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质(geology)、地貌(geomorphology) 、气候(climatology)、水文(hydrology)、土壤(soil science)和生 物(biology)等成分(Component)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整体。 是由各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自然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动态系统 。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综合体、景观 自然地理系统: 动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的有序的开放 系统。 系统的秩序是依靠外界物质能量的输入来维持的。 反馈关系反馈关系:当系统中某个成分发生变化时,其他成分可通过 彼此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去改变已经发生变化的那个成 分。 负反馈:负反馈:对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变化,起阻碍阻碍作用。负反馈使 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以保持本身的稳定。若系统中的 负反馈较多,其内稳性就较大。 当系统出现正反馈时,就将形成“雪崩”反应。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各组成成分在地表按一 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 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纬度地带性(地 带性)与非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 地域分异的规模或尺度 分为大、中、小三种: (1) 大尺度分异,包括: 1)全球性尺度; 2)全大陆、全海洋尺度; 3)区域性尺度。 (2)中尺度分异,如山地中垂直带的分异等。 (3)小尺度分异,如局部地段中处境引起的分异等。 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区划自然区划 自然地理环境的划分系统:区划研究区划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研究 一、自然区划的概念和区划的原则 (一)自然区划的概念 1、自然区划:自然区域自然区域的系统研究法。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地域分 异规律异规律为理论依据,划分各自然区域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差异和界线界线,确 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从属关系,构成一 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区域等级组合体系。 2、自然区划的类型: 综合自然区划:从环境的综合特征综合特征,即景观的一致性景观的一致性和差异差异 性性出发,进行地域划分; 2 类 部门自然区划:只考虑自然环境的某一部分,如大地构造、 气候、水文、植被、地貌等。 3、自然区划单位的特征: 区内相对一致性区内相对一致性、空间连续性空间连续性,区间差异性区间差异性。 (二)区划的原则 1、发生统一性原则 2、相对一致性原则 3、空间连续性原则 4、综合分析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部门自然区划:只考虑自然环境的某一部分,如大地构造、 气候、水文、植被、地貌等。 3、自然区划单位的特征: 区内相对一致性区内相对一致性、空间连续性空间连续性,区间差异性区间差异性。 (二)区划的原则 1、发生统一性原则 2、相对一致性原则 3、空间连续性原则 4、综合分析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环境 的各组成成分和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和差别,挑选具有相互 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 主导因素原则:选取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主导标志 来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且特别强调按统一指标进行某 一级分区。 二、区划的方法 (一)2 种区划方法 1、自上而下的划分:划分:通过对地域分异各种因素的分析,在大 的地域单位内从上至下或从大至小揭示其内在的差异,逐级进 行划分。 通常采用地理相关法地理相关法和主导标志主导标志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2、自下而上的结合(结合(类型组合法):通过连续的组合组合、聚类 聚类 ,把基层的较简单的自然地理区域合并成为比较复杂的较高 级的地域。 主要在土地类型制图土地类型制图的基础上,把地域结构上和发生上有空 间联系的相毗连的地域合并起来,成为具有完整地域结构的 各个区域。 注意(1)根据地域结构的层次性层次性,建立区划的等级系统等级系统 。(2)重视各层次、各区域单位中的地域结构研究地域结构研究,即注意 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物质和能量运动在空间上的联系性空间上的联系性 ,以及其发生发展上的共同性发生发展上的共同性。(3)确定划区的具体指标和具体指标和 标志标志,划出各区域的界线界线。 较通用的区划等级系统: 地带性区划单位地带性区划单位 非地带性区划单位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热量带热量带 大自然区 地带地带 地区 亚地带亚地带 亚地区 次亚地带次亚地带 州州 第四节 土地类型研究 土地土地:地理环境中由相互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 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域综合体。 包括下列内容: 1、土地具有一定的综合自然特征。 2、土地是具有一定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的地段,其规模随土 地等级的大小而不同,在空间上彼此存在一定的镶嵌组合关系 ,即地域结构关系地域结构关系。 3、土地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有其发生 发展的历史过程。 4、土地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除具有自 然属性外,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土地科学:主要研究土地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生产潜力生产潜力、利用状况利用状况、 及其规划和管理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土地类型学土地类型学 土地自然特征的研究:土地的分级分级和分类分类,土地的质量评价质量评价 (分等分等)的研究。 一、土地的分类 土地分类土地分类:土地单位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即按各个土地单元的属性 所反映的相似关系对其进行分组,使同组的单元尽量相似, 不同组的则尽量相异。 土地单位是多级多级的,土地分类也相应是多系列 系列的,即每一级 土地单位都可进行类型划分。 土地分类原则:逻辑原则、发生原则和相似性或相异性原则 。 确定分类标志标志和指标指标。 二、土地的评价 1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 (土地分等土地分等):根据生产任务的具体要求,按土地 的自然特点并结合一定的经济利用可能性,对土地质量进行 分析对比后得出不同的评定等级。即按不同的土地用途土地用途对各 种土地类型土地类型再进行一次评价性的分类评价性的分类。 土地类型土地类型研究是土地评价土地评价的基础基础。土地评价土地评价又是土地利用规土地利用规 划划的依据。 土地评价的依据:土地各种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以及在 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即从 综合综合的观点出发,考虑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确保土地潜力土地潜力的充分发挥 并能持续地利用,全面衡量土地的质量差异,在多种适宜性 中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2、土地评价 的步骤: (1)、全面研究全面研究各土地类型的自然属性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条 件; (2)、按照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向和经济效益以及可能给环 境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等,作出评价作出评价,并定出分等标准分等标准和具 体的诊断指标诊断指标; (3)、将这些土地类型按新定分等标准新定分等标准划分为另一种的土地土地 适用性分类等级适用性分类等级,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全国农业生产用地分为八等。各等土地的具体划分标准: 一等地:土地利用没有限制因素,适用于农、林、牧业生产。 二等地:土地利用有某些限制,对作物有选择性,一年二熟或 二年三熟。 三等地:土地利用受较大限制,对作物的选择性较强。一年二 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四等地:对农业有很大限制,要求细致的管理措施,主要适于 林业和牧业。 五等地:不适于农业,主要用于牧业或林业。 六等地:只能用于牧业或林业。 七等地:能短期生长野生牧草,只适宜放牧。造林困难。 八等地:不适于生产性利用。 独 山 断山 石山 童 山 过山 五 不 用 山 地 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 人类-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 提供了物质基础,消纳和同化废弃物。 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环境退化、环境污染威胁人类。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改善生存条件、保护环境和资源提供了技术手段和资金来源。 破坏环境: 一节一号含汞电池烂在土里,可使1m3 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 t 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 饮水量. Sketch Map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cid Rain in China in 2002 示意图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60年以来,对地表径流人工控制能力增长了3倍;水 库蓄水量达到湖泊和河流的36倍,利用了近一半的可 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每10年增加20,1535地区出现过度 利用,在21世纪将成为制约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 素 Vrsmarty and Sahagian 2000 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了水资源与水循环 咸海在缩小 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km处海面的 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 ,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火势持续大约36小时后,平台沉入墨西哥 湾,其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造成大面积原油污染。 海 洋 污 染 2010年6月3日,路易斯安那 海岸东大陆岛海滩,褐鹈鹕 在浆糊状的浮油中挣扎 2011年3月 12日日本福 岛第一核电 站一号反应 堆发生爆炸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造成附近海水碘-131浓度达到法定上 限4385倍; 3月31日检出地下水的放射物质超出标准1万倍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634种已知灵长类动物(包括猴子、狐猴、叶猴和大猩猩等)中,有近 半数的303种濒临灭绝,其中69种为最濒危物种。 IUCN已将634种的48%列入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单”,其中包括人类的近 亲黑猩猩、猩猩、长臂猿和狐猴。 69种最濒危物种中包括苏门答腊猩猩等大型类人猿及小型原猿类等。此 外,越南金叶猴、哥伦比亚棉顶狨以及仅剩约140只的马达加斯加大竹狐 猴等均在最濒危之列。 亚洲地区的灵长类动物数量下降最为严重,整个地区大约有71%的灵长 类动物面临绝种。90%生活在柬埔寨和86%生活在越南的灵长类濒临灭 绝。 在非洲,13种红疣猴中就有11种濒临灭绝,其中2种可能已经灭绝。25 年来都没有人见到过一种中非柏氏红疣猴,还有一种瓦顿小姐红疣猴自 1978年来就无人见过。 原因:栖息地遭到破坏 、人为捕猎 。 (由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及保护国际(CI)等环保团体等 组成的研究小组,有数百名科学家参与,耗时12年 ) v 地球系统进入一个未知的演化方向和轨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