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道德修养相关资料总结一、名词解释: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特点:特殊的规范性、广泛的社会性、长期的稳定性、道德与法律。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特点: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具有从属性;反映了各种职业的特殊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具有专业性;形式简明,具体实用。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城市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乐教敬业。5.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会越加信任教师。所以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2)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3)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4)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6.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状况,从根本上或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是受其人生观支配的。7.人生目的: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动,而在这些日常的具体目的活动的背后,又往往存在着一个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8.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9.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10.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11.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12.教育价值: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作为职业群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往往是通过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的;作为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其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13.自律: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求重视受教育这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要求由“他律”向“自律”升华的关键,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必要条件。14.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上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个体意识中的统一。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15.教师良心:即教师职业良心,是指教师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教师良心的作用:1、促进教师自觉的履行职责,提高其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保障教育教学质量;2、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3、能够ui学生发挥显著的榜样效应。教师公正: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要符合公正的道德准则,即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与正义。教师威信: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对人们所肯定、赞扬甚至敬仰的职业声望。构成包括四个方面:1、品德威信2、思想威信3、学识威信4、情感威信;树立威信的途径:1、必须增进师生交往的艺术性,保持积极的师生关系2、必需不断校正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不良印象减至最低。教师德性: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即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是一种习惯于欲求正当之物并选择正当行为去获取的个人品质。教师人格:指教师在其角色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师专业心里倾向、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个体品质等人格特质,是教师行为中所应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外在行为模式的统一体。特征:1、具有专业性的特点2、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3、内在性与外在性的统一4、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5、从应然性角度来看,和谐性也应当成为当代教师人格品质的重要特征。培养途径:1、通过集体教育、团体教育和个人自学等形式,进行教师专业人格的充分体认和自我修养2、在专业心里咨询中寻求支持服务3、加强职业生活体验和专业实践锻炼。1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结果。17.道德修养:指一个人通过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18.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和成就。对教师来讲,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19.教师理想: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对工作状态、贡献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向往和追求,是教师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职业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以期待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达、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卓越成就为主要内容。二、简答:1.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答: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教育一代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劳动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较具有的六个特点上:1)目的的双重性,既要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术,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向他们传授社会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对象的多样性,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理想、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3)手段的示范性,指劳动手段的特殊性,指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4)过程的往复性,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行和双向性以及劳动内容上的重复性和连续性。5)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和对学生智力、情感、个性、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引导。6)效果的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质量要通过长期实践的考验。2.教师职业的特点?社会功能?答: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其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却别之所在:崇高性,传递文化培养新人奉献性,甘当人梯,间接性的社会现实价值示范性,知识和品德主导性。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社会功能:1、培育一代新人(教师是育人的导师、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2、传承精神文化(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人类智能的开发者)3、推动社会文明(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含义?答: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较,主要特点有:1)道德意识的高尚性;2)道德行为的榜样性;3)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含义: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怎样理解道德的稳定性?答: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但又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速度慢1)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立即改变;2)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决定了不可能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3)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再此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5.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有什么区别?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可以用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没有制度化,也不使用强制手段。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或称良心规范。道德作为个人品质:具有阶级性、时代性等一般社会意识的特征。道德渗透于一切的思想和行为中,凡是有理智的正常人都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行为。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6.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需要 b、社会影响的需要 c、培养人才走向社会的需要 d 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分析:劳动任务和目的的特殊性教书育人,既要性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教师的观察模仿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人格的塑造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使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劳动产品的特殊性劳动的结果是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种特殊劳动产品的价值是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教师道德素质状况影响着劳动产品。7.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关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同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或基本层面,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区别:一,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根本要求和最高准则,较之道德规范更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普通性;而道德规范较之道德原则,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特殊性。二,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直接反映,较之道德规范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会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而道德规范较之道德原则不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联系:一是内容上的互补。二是性质上的同一性。9、乐教与敬业关系?答: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乐教中包含着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引以为荣的崇敬和自豪,敬业中也包含有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浓厚情感和快乐心境。乐教有利于促进敬业精神的形成,敬业也有利于加强教师的职业情感,两者相互包含,相互依存。但比较而言,两者又存在内外、先后的分别,乐教尽管是建立在对职业认识的基础之上,是心有所乐,但它倾向于外在的情感表露,属于道德情感,敬业需要外在的行为或情感表现,但强调的是内心的诚敬或尊重,属于更为内在的道德信念。是先有乐教的道德情感,后有敬业的道德信念。在乐教和敬业的关系中,敬业处于更为核心和主导地位。10乐教敬业原则提出的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