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安全知识手册 译者说明 实验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第一章 危险物质的处理 1. 前言 2. 着火性物质 2.1 强氧化性物质 2.2 强酸性物质 2.3 低温着火性物质 2.4 自燃物质 2.5 禁水性物质 3. 易燃性物质 3.1 特别易燃物质 3.2 一般易燃性物质 4. 爆炸性物质 4.1 可燃性气体 4.2 分解爆炸性物质 4.3 爆炸品 5. 有毒物质 5.1 毒气 5.2 毒物、剧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第二章 危险装置的使用 1. 前言 2. 电气装置 2.1 触电 2.2 电气灾害 3. 机械设备 4. 高压装置 4.1 高压釜 4.2 高压气体容器 5. 高温、低温装置 5.1 高温装置 5.2 低温装置 6. 高能装置 6.1 激光器 6.2 X 射线发射装置 7. 玻璃器具 第三章 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1. 化学药品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 一般的应急处理方法 1.1.1 吞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2 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3 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4 进入眼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2 无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2.1 强酸(致命剂量 1 毫升) 1.2.2 强碱(致命剂量 1 克) 1.2.3 氨气 1.2.4 卤素气 1.2.5 氰(致命剂量 0.05 克) 1.2.6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1.2.7 砷(致命剂量 0.1 克) 1.2.8 汞(致命剂量 70 毫克(HgCl2)) 1.2.9 铅(致命剂量 0.5 克) 1.2.10 镉(致命剂量 10 毫克) 、锑(致命剂量 100 毫克) 1.2.11 钡(致命剂量 1 克) 1.2.12 硝酸银 1.2.13 硫酸铜 1.2.14 利用重金属螯合化而解毒 1.3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3.1 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 1050 毫升) 1.3.2 甲醇(致命剂量 3060 毫升) 1.3.3 乙醇(致命剂量 300 毫升) 1.3.4 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 2 克) 1.3.5 乙二醇 1.3.6 乙醛(致命剂量 5 克) 、丙酮 1.3.7 草酸(致命剂量 4 克) 1.3.8 氯代烃(致命剂量 CCl4:3 毫升; Cl2HCCHCl2:1 克; 1.3.9 苯胺(致命剂量 1 克) 1.3.10 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 1 克) 1.3.11 有机磷(致命剂量 0.021 克) 1.3.12 甲醛(致命剂量 60 毫升) 1.3.13 二硫化碳 1.3.14 一氧化碳(致命剂量 1 克) 2. 烧伤 2.1 烧伤程度的判断 2.1.1 轻度烧伤 2.1.2 中度烧伤 2.1.3 严重烧伤 2.1.4 休克症状 2.2 烧伤应急处理方法 2.2.1 冷却 2.2.2 治疗烧伤应注意的事项 3. 由冷冻剂等引起的冻伤 3.1 应急处理方法 4. 由玻璃等东西造成的外伤 4.1 紧急止血法 4.2 特殊的外伤部位 4.2.1 头部 4.2.2 脸部 4.2.3 颈部 4.3 刺入异物 5. 电击 5.1 应急处理方法 6. 被放射线照射 6.1 应急处理方法 7. 苏生法 7.1 确保呼吸道畅通的方法 7.2 人工呼吸法 7.2.1 口鼻法 7.2.2 口口法 7.3 心脏按摩 第四章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1. 前言 2. 收集、贮存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3. 处理时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4. 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4.1 含六价铬的废液 4.2 含氰化物的废液 4.3 含镉及铅的废液 4.4 含砷废液 4.5 含汞废液 4.6 含有机汞的废液 4.7 含重金属的废液 4.8 含重金属的有机类废液 4.9 含钡废液 4.10 含硼废液 4.11 含氟废液 4.12 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 4.13 含酸、碱、盐类物质的废液 4.14 含无机卤化物的废液 5. 有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5.1 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 5.2 含石油、动植物性油脂的废液 5.3 含 N、S 及卤素类的有机废液 5.4 含酚类物质的废液 5.5 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无机盐类的有机类废液 5.6 含有机磷的废液 5.7 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 实验应注意的基本事项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危险,无论怎样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如果发生事故,不仅使设备或人身受到伤害,同时精神上亦会受到很大打击。若考虑到不仅会使自身受伤,而且还会危及他人,那么,应该竭尽全力防止事故的发生。为此,必须认真注意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1.实验前必须作好周密的准备实验前,不仅要对所用的实验装置及药品等进行认真的检查,而且,还必须按照实验的要求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避免在着火时,防止尼龙或的确凉等衣料熔化,衣着必须尽量做得合适,使之既不露出皮肤,又能灵活地进行操作。同时,实验时常常需要戴防护眼镜,必要时,还应戴手套或防护面具。2.要遵照导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决不可随意蛮干。采用不合适的操作方法或使用不安全的装置进行实验,常是发生实验事故的根源。因此,实验时千万不可蛮干。并且,绝对不要在晚上独自进行实验。3.必须经常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实验事故虽不可予测,但其危险性的大小是可以估计到的。即使对不大了解的实验,也必须推测其危险程度而制订相应的予防措施。象下面这类实验,必须十分注意,使之万无一失。不了解的反应及操作;存在多种危险性的实验(如发生火灾、毒气等);在严酷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等)下进行的实验。4.必须充分作好发生事故时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检查之后,才能开始实验。实验前,要先了解清楚需要关闭的主要龙头、电气开关,灭火器或急救用的喷水器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以及清理好万一发生事故时退避的道路,明确急救方法和联络信号等事项,才能开始进行实验。5.不可忽视实验结束后的收拾处理事宜实验后的收拾工作,亦属实验过程的组成部份。特别不可忽略回收溶剂和废液、废弃物等的处理。第一章 危险物质的处理1. 前言2. 着火性物质2.1 强氧化性物质2.2 强酸性物质2.3 低温着火性物质2.4 自燃物质2.5 禁水性物质3. 易燃性物质3.1 特别易燃物质3.2 一般易燃性物质4. 爆炸性物质4.1 可燃性气体4.2 分解爆炸性物质4.3 爆炸品5. 有毒物质5.1 毒气5.2 毒物、剧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质1. 前言所谓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着火、爆炸或中毒危险的物质。其主要的危险物质由政府的法令所规定。这些法令虽不是针对教育或研究机关的使用而制订的,但是,贮藏或使用这些危险物质,都要遵守有关法令的规定,所以也必须对它有所了解。兹将主要的法令与危险物质的关系列于表 1。【表注】:除了这些法令之外,还有与公害有关的法令(如防止大气污染法、防止水质污染法、防止海洋污染法、下水道管理法、关于废弃物的处理及清扫的法令)及劳动安全卫生法、农药管理法、药物管理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的法令。一般应注意的事项1).若不事先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状,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不得使用危险物质。2).通常,危险物质要避免阳光照射,把它贮藏于阴凉的地方。注意不要混入异物。并且必须与火源或热源隔开。3).贮藏大量危险物质时,必须按照有关法令的规定,分类保存于贮藏库内。并且,毒物及剧毒物需放于专用药品架上保管。4).使用危险物质时,要尽可能少量使用。并且,对不了解的物质,必须进行预备试验。5).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必须预先考虑到发生灾害事故时的防护手段,并做好周密的准备。对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好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而有中毒危险时,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用具(灭火器及防护用具,请参阅附录)。6).处理有毒药品及含有毒物的废弃物时,必须考虑避免引起污染水质和大气。7).特别是当危险药品丢失或被盗时,由于有发生事故的危险,必须及时报告导师。2. 着火性物质具有着火危险的物质非常之多。通常有因加热、撞击而着火的物质,以及由于相互接触、混合而着火的物质。下面按照表 2 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表 2 着火性物质的分类2.1 强氧化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包括:氯酸盐:MClO 3(MNa、K、NH 4、Ag、Hg()、Pb、Zn、Ba)。高氯酸盐:MClO 4(MNa、K、NH 4、Sr)。无机过氧化物:Na 2O2、K 2O2、MgO 2、CaO 2、BaO 2、H 2O2。有机过氧化物:烷基氢过氧化物 ROOH(特丁基,异丙苯基)、二烷基过氧化物 ROOR(二特丁基,二异丙苯基)、二酰基过氧化物RCOOOCOR(二乙酰基,二丙酰基,二月桂酰基,苯甲酰基)、酯的过氧化物 RCOOOR(醋酸或安息香酸特丁基)、酮的过氧化物(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硝酸盐:MNO 3(MNa、K、NH 4、Mg、Ca、Pb、Ba、Ni、Co、Fe)。高锰酸盐:MMnO 4(M=K、NH 4)。注意事项1).此类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发生爆炸,故要远离烟火和热源。要保存于阴凉的地方,并避免撞击。2).若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即会氧化发热而着火。3).氯酸盐类物质与强酸作用,产生 ClO2(二氧化氯),而高锰酸盐与强酸作用,则产生 O3(臭氧),有时会发生爆炸。4).过氧化物与水作用产生 O2,与稀酸作用,则产生 H2O2并发热,有时会着火。5).碱金属过氧化物能与水起反应,因此,必须注意此类物质的防潮。6).有机过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能作为副产物生成,并且,在有机物贮藏的过程中也会生成。因此,必须予以注意。防护方法有爆炸危险时,要戴防护面具。若处理量大时,要穿耐热防护衣。灭火方法由此类物质引起的火灾,一般用水灭火。但由碱金属过氧化物引起着火时,不宜用水,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砂子灭火。事故例子踩到跌落地上的氯酸钾而着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