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第一章 二、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二、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公转的定义 : 二、地球的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2、公转的方向 : 3、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 地球 太阳 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3、公转的轨道:公转轨道定义、黄道面、轨道形状 、太阳位置、近日点及远日点 公转的速度 4、速度: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1.471亿km61/d30.3km/s 7月初(远日点)1.521亿km57/d29.3km/s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4、速度: 平均角速度 59/d, 平均线速度 30km/s 5、公转的周期 公转一周360 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 ) 2326 6634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 “三角度”指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90;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为6634。 6、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2326N 0 2326S 春分 夏 至 秋分 冬 至 春分 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1、二分二至日四幅图的判读 2、近日点热,远日点冷吗 3、远、近日点与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关系 4、二分二至日图中速度的变化特点 7、卫星发射场与纬度的关系 思考 : 5、润年怎么计算 6、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与冬半年的时间哪个长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 倾角90;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H 直射 西 东 北 南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 N S 赤道 900W 1 1、区分出晨昏线、区分出晨昏线 2 2、判定直射点、判定直射点 3 3、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4 4、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30 60 0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春分日(3.21前后);秋分日(9.23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纬度分布规律 赤 道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两 侧递减。 夏至日(6.22前后) 北回归线 (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 归线向两侧递减。 冬至日(12.22前后) 南回归线 (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纬度分布规律 0 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90 45 0 (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纬度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南地区: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同一地点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上直射只有一次 。 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 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同减异加同减异加 (4)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a.计算方法 二分二至 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 直射点正午 太阳高度 北京的正午 太阳高度 春分日0 90 夏至日23 26N90 秋分日0 90 冬至日23 26S90 北京约(40 N,116 E),当夏至日、冬 至日、春秋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50 73 26 50 2634 正午太阳高度= 90 纬度差 见图1-25“楼间距示意”,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纬度为,南 北楼高度均为h,求解:为保证北楼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的楼间 距最小是多少? 2、太阳能热板 北 h H A楼B楼L 图1-25 b.应用 1、楼间距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并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及纬度变化规律。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 夜长短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 不同季节和 不同纬度地区 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的变化。 阅读P23 晨昏线 昼弧和夜弧长短变化 昼弧和夜弧 昼夜长短的变化 活动: 请归纳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活动: 请归纳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A市 日出点 A市 日出点 甲 推论一: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同 昼弧和夜弧 推论二 : 南北 半球, 纬度相 同的两 条纬线 ,一方 的昼长 等于另 一方的 夜长。 13时13分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思考:(1) 图 中太阳直射点在 哪一半球(南北 )? (2)该半球昼夜 长短情况比较如 何? (3)该半球昼长 随纬度高低有什 么变化?该半球 极地地区出现极 昼还是极夜现象 ? (4)同时期的另 一半球昼夜状况 如何呢?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 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南极地区出现极夜 。 太阳直射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 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 推论三: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地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推论四: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最小值;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最大值 ,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最小值。 推论五:赤道上昼夜等长,全年不变。 推论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最小值; 冬到日,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值,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最大值; 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个小时。 推论七: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或北)移 动,哪个半球(南或北)昼变长,夜 变短;太阳直射点靠近赤道,极昼、 极夜范围变小,太阳直射点离开赤道, 极昼、极夜范围变大。 推论八: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或极夜 ) 的最低纬度互余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点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66N , 70E B 67S , 15W C 22N , 80E D 45S, 75W 2.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 A 北京 B 哈尔滨 C 南昌 D 广州 3、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长春 D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 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昼 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 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一)四季的划分 (二)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 我国和欧美四季划分的不同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 我国夏季 我国秋季 我国冬季 我国春季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夏 秋 冬 欧美季节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北温带一些国家采用的四季 3、4、5春季 6、7、8夏季 9、10、11秋季 12、1、2冬季 五 带 的 划 分 赤 道 0 0 23.5 0 23.5 0 66.5 0 66.5 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 0 90 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赤 道 0 0 23.5 0 23.5 0 66.5 0 66.5 0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 0 90 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 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随时间的变化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