4.2.3),顺风向风振(荷规7.4.1); n5.偶然偏心(抗规条文说明P272,高规4.3.3),斜 交抗侧力构件方向角(抗规5.1.1-2,高规4.3.2 -1),竖向地震作用(我市大丰,高规4.3.2-3及 条文说明P242, 10.5.2); n6.调整系数: n a)指定薄弱层(高规3.5.8),薄弱层放 大系数(抗规3.4.4-2,高规3.5.8); n b)0.2Q调整:框剪( 抗规6.2.13-1,高规 8.1.4-1 );筒体( 抗规6.7.1-2,高规9.1.11 );部分框支剪力墙(抗规6.2.10-1,高规 10.2.17);对于多塔楼结构应注意分段! n7.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n8.特殊构件定义(如角柱,弹性楼板等)及 多塔定义。 n三。计算结果阅读 n1.质量比(高规3.5.6); n2.等效宽度,等效高度,用于计算长宽比,高宽比; n3.刚度比: n a)任何结构Rat不得大于2(抗规P268,6.1.9-4); n b)框架结构Rat1(抗规3.4.3-1,高规3.5.2-1); n c)框剪结构Rat2(高规3.5.2-2); n d)对结构底部嵌固层Rat3(高规3.5.2-2); n e)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时还要按高规附录E.0.1条计算等 效剪切刚度比(抗规6.1.14-2,高规5.3.7); n f)带转换层结构(高规附录E); n4.零应力区(抗规4.2.4)-一般出现在高 宽比较大的“钟楼”; n5.刚重比(高规5.4.1,5.4.4); n6.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抗规3.4.3-1,3.4.4-2 ,高规3.5.3); n7.周期比(高规3.4.5,“框筒”9.2.5), n8.剪重比(抗规5.2.5,高规 4.3.12), 有效质量系数(抗规P321条文说明,高规 5.1.13-1); n9.层间位移角(抗规5.5.1,高规3.7.3),层 间位移角之比(“塔楼”高规10.6.5-1),“在 考虑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 比(抗规3.4.3-1,高规3.4.5,“框筒” 9.2.5) ; n10.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及短 肢墙分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框剪(抗规 6.1.3-1,高规8.1.3);“短墙”(高规 7.1.8)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规10.2.16-7); n11.0.2Q调整:框剪(抗规6.2.13-1,高规 8.1.4-1 );部分框支剪力墙(抗规6.2.10-1 ,高规10.2.17 );框筒(抗规6.7.1-2,高规 9.1.11 ); n12.12层以下框架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抗规5.5.5,高规3.7.5); n13.轴压比:柱(抗规6.3.6,高规6.4.2 ); 墙(抗规6.4.2,高规7.2.13,“短墙”7.2.2-2) ; 第四:调整 n通过对计算结果文件的阅读,对照相应规范条文 ,根据符合性情况对结构布置作适当调整: n1.加刚性地坪(一般可将地梁上台,并定义一层“ 地下室”,“嵌固层”可填2层,这样程序会自动执 行抗规6.1.14-3及高规3.5.2-2 条) ; n2.加端部框架跨数或柱梁截面; n3.加端部墙连梁高度或墙长度; n4.适当削减中部抗侧刚度; n5.剪力墙的连梁(高规7.2.26)。 第五:配筋构造 n一。楼面板 n1.最小配筋率(混规8.5.1及注2); n2.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抗 规6.1.14-1,高规3.6.3); n3.筒体结构的楼盖外角(高规9.1.4); n4.转换层楼板(高规10.2.23); n5.刚性连接体楼板(高规10.5.5); n6.裙楼屋面(高规10.6.2)。 n二。梁 n1.混规11.3.6,抗规6.3.3,6.3.4,高规6.3.2, 6.3.3; n2.连梁(高规7.2.24,7.2.25); n3.转换梁(高规 10.2.7); n三。柱 n1.混规11.4.12,抗规6.3.7,高规6.4.3; n2.框支柱(混规11.4.12,高规10.2.10)。 n四。墙 n1.全墙结构(混规11.7.14-1,11.7.15,抗 规6.4.3-1,6.4.4-3,高规7.2.17,7.2.18, 7.2.19); n2.框剪结构(抗规6.5.2,高规8.2.1); n3.筒体结构(高规9.2.2-1); n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混规11.7.14-2, 高规10.2.19); n5.错层墙(高规10.4.6)。 n6.边缘构件: n a)一般情况:混规11.7.17,抗规6.4.5,高 规7.2.14; n b)筒体结构(抗规6.7.2-2,高规9.2.2-2, 3); n c)连体结构(高规10.5.6-3); n d)多塔结构(高规10.6.3-3)。 第六:几点注意 n一。“规定水平力”,用于位移比及倾覆力矩比计算。 n二。“相关范围” n1.抗规6.1.3-2用于确定裙楼抗震等级时,一般可从主楼周 边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抗规P338); n2.抗规6.1.14-2用于计算嵌固条件时,一般可从地上结构( 主楼,有裙房时含裙房)周边外延不大于20m(抗规P342 ); n3.高规3.9.5用于确定地下室抗震等级时,一般指周楼外延 12跨的地下范围(高规P228); n4.高规3.9.6用于确定裙楼抗震等级时,一般指主楼周边外 延不少于三跨的裙房结构(高规P228); n5.多塔结构的“分割”(高规5.1.14),至少附带两跨的裙楼 结构。 n6.高规5.3.7用于计算嵌固条件时,一般指地上结构外扩不 超过三跨的地下室范围(高规P256)。 n三。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大跨度指跨度大 于24m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8m的转换结构,悬挑长度大 于2m的悬挑结构(高规P242)。 n四。混规9.2.1-3条: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增加,一层钢 筋根数可能变化!同时应注意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 以上钢筋水平中距的要求! n五。竖向不规则结构(软弱层,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 数1.15(抗规3.4.4-2)与1.25(高规3.5.8)。 n六。转换层及上层结构层高的输入:下层可按建筑层高减 1/2转换梁高,上层相应增加1/2转换梁高。 n七。JCCAD桩反力会出现上拔力,此时的处理。 n八。对于多层住宅及别墅等住宅建筑,应该优先考虑采用 剪力墙结构。一般不大于24m,构造简单,性价比较好。 n九。由于地下车库停车位的要求,剪力墙可能无法落体, 这是可以考虑在地下室顶转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