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 史 人 教 版 精精 准准 高高 考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 第1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1 目标定位 2 考点梳理 3 真题研析 4 提能演练 目 标 定 位 明确考向把握主线 考纲要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课程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 时期各国改革的 基本史实,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 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 的具体措施和内 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 的历史作用 (1)了解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主要 内容 (3)探讨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历史 作用 (1)了解王安 石变法的历 史背景 (2)归纳王安 石变法的主 要内容,评 价其历史作 用 本讲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历 史上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 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三次重 要改革。从类型上看:商鞅 变法是实现社会转型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 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 ,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 进程;王安石变法是旨在摆 脱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三 次改革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 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考 点 梳 理 1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_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_确立。 政治上:新兴_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 _,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_。 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_,其中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 想武器。 商鞅变法 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制 地主阶级 封建经济 割据混战 百家争鸣 (2)具体原因 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_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_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思考1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土地 私有制的确立;人身依附关系削弱,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 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经济基础变化引起上层建筑改革。 富国强兵 秦孝公 商鞅 2变法内容 措施内容影响 以农 求富 废_、开阡陌 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_、奖励 耕织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 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 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 集权 建立_制度, 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 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 普遍推行_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 利于加强统治 井田 重农抑商 户籍 县制 措施内容影响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 “_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 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 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控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 改革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 室居住;强制推行 _小家庭政策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 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世卿世禄 一夫一妻 思考2 战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有何不同? 提示:春秋: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税制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仍 然是奴隶制社会。 战国:根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和井田制。促进社会的转 型,即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变法评价 (1)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 (2)积极作用 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 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 件。 (3)历史局限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思考3 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 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1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北魏统一_,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动荡 _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鲜卑贵族实行_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黄河流域 宗主督护 民族歧视 2改革内容 时期 概况 措施内容作用 前期冯太 后主持, 重点建立 各种新制 度 推行_ 与租调制 颁布_,把国家控 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农民 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 役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 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 徭役;恢复和发展了 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_制, 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 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 控制,有利于中央集 权的巩固 均田制 均田令 三长 时期 概况 措施内容作用 前期冯太后主 持,重点建立 各种新制度 整顿 吏治 制定了_制度,官 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和 发放 北魏吏治有所好转 后期孝文帝主 持,重点推行 汉化措施 迁都 洛阳 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 阳 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民族文 化的融合 移风 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 汉姓、通婚姻、改籍 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 促进了鲜卑贵族的_进 程,巩固了北魏统治 俸禄 封建化 思考1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潮流的推动下出现的;孝文帝改 革采取了许多推动民族融合的措施,又推动了民族融合。 3改革评价 (1)性质:孝文帝改革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2)历史作用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 日趋活跃。 加速了北方各族_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促进了北方_,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 定了基础。 封建化 民族大融合 思考2 如何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提示:(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 。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 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 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 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 族的封建化过程。 思考3 请列表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1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_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财政危机: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并加剧了 _的局面。 封建统治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边患危机:辽和_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2)有利条件 _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_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土地兼并 积贫积弱 西夏 庆历新政 宋神宗 2变法内容 项目 领域 目 的 措施内容作用 经济上富 国之法 改 变 积 贫 局 面 _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 _或谷物给农民, 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_对农民的剥削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农田水 利法 鼓励_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募役(免 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 的_收入 市易法在东京设_打破了_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青苗 贷款 高利贷 垦荒 财政 市易务 大商人 项目 领域 目的措施内容作用 经济上 富国之法 改变 积贫 局面 方田均 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 取赋税,官僚、地 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 实惠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 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军事上 强兵之法 改变 积弱 局面 _法 把农民编为保甲, 实行_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 匹的质量和数量 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 保甲 连坐法 项目 领域 目的措施内容作用 政治上 取士之法 培养 变法 人才 改革科举 制度 废_诸科,改革进士 科;设明法科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 人才;有利于推动 改革;有利于扩大 统治基础 整顿太学 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 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 唯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 明经 思考1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提示:青苗法,限制了高利贷者的盘剥;募役法,不服役的官僚、地 主也要出钱;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方田均税法,官僚地 主按照土地实有数目缴纳赋税;均输法,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 众的盘剥。 3改革评价 (1)历史作用 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_财政收入,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政府 (2)历史教训 改革必然会遭到_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 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 人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旧势力 思考2 如何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 提示:(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 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 (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 。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 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 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 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 综复杂的局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 真 题 研 析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 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 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