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牂牁江与夜郎国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 杨政奎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关于公元前135年汉使唐蒙与南越番禺人的对话“道西北牂牁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以及“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的细考与分析,用大量的史料证实了牂牁江就是乌江,夜郎国的中心在乌江河畔的思南这一重要史实。关键词:牂牁江 牂牁国 夜郎国 小夜郎 乌江一 揭开牂牁江的真正面目“牂牁”这个词,词书里的解释是:“系船之木桩也。”贵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有条江叫做牂牁江,因牂牁江而得名的一个国叫牂牁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贵州便与“牂牁”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牂牁江多种说法 由于明清以前的典籍对贵州历史的记录过于粗略,而明清以来的史料对牂牁江记载又其说不一,因而人们对牂牁江究竟指现在的哪条江流取舍难定。面对各说各有理的主张,往往令人疑惑不解,莫衷一是。据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所胪列,重要的主张有蒙江说、都江说、广西右江说、盘江说、乌江说。其中,哪一种说法最符合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情况呢?由于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对夜郎国研究的南辕北辙,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牂牁江究竟是现在的哪条江,就成为我们研究夜郎国的关键所在。蒙江说的提出,是明万历间贵州巡抚郭子章所著的黔记。郭氏在书中说:“定番(即惠水)有牂牁江”,万历进士、四川按察使曹学佺的贵州名胜志定番州也说:“牂牁江,在州城南”。郭、曹所指的定番州之牂牁江,即晚清贵州著名学者莫与俦都匀府南齐以上地理考所说的“汉豚水即今之蒙江”,夏文炳定番州志所称的牂牁江即今城北中场河(即今涟江),依此,则牂牁江在今黔南州惠水。考其惠水之说,与史记:“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相差甚远,涟江是不能行船的。请看:蒙江又名都柳江,格凸河南流至罗甸边阳与涟江会,称为蒙江,南流到罗甸八茂汇入红水河。蒙江虽属于珠江水系的江流,也可以通达番禺,但涟江多为伏流,格凸河两岸陡峻,水流湍急,更难行船。正如张澍续黔书所言“蒙潭,涓滴流也”,所以不是牂牁江。持都江说的人较多。乾隆间的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爱必达在黔南识略称“都柳江即古之豚水,又曰遯”,艾凤嵓独山州志古迹亦说“遯水在三脚屯江(今都柳江)”,清道光年间的贵州按察使吴振棫黔语亦云:“遯江,今都江也”。近人胡翯牂牁丛考云:“牂牁江者,即今贵州三合县(今三都)之都江”。此江虽属珠江水系,但处于今湘黔桂交接处,与蜀贾窃市、汉武发兵等史实涉及的方位不合。查古州一带,元时尚未设行政建置,清初还称为“生界”,而秦汉时牂牁江流域已置县设官,因而都江虽然可以几经转折通往番禺,但很明显也不是史记所言的牂牁江。广西右江说,见于明高辑的三江源流考略和清周作楫主修的贵阳府志。高氏说:“牂牁江,源出云南土富州,入四川境,到剥塞市合泗城江,下四州、奉仪,至合江镇与交趾江合”,贵阳府志亦云:“郁水为今西洋江”。高辑说的牂牁江,明代称为楠水溪,现称为谷拉河。该水发源于今富宁城东,到现在滇桂边界的剥隘(即剥塞)会入右江(即泗城江)。贵阳府志所称的西洋江,源于今滇东南砚山、广南间,东流至今广西田林西,与源于今广西林东之驮娘江会,称右江。两书均主张今广西右江为牂牁江。广西右江的江源西洋江、驮娘江,虽与夜郎所临之牂牁江相近,但源流各异,各自为一水流。右江上游的百色地区,近年来考古学家对西林普驮屯发现的铜棺葬及铜鼓套葬墓出土的器物进行研究后,认定该地区属句町王国属地,不是夜郎王国属地,所以右江也不是牂牁江。今广西右江,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记,明代称南盘江,因而有人以至于把它同今滇黔边地的南盘江相混。盘江说。盘江分为北盘江和南盘江,对于盘江中的哪一支属于牂牁江,又有不同的看法。赵我轩滇南水道提纲认为指处于滇黔南界的八达河,即陈澧西南水道考所说的“温水为南盘江”;清道光年间邹汉勋主纂的大定府志以红水江为牂牁江,认为“今红水江在册亨地可以行船,通番禺,是其证矣”;陈澧西南水道考以今北盘江为牂牁江,即汪士铎水经图注所说的“牂牁江即豚水,则北盘江矣”;明万历年间郑旼牂牁江解则直接把南北盘江合称为牂牁江,即任可澄且同亭集牂牁江考正所言的“牂牁江者,南北盘江之总称”。对此,民国贵州通志舆地志折衷说:“牂牁江之名,属之广仅百步之盘江(即红水江)也可,属之广及数里之番禺江(即盘江)也可,属之近为北盘之豚水(即北盘江)也可,属之远为南盘之温水(即南盘江)也亦无不可。盘江分为东西两支,并且又都发源于今云南宣威境内。东面一支,又有南北二源。在南的称革香河,在北的称可渡河,在今云南宣威、贵州水城间合流,入贵州境经今晴隆、贞丰等县,称北盘江;西面一支,于宣威南部发源后,西南流经今曲靖、陆良、宜良,又南流经澄江、弥勒至开远,称南盘江;在贵州望谟县蔗香村与北盘江汇合,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即为红水河。红水河全长659公里。红水河上游流经滇东喀斯特高原,中游坡降大,滩多流急,河床切割深,以峡谷为主,两岸常见峰丛洼地、峰丛谷地、深竖井、落水洞、瀑布、漏斗,沿河常有暗河、伏流汇入,主要险滩有50余处,全长659公里天然落差就达762米,如果加上贵州境内的北盘江,落差就达1000米以上,现贞丰县白层镇以下为古代水上货运通道(确实可以通航,但航道极其险峻),汇珠江,达番禺(广州),归南海。但是要注意的是,北盘江全长800多里,能通航的白层距离安顺有350里路,北盘江通航处不足100里,而其余700多里是不能通航的。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在广东番禺得吃到汉朝禁止蜀地出国的枸酱时,问南越番禺人,汉朝的枸酱从何而来?(回)曰:“道西北牂牁江,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这是文献中第一层史料中的两句对话,然而这两句两千多年前的对话,到了公元1841年,被人们称为“西南巨儒”的郑珍、莫友芝认为:安顺就是夜郎国的中心,而在夜郎国境内的 “道西北牂牁江,出番禺城下”的江,就只有在安顺以西的北盘江(距离能通航处有350里)了。在郑莫二氏定安顺为夜郎的国境内,就只有北盘江之水才是与珠江番禺城相通的。于是“道西北牂牁江”就被郑莫二位先学“定北盘江为牂牁江”。对此,铜仁学院乌江文化产业研究院田维华先生以大量的史实,一针见血地指出郑莫之误解,使我们对牂牁江的认识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道西北牂牁江”这是一段以倒装句为主,易于曲解的文言文,如果解读不好,就易入误区。“道西北牂牁江”即“牂牁江的西北道”,指的是牂牁江的西北面的北盘江的江水经红水河,可通珠江广东的番禺城下。这是多么大的误解啊,由此也导致现在持盘江说的成为当今贵州史学界的主流,认为北盘江就是牂牁江,以至于把安顺宁谷定为两千余年前夜郎国的国都。千百年来养育黔中大地各族人民的贵州的母亲河千里大乌江被他们放弃了。三国志蜀志费诗传载:“蜀后主建兴三年(225年),马忠破牂牁,诛牂牁太守朱褒。李恢自平夷至益州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接。”从三国志蜀志的这段文献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在诸葛亮征南中境内,盘江与牂牁江各是一条江。(二)牂牁江就是乌江笔者80年代初来思南工作,被奔流不息的乌江所吸引。赶场天,去江边一看,沿江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木船,高大的白帆挂在船上,这些船都拴在河边的木桩上。通过多次沿江考察,处处是纤夫的号子声,沿岸陡峭处布满了古纤道,乌江文化底蕴十分浓厚,这难道就是百思不解的“牂牁江”。于是我开始了寻找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一47页载:“古牂牁郡城,华阳国志曰:牂牁郡上当天井,故多雨潦。今有古城在郡西,即汉未伏之时所保于此。”贵州通志:“牂牁故墟,在今思南府西,即思南府亲辖地” (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一222页载)说明了思南是 “牂牁郡,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的“古牂牁郡城”。明嘉靖年间思南知府洪价的思南府志古迹说:“古牂牁郡城,一统志云在府治西。”万历末年浙江宁海人王士性的黔志说:“思南府西有古牂牁都城”。大明一统志史云:“思南,古牂牁郡城,在府治西,汉为牂牁郡。”纪要:“思南府境,隋牂牁境地;思南府西,为牂牁郡。”通典:“牂牁巨帅姓谢氏为本土牧守”于思南。唐书史道思南为“当牂牁要路,控夷咽喉之墟。”唐史史称思南为:“牂牁,武德中改牂州,寻改牁州。”五代史云思南为:“牂牁羁縻州。”贵州通志史云:“牂牁故墟,在今思南府西,即思南府亲辖地”。清朝初年田雯,山东人,生于1635年,康熙三年(1664)进士,授秘书院中书,累迁户部主事、工部郎中、江南学政、湖广督道、江苏巡抚,后又调任贵州巡抚时,他在所编著黔书中说:“牂牁江即今日之乌江,汉牂牁守陈立据思邛,诏夜郎王将兵破之。牂牁旧治既在思南,则牂牁江宜在思南。”清嘉庆年间进士张澍的续黔书也称:“牂牁江即乌江西无疑”。 张澍在其中赋诗道:“南来步战楚庄蹻,水下牂牁起怒涛”。有史可见,“牂牁江”,原来就是三国志蜀志上陈述南中境内一条二千余里“东接牂牁”的乌江。史记、汉书、后汉书、华阳国志、三国志蜀志的历史文献,以及纪要、唐书、唐史、大明一统志、思南府志、黔书、续黔书的历史学家们的考证“乌江即牂牁江,思南为牂牁治”的地理位置,才是翔实二千六百六十年前,代表濮族集团的牂牁国国王于公元前651年,前往中原河南参加“齐为葵丘之会”出使路线的发祥地。(三)牂牁国关于牂牁古国历史,只有以下线索:管子小匡: “葵秋之会,天子使大夫宰孔胙于桓公桓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牂牁莫违寡人之命。”这段文字也是较早时期的古典文献,具有文献证据价值。不仅具有文献价值,而且是关于牂牁古国的最早和最重要的记录。这段文字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牂牁既然与吴、越、巴并列,无疑是当时的方国之一;同时,吴、越、巴都是南夷地区的国家,牂牁既然与巴国列在一起,又显然是它的近邻。兴于春秋,亡于战国的牂牁国,是贵州历史上的悬案之一。历经几代学人的探讨,现在它的面目开始变得有些清晰起来。眼下较多的人认为,牂牁是春秋时期南方一个较大的古国,范围大致包括整个乌江流域及贵州全省。牂牁国的名称与牂牁江(即今乌江),有密切的因果互动关系。在牂牁国与牂牁江的关系上,应先有牂牁江,其后当地土地著民族建立方国,因江得名,故称为牂牁国。既然牂牁江就是乌江,那么,二千余里乌江中段的思南就是牂牁国的郡城。公元前1046年由牂牁江濮人族部参加周武王灭商纣王的牧野之战,以濮族人为主体创建的牂牁国,开启了乌江流域(古称牂牁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借助中原战乱不休的形势,牂牁国不断向四周拓展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一度掩据贵州自西北到东南近二千余里的辽阔地区,成为名副其实雄霸一方的大国。以至齐桓公称霸时,能与南方诸国并肩参与中原事务。可见牂牁国势力的强大。春秋之后,牂牁国力衰微,被新兴的夜郎取领其地,失势的牂牁国君被降削到夜郎旁小邑居住,此后,作为方国的牂牁便不复存在。牂牁国存在历西周经春秋数百余年,它却是贵州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阶段。二 夜郎国的兴亡(一)夜郎国的中心在思南在前面,我们已经理顺了牂牁江就是乌江这一历史脉络,那么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可知夜郎国中心很显然就在乌江河畔了。且看:古人测步为双腿各迈一次为一步,只迈单腿的叫跬。常人一步大致1.5米,由“江广百余步”可知,牂牁江宽大致150米以上,与现今思南城区乌江的宽度十分吻合。千百年来,贵州大部分的食盐和商品都经由此地舶来,思南一直是二千里乌江中游最重要港口和商品集散地。夜郎的地域辽阔,它的都城设立应该是很讲究的,而思南正处于牂牁江畔夜郎与中原搭界的重镇,是中原经水路通向夜郎腹地的重要之地,立足夜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