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主讲人:梁琳琳 辛集市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阅读本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品格高尚。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 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庸俗, 没有骨气,为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 骨气、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释义 :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 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 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 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 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 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 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 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 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 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 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 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 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 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不为五斗米折腰 由来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 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 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 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 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 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 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 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 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 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 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 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 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近义词 不为斗米折腰不为斗米折腰 不吃嗟来之食不吃嗟来之食 作者生平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 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 、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 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 之宗 ”,有陶渊明集。 作者生平早年生活 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 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 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 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 ,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 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 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 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 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 ,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 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 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 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 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 ,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 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 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 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 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 ,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 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 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作者生平仕宦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 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 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 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 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 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 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 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 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 (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 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 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 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 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 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 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 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 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 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作者生平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 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 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解印辞官,正式开始 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 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 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 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 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 。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 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 ,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 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 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 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 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 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 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 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 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 ,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 ”,后世称“陶靖节”。 文学成就 诗文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 渊明集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 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 劝农命子归鸟 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 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 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 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 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 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 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 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 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 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 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 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 而作腊日 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 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 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 辞 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 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 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 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 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 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 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 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 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 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 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 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 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 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 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 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 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 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 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 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 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 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 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 最著名。 艺术特色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 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 ;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 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 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 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艺术特色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 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 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 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 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 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 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 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 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 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 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 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 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艺术特色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 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 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 世俗社会的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