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 第 1 页(共 8 页)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意思是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 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 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阳父首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重要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后 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 1993 年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 “了解别人 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 ”他强调他的北京 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 ,而是要来了解中国的龙。这与 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 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 21 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造就 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 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 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 “统一中心论” 的解体, 世界各个角落都是联成整体的地球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其次,20 世纪以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 象学范式。 逻辑学范式关注的是将具体内容抽空后概括成的简约的共同形式, 某种形而上的绝对 原则,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是一个不断因主体激情、 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然后将相 对确定的客体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现象学范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主体和他 者在认知过程中都有所改变并带来新的进展。 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化上, 就是强调从他者视角 观察,而他者首先是不同于自我的、以差别为基础的对象。 当然,文化上的差别共存并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能使物“丰长”的“和” , 首先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来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语” 。这种对话不是各说各话, 也不是统一思想,它要求对话者各有其文化主体性。所谓文化主体性,就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 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要有自知之明。 文化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 而是进一步发挥各自特长, 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重要核心价值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文 化的自觉热爱,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了解。唯有各种文化都这样做,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在经济 和科技全球化大潮中, 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并弘扬自我, 也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 创性贡献。 (摘编自乐黛云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首创意 义。 B. “和六律”与“和五味” ,都体现了不同因素的和谐融合,达到这种融合才能实现发展和创新。 C. 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 ,意味着他想要证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D. 现象学范式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文化,它和逻辑学范式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 第 2 页(共 8 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述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思想的内涵。 B. 文章引用埃科演讲中的话语,旨在说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 同。 C. 文章从社会发展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剖析了文化互通共存成为当今世界主旋律的原因。 D. 文章阐述了“生成性对话”的作用和特点,这是进一步论述“文化主体性”内涵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 “统一中心论”就不会解体,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就无法建立起来。 B. 在文化交往中,倡导以他者视角对异质文化进行观察,体现出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但也可 能削弱自身文化。 C. 在现象学的视野下,每种文化都是具体的、变动的、开放的,不能用抽象方式予以表述。 D.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觉,并尊重了解其他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的互通共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这是当下对中国经济最生动的比喻。 大海之大,在其辽阔深邃。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有 90 多万 平方公里国土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城乡区域,庞大内需市场支撑起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经济表现看, 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 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大海之大,在其澎湃动力。上亿户市场主体、2700 多万家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9 亿多劳动力资源、超过 17 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断释放红利,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驱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 大海之大,在其开放包容。从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降低汽车、日用消费品等进口 关税,从加大力度减税降费,到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共建 “一带一路” ,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预计未来 15 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 30 万亿美元和 10 万亿美元,中国的开放不仅发展自己, 更造福世界。 (摘编自安蓓、张辛欣、陆文军大海之喻凸显中国经济底气信心 ,新华网 2018 年 11 月 5 日) 材料二: 长三角一体化正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 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 )正酣。苏沪皖近水楼台,占据了采购 商数量的“大头” ,江苏交易团有 2 万家企业和机构、5 万多名专业观众报名参会;浙江交易团 累计报名企业超过了 19 万家,人员超过 4 万名;安徽则有 3456 家单位、1 万余人报名,其中 参会企业有 2463 家,共 5822 人参会。惊叹沪苏浙皖的采购团队规模之大的同时,进博会的举办 对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进博会为长三角地区带来重大的发展契机, 将国际知名厂商请到家门口进行产品展示, 便于 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经贸关系, 了解国际最新的产业发展领域和趋势,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 经贸合作。此外,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包括长三角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 第 3 页(共 8 页) 决心,为长三角地区带来更好的展示、宣传机会,提升区域的国际影响。 (摘编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看看进博会背后的长三角身影 ,上观网 2018 年 11 月 5 日) 材料三: 作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宾国之一, 英国对进博会高度重视, 派出包括安德鲁王子 等皇室成员和政府高官,以及 50 多家知名企业负责人组成的高级别代表团。福克斯表示,进博 会将引领一个新的贸易“黄金时代”来临。 英国是此次展会的主宾国, ”福克斯 3 日晚接受英国星期日快报采访时表示, “11 月 5 日到 10 日举办的进博会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展示英国最具创新性的技术,同时 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商务关系。进博会将促成英国企业签订涉及多个行业的出口和投资协议, 为英国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 福克斯强调: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展会,它体现了中国正在采取措施创造公平争环境。我们 希望并期待中国在进博会这个平台上释放出开放经济、 营造公平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的信号。 正 是由于中国采取切实的、 富有建谩性的举措推进对外开放, 中英双边贸易总额才能出现大幅增长, 达到 700 亿英镑,我们才能好好把握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 (摘编自英国国际贸易大臣:一个新的贸易“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 中国日报2018 年 11 月 5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作为支撑,这一点与人口总数和群体构成、国 土总面积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等方面密切联系。 B江苏、浙江和安徽众多参展企业和机构,超过 10 万的参展人员,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具 有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驱动力,时代大潮不可逆转。 C中英双边的贸易总额出现大幅增长,已经达到 700 亿英镑,英国将能够在进博会上展示最具 创新性的技术,这均在证明中国经济的开放包容。 D. 因为历经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当今的中国经济已经具有了辽阔深邃、动力澎湃和开放包容等 特点,所以国内外经济专家将之比喻为一片大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博会是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具体体现,长三角各省市应当抓住契机,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使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B进博会将会加强国际经贸关系,长三角地区可以将国际知名厂商请到家门口进行产品展示, 英国也可能与中国签订涉及多个行业的出口和投资协议。 C在中国经济发展长期稳中向好总体势头没有改变的背景下,长三角应在进博会上向世界展示 中国包括自身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提升区域国际影响。 D在开放经济、营造公平开放国际竞争环境方面,英国对进博会抱有期待,而中国施行修改外 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政策,也在为造福世界创造条件。 6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依次是什么?这种编排组合对介绍进博会有何好处?(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凝固的史记 徐剑 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 第 4 页(共 8 页) 身来,对许广平道: “研墨,我要写信。 ” 许广平且喜且忧,说: “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 ” “此信岂可代笔, ”大先生摇了摇头, “这是写给静农兄的。 ” 何等要事, 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 至书案前, 连忙研墨, 铺好信笺, 惟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 “南阳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 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 大先生执拗于斯, 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 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 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萎顿、低迷之风。 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 其实,对于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 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 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 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 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 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 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 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 “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 ”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 “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