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 的迁移转化规律 从农作物对重金属吸收富集的总趋势来 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高,农作物体内 的重金属含量也越高,土壤中的有效态重 金属含量越大,作物籽实中的重金属含量 越高。 1、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富集规律 不同的作物由于生物学特性不同,对重金属的 吸收积累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一般顺序为 豆类小麦水稻玉米。 重金属在农作物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根茎叶颖壳籽实。 2、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大部分被土壤颗粒 所吸附。土壤柱淋溶实验发现淋溶液中的 Hg、Cd、As、Pb 95%以上被土壤吸附。在 土壤剖面中,重金属无论是其总量还是存 在形态,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其中可耕层成为重金属的富集层。 土壤中的重金属有向根际土壤迁移的趋 势,且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高 于土体,主要是由于根际生理活动引起根 土壤界面微区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可 能与植物根系的特性和分泌物有关。 3、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固定原理 土壤胶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与金属离子 的性质及胶体的种类有关。同一类型的土壤胶 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与阳离子的价态及离子半径 有关。阳离子的价态越高,电荷越多,土壤胶 体与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越大,吸附力也越 大。具有相同价态的阳离子,离子半径越大, 其水合半径相对越小,较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 土壤中各种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影响极大, 以Cu2+为例,土壤中各类胶体的吸附顺序为: 氧化锰有机质氧化铁伊利石蒙脱石 高岭石。因此,土壤胶体中对吸附贡献大 的除有机质外,主要是锰、铁等氧化物。 三、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 和迁移转化 一般来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停留在土壤 的上层,然后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并迁移到植物体 内,也可以随水流等向土壤下层流动。 几种主要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累积迁 移状况如下。 A、镉 镉一般在土壤表层0-15cm处累积。在土壤中,镉主要以 CdCO3、Cd3(PO4)2和Cd(OH)2的形态存在其中以CdCO3为主 ,尤其在碱性土壤中。大多数土壤对镉的吸附率在80%-95% 之间,不同土壤吸附顺序为: 腐殖质土壤重壤质土壤壤质土砂质冲积土。 因此镉的吸附与土壤中胶体的性质有关。 B、铜 土壤中铜含量在2-100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 20mg/kg。污染土壤中的铜主要在表层积累,并沿土壤的 纵深垂直分布递减,这是由于进入土壤的铜被表层土壤的 黏土矿物吸附,同时,表层土壤的有机质与铜结合形成螯 合物,使铜离子不易向下层移动。但在酸性土壤中,由于 土壤对铜的吸附减弱,被土壤固定的铜易被解吸出来,因 而使铜容易淋溶迁移。铜在植物各部分的累积分布多数是 根茎、叶果实。 C、铅 土壤中铅主要以Pb(OH)2、PbCO3和PbSO4固体形式存在 ,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铅含量很低,Pb2+也可以置换粘土矿 物上吸附的Ca2+,因此在土壤中很少移动。土壤的pH值增 加,使铅的可溶性和移动性降低,影响植物对铅的吸收。 大气中的铅一部分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一部分落在叶面 上,经张开的气孔进入叶内。因此在公路两旁的植物,铅 一般积累在叶和根部,花、果部位较少。藓类植物具有从 大气中被动吸收累积高浓度铅的能力,现已被确定为铅污 染和累积的指示植物。 D、锌 岩石圈中土壤锌的含量在10-300mg/kg 之间, 平均含量为 50mg/kg。我国土壤锌含量在3709mg/kg之间, 平均值为 100mg/kg, 比世界土壤的平均含锌量高出一倍。土壤中锌含 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我国土壤中的全锌含量以南方的 石灰(岩) 土最高, 平均在200mg/kg以上;其次是华南的砖红 壤、褐红壤, 红壤和黄壤, 东北的棕色针叶林土, 平均在 150mg/kg以上; 再次是南方的赤草甸土、水稻土、黄棕壤, 东 北的暗棕壤、灰色森林土、白浆土、草甸土、黑钙土等, 平 均在100mg/kg左右; 东北的风砂土、盐碱土和四川的紫色土 及华中丘陵区的红壤等含量最低。 E、汞 汞在自然界含量很少,岩石圈中汞含量约为 0.1mg/kg。土壤中汞的含量为0.01-0.3 mg/kg, 平均为0.03 mg/kg。由于土壤的粘土矿物和有 机质对汞的强烈吸附作用,汞进入土壤后, 95%以上能被土壤迅速吸附或固定,因此汞容 易在表层积累。 植物能直接通过根系吸收汞。在很多情况下,汞 化合物在土壤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甲基汞后才被 植物吸收。植物吸收和积累汞与汞的形态有关, 其顺序是:氧化甲基汞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 氯化汞氧化汞硫化汞。从这个顺序也可看 出,挥发性高、溶解度大的汞化合物容易被植物 吸收。汞在植物各部分的分布是根茎、叶种 子。这种趋势是由于汞被植物吸收后,常与根中 的蛋白质反应沉积于根上,阻碍了向地上部分的 运输。 第三节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转化 广义地说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 剂、除草剂以及其他如杀螨剂、杀鼠 剂、引诱剂、忌避剂、植物生长调节 剂和配制农药的助剂等。 施用农药确实能对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起重要作用 。但也应看到世界范围内连年大量使用农药,会 引起许多不良后果,如药效随害虫抗药性不断增 强而相对降低;施用农药对抑制害虫的天敌也有 毒杀作用,从而破坏了农业生态平衡。更为重要 的是由施用农药而引起环境污染,并通过食物链 使农作物或食品中的残毒引入人体,危及人体健 康。 一、土壤中农药的迁移 主要通过扩散、质体流动和吸附分配来完成 。在前两者的过程中,农药迁移可以以蒸汽 或非蒸汽的形式进行。 1.扩散 扩散是由于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 运动而使物质分子发生转移的过程。 (1)土壤水分含量 水量少时,随水量增大而增强,水量饱 和时扩散减少 (2)吸附 吸附越强扩散越弱 (3)土壤的紧实度 紧实度越高,孔隙越少,扩散率越小 影响农药扩散的主要因素 (4)温度 温度增高,蒸汽压增大,重扩散系数增 大 (5)气流速度 气流速度越大,扩散越强 (6)农药种类 不同农药的扩散行为不同 2.质体流动 土壤中农药既可以溶于水,也能悬浮 在水中,还可能以气态存在,或者吸附在 土壤固相上或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从而 使它们与水一起发生质体流动。 质体流动是由水或土壤微粒或是两者共同作 用所引起的物质流动。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质体流动的因素: (1)农药与土壤之间的吸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3)土壤黏土矿物的含量 (4)农药的种类 有机氯农药的特点: 大多数含有一个或几个苯环的 氯的衍生物。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环境中残 留时间长,易溶于脂肪中并造成积累,属于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是目前造成污染的主要农药。 农药农药 名称消失时间时间农药农药 名称消失时间时间 滴滴涕10 年氯氯 丹4 年 狄氏剂剂8 年七 氯氯3.5 年 林 丹6.5 年艾氏剂剂3 年 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时间 三、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 (1)DDT 特点:DDT挥发性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机溶剂和脂肪。 DDT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是持久性农药,主 要靠微生物的作用降解。 (2)林丹(“六六六”) 特点:林丹挥发性强,在水、土壤和其他 环境对象中积累较少。易溶于水,可从土壤 和空气中进入水体,亦可随水蒸发又进入大 气。能在土壤生物体内积累。 与DDT相比,林丹具有较低的积累性和持久 性。 2.有机磷农药 这类农药是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有些分子中也 含硫和氮元素. 如甲基对硫磷、敌敌畏、乐果、 敌百虫、马拉硫磷等. 有机磷农药比有机氯农药容易降解,但有机 磷农药毒性较大,大部分是磷酸的酯类或酰 胺类化合物,多为液体,一般都难溶于水, 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根据有无微生物的参与,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过程可分为非生物降解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 吸附催化水解是有机磷农药降解的主要 途径 (1)有机磷农药的非生物降解过程 吸附催化水解 光降解 有机磷农药的光降解过程 光解产物的毒性 往往会增强. 辛硫磷 (2)生物降解 (CH3O)2PSH + HOCHCOOC2H5 CH2COOC2H5 PSCHCOOC2H5 CH2COOC2H5 (CH3O)2PSCHCOOC2H5 CH2COOC2H5 S S S (CH3O)2PSCHCOOOH CH2COOC2H5 S (CH3O)2PSCHCOOH CH2COOH S CH3O OH H2O 绿色 木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