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如何“抄”文章才是会“抄”学习目标“抄”文章要围绕既定中心的需要,学会“抄创”。学习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俗语值得肯定,肯定的前提是会抄,“抄”文章要围绕既定中心的需要,灵活摘抄,巧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一下:文章应该如何“抄”,才能“抄”出佳作。二、学生读下面三篇文章,思考下列问题。(一)隆中对陈寿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二)隆中对司马光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名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儿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只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隆中对罗贯中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附:作者简介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司马池之子。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1、 三篇文章中划线文字你发现了哪些相似语句? 甚至完全相同语句?2、三篇文章的作者史学家有( )、( ),小说家是( )。3、 根据作者情况,你能断定谁“抄”的谁的吗?4、 这三篇文章的作者都很会审题,都抓住了题眼“对”,都很会围绕既定的中心:千古奇策成霸业,兴汉室的政治蓝图整理材料。三篇文章所写的蓝图实施方案的同一性你能解说一下吗?5、 有一位作者借鉴了两个人的文章,这位作者是小说家 ( ), 他抄的理由充足,你能从增强小说真实性角度替他说说:他抄比不抄好的理由吗?6、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罗贯中的“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三、拓展:1、苏轼抄创:妙仿李白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2、 意境妙创:同工异曲句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3、你会材料侧重点处理创造吗?材料: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的艰苦环境下,成就了红楼梦的创作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 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完成的文学巨著红楼梦。(1)、突出逆境出人才这一中心,应如何摘引上文材料?(2)、突出文章不厌百回改,应如何摘引材料?四、总结:司马光写史书,抄史学家陈寿的是出于尊重历史事实,罗贯中写小说取两位史学家的精华,是出于增强小说的真实性。他们都会“抄” 可见“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是有道理的,但改为“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超不会超”更好,因为抄不是目的,是为了积累材料,是为了在别人基础上的再创造。要为了既定中心的需要而“抄”,为了创新而“超”。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积累写作的“米”。五、课下作业:背诵司马光的隆中对。附:一家之谈:再谈“天下文章一大抄”说得不好听一点,天下大多数的文人,或者大多数准备做文人者,其文章或多或少是从古人、死人、名人、别人那里牵取腾挪,本来所谓人脑也好、电脑也罢,都是有输入存储和输出提取的特性,但凡一个成名的作者,其早期作品也多少会有模仿和因袭的影子。再从中国文字语言的特点上来讲,中国的语言常用字不过数千,常用词汇我不太清楚,估计亦不过数万,即便如西方一些语言词汇量浩如烟海,常用词汇至多也不过上万,所以语句词汇的重复甚至撞车在所难免。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讲起来,天下文章一大抄,此言诚然!不过如何能抄得有创造性,如何能抄出一点名堂,用我今天发明的话来讲,就是抄袭与抄创的差别。抄袭很容易界定,现如今不少本科及硕士论文,我看都逃不脱抄袭二字。而要辨别是否抄创就不太容易了,在我看来,我们国家自先秦以下,凡成名写手,十之八九也都是抄创好手。抄创的分野在此试举一例说明伟大领袖诗词有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从宋人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这一句化来,而石则又是抄创于唐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好诗,就可以被这样成功地经过两次转手,二番抄创,然而后二者可以自开生面,各有己意,当然算不得抄袭,而是抄创。抄一句句子古人美其名曰袭句,这算是抄创,同样抄一篇也有抄创的。汉时杨雄善于抄创,仿过易经论语和司马相如;唐人李商隐做诗要在案头准备好大量“备抄”之书;近人周作人亦常径直拿古人文句铺设成章;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曹禺先生的雷雨,细究之下也都有俄罗斯前辈作家作品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可以说贯穿了大半个中国文学史。上面这些是抄得好的。那么同样也有抄的不好的。其一便是死抄。有的抄手好逸恶劳,白手起家,别人现成的整段整句原样搬来,毫不咀嚼,这样等于连学习领会的成本都不愿付出,迹近偷盗,为人所不齿。其二也是死抄。抄的毫无水准,去菁存芜,点金成铁,把人家好好的文字白白糟蹋了。比方伟大领抽写“春风杨柳万千条”,那是巧妙化用古人“一树春风千万枝”,若换了特别不会抄的,才情想象力皆无,死抄成“一树柳条千万枝”,则不但未得原句神髓,反惹暴殄天物之嫌了。其三还是死抄,所抄的范围太过狭窄,全因抄手胸中文章寥寥,不敷搜罗,于是便死叮一处,死咬一篇,所悟所言亦不超过这一处一篇的血肉与灵魂,这样得抄手除了有偷盗之嫌,还一定是一个懒汉。还抄鲁迅先生的话劝勉这样的抄手: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其四又是死抄,这一类抄手大概属于极度虚心的,只要是见到有文章,立即仰之弥高,也不管人家的文章是否锦绣珠玑,是否有抄的价值,统统抓进篮里便是菜,照猫画虎,结果三流的文章抄成了不入流,得不偿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