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春望/杜甫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 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 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 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 ,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 以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 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 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 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 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 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味 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饮 酒 陶 渊 明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3、归园田居 (田园诗)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 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 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 家、散文家。曾著五 柳先生传以自况,卒 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 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 五首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 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 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 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 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 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 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 ,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 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作者简况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按节奏诵读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构筑房舍。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而:却。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 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 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 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 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 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 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 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 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 :相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 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 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 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 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 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 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 生真谛。辨:辨识。忘言:不知怎样 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 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 得的心境。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 ,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 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 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 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 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 艺术魅力。 听读全诗,想想这首诗 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 什么? 赏析赏析: : 1至4句为第 一层,讲作者 因为能够超脱 现实纷扰,有 高尚的精神境 界,所以觉得 所在的地方也 偏僻幽静了。 5至10句 为第二层, 说明欣赏美 丽的自然景 物,能获得 无限的意趣 。 人物小结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 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 ,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 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 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 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 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 要改选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 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 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 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 其消极的一面。 春望 烽 fng 搔 so 浑 hn 簪 z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春 望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 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 ,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 春天已不复存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 。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高度凝练地 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是有名的春望 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望中所见, 虽然经历过战乱,国家动荡 不安、风雨飘摇,山河依旧,世 事全非。到了春天,长安城的草 木是葱郁如昔,由于战争的缘故 ,人烟变得稀少,令人感到草木 愈加地幽深,满目凄然。诗意形 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 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 离别而惊心。 花鸟皆有人情。 诗句表明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之深 ,“恨别”之切。情因景生,景随情移 ,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思得到了充分的 表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 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 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 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家 信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消息 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很自然地使人共鸣。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忧国 忧民,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 悲苦满头的白发越搔越短越少 ,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头”因 愁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越来越深。在 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 衰老,更增添一层悲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视线由近 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 ,再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 强,步步推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 ,过渡到后面的想念亲人,忧心忡忡 。全诗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情感强烈 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 。 修辞修辞 对偶对偶 拟人拟人 夸张夸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sh)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首诗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 作业 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 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 出来。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李贺李贺 李贺(790 816),字长吉,是 中唐的独树一帜的 诗人。李贺少年时 代就有才名,可惜 仕途坎坷,怀才不 遇,人称为“诗鬼 ”。 作者简介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朗读课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 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 下金光闪闪。 分析课文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角:号角。 2、燕脂:即“胭脂”。 译: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 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浓艳得近似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临:动词,抵达。 2、声不起:指鼓声低沉。 译: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 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 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黄金台:燕昭王招纳贤士筑的台。 2、玉龙:宝剑的代称。 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执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本诗通过哪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明确: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 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 击敌人。 合作探究 2、归纳全诗主旨。 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 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 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 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 风云。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 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 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 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走近杜牧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人谓谓 之小杜,以别别于 少陵。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 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 书舍人。全唐诗编其诗入卷。 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 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 等,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 赋体之形成。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六六 。有樊川文集。 诗题解读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 )至四年间出任黄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 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并非赤壁大战 的赤壁,而是在湖北黄冈市,屹立长江滨,土石 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矶。杜 牧所写的赤壁诗及宋人苏轼作前后赤壁赋 ,皆借黄州赤壁矶以咏赤壁之战的史事。 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以地名为 题,怀古咏史,抒发感慨,寄希望统治者不要存 有侥幸心理。 折戟(j)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古老的断戟沉落在江底泥沙中, 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自己拿起 磨出铮铮亮光的断戟,认出它是东吴 破曹的遗物。 翻译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