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中国国海海洋洋工工程程咨咨询询协协会会 发布发布 20XX-XX-XX 实施20XX-XX-XX 发布 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建设标准 团体标准编号 团体标准 ICS 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T CAOE XXXXX2019 1 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建设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围填海工程生态海堤的建设原则、范围、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围填海工程新建海堤的生态化建设工作, 已建海堤的生态化建设可参照执 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6-2013)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 (GB/T 18190-2000)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015-2014)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 (JTS154-1-201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海堤 为防御风暴潮(洪)水和波浪对防护区的危害而修筑的堤防工程。 GB/T 51015-2014,定义 2.0.1 3.2 海堤生态化建设 保证海堤防潮御灾能力,优化海堤空间布局,采用生态材料,恢复生物群落,在堤前、 堤身、堤后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活动。 3.3 堤脚线 海堤迎海坡和背海坡与地面和滩面的交界线。 注注:海堤的堤脚线分为迎海坡堤脚线和背海坡堤脚线,迎海坡堤脚线即海堤迎海坡与滩面的交界线, 背海坡堤脚线即海堤背海坡与地面的交界线。 3.4 堤前带 海堤的迎海坡堤脚线向海一定宽度范围的区域。 3.5 堤身带 海堤迎海坡堤脚线与背海坡堤脚线之间的区域。 3.6 堤后带 海堤的背海坡堤脚线向陆一定宽度范围的区域。 T CAOE XXXXX2019 2 3.7 空隙率 迎海坡护面结构内的空隙占护面总体积的百分率。 3.8 综合坡比 堤顶 (含挡浪墙的海堤以挡浪墙顶为堤顶) 外缘线和迎海坡堤脚线的高程差与两者水平 距离的比值。 3.9 植被覆盖率 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总则 4.1 建设范围 围填海工程海堤的生态化建设范围包括堤前带、堤身带、堤后带三个区域。堤前带:1 级海堤为迎海坡堤脚线向海侧宽度不低于 300m 的区域;2、3 级海堤为宽度不低于 200m 的 区域;4、5 级海堤为宽度不低于 100m 的区域。堤身带:海堤迎海坡堤脚线与背海坡堤脚线 之间的区域。堤后带:背海坡堤脚线向陆侧一定宽度的区域(一般应不小于 50m) ,区域内 有水系和绿地的,应将其全部纳入堤后带。 建设范围一般应包含堤后带, 如确因后方陆域建设有特殊要求, 不宜设置堤后带或宽度 达不到本标准要求的需进行合理性说明。 保护核电站、剧毒化工、港口、油田等特殊工程项目的专用海堤,应参照本标准并结合 各行业的相关规定,确定生态建设范围。 图 1 海堤生态化建设范围示意图 4.2 建设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海堤生态化建设以保障海堤的防潮御灾安全功能要求为前提, 在满 足安全要求基础上统筹考虑其生态建设。 (2) 生态性原则。 海堤生态化建设应以恢复原海岸的生态功能为目标, 减缓人类在海 堤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影响。 (3) 适宜性原则。秉持生态保护、因地制宜的理念,根据区域地质地貌特点、水文动 力条件、气候特征,采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科学设计生态海堤,有序地推进海堤的生态化 建设。 4.3 建设内容 在保证海堤防潮御灾功能的前提下, 通过海岸防护工程设施和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相结合 的方式, 恢复海岸生态系统, 实现海堤生态化建设。 海堤生态化建设应覆盖堤前带、 堤身带、 堤后带三部分,各部分应具有以下结构特征和功能。 T CAOE XXXXX2019 3 堤前带具有一定的潮滩宽度、稳定的岸滩结构、适宜的生物群落。 堤身带具有安全达标的堤防结构和一定的近自然岸坡物能交换能力, 减轻减缓降低对海 岸带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损害。 堤后带具有一定的陆向辐射宽度,稳定的生态系统。 不同区域、不同海岸类型上的海堤生态化建设内容列于表 1。 表 1 不同区域的海堤生态化建设内容 区域类型 海岸类型 建设内容 河口、海湾开敞海区 粉砂淤泥 质 砂质基岩 粉砂淤泥 质 砂质基岩 堤前带 堤前地貌恢复 生境修复 生物群落恢复 堤身带 迎海 坡 结构型式生 态化 材料生态化 植被覆盖 背海 坡 植被覆盖 堤后带生态空间营造 注:为重点建设内容;为可选建设内容 4.4 建设方案 海堤生态化建设单位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编制海堤生态化建设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应 包括:海堤所在区域的生态现状及主要生态问题,客观阐述海堤建设所引起的生态影响,并 针对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和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 提出减轻减缓降低生态 影响、修复海岸生态系统的海堤生态化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应包含正文、相应的图件、图集及相关附件;文字表述应简洁流畅,报告图、 表及附件应齐全、清晰、美观。 建设方案编写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5技术要求 5.1 堤前带 5.1.1粉砂淤泥质海岸 (1) 堤前地貌恢复。 堤前带地貌应以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 必要时应采取人工修复措 施;应尽可能恢复工程前的近岸海域地形地貌;应根据海岸自然环境条件,采用生态结构措 施,促进泥沙落淤,岸滩不稳定的岸段可采用潜堤、突堤、丁坝等工程措施进行地貌恢复; 已建海堤外侧存在养殖塘、 废弃堤坝等不具备安全和生态功能的近岸构筑物设施可根据实际 情况,采取平整、拆除等措施,恢复海岸原有形态,扩大潮间带湿地面积,改善水动力环境 条件,恢复与提升岸滩生态功能。 (2) 生境修复。有污染的岸段应查清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污染治理;可采用堤前增 设多孔隙生态材料等方式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殖环境;针对生境受损的区域,可 T CAOE XXXXX2019 4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特性,采取外来物种清除、基质改良等措施,提高其生态功能。 (3) 生物群落恢复。 应恢复原有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 植物种植应以乡土性和耐盐 碱性为主要原则;动物群落恢复以自然恢复为主,必要时辅以增殖放流等措施,放流物种以 本地种为主。 5.1.2砂质海岸 (1) 堤前地貌恢复。 可采用一定的人工措施抵御浪流对海岸的侵蚀, 维护岸滩的稳定; 必要时可采取人工补沙、沙滩养护等工程措施,保护和恢复砂质海岸自然形态,提高沙滩品 质,恢复沙滩功能。 (2) 生境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条件适宜区域可补植乡土性沙生植物。 5.1.3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堤前带的生态化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5.2 堤身带 5.2.1一般规定 (1) 生态化海堤的堤身建设应充分发挥自然修复的作用, 着力于改善生物生长栖息活 动的空间。 (2) 海堤平面形态宜结合地形地貌布设, 避免水动力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应尽可能避 免单纯的直线化、规则化。 (3) 海堤平面形态可考虑多种组合式布置,主堤与离岸堤、突堤、潜堤、滩涂植被等 组合,形成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协同增效的综合体系。 (4) 海堤生态化建设应认真分析当地水文、 地质、 地形等自然条件和调查分析海堤及 其周边的生物、文化遗产分布情况,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等综合措施, 减缓人类在海岸上修建海堤对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负 影响,营造适宜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统一的生态化海堤。 5.2.2结构型式生态化 (1) 海堤断面型式除满足海堤综合功能外, 应重视对原生态的保护, 保持和周边环境 的协调性;护岸断面应尽量维持自然的断面形式,创造多样的护岸形态。 (2) 海堤的结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波浪潮汐特性以及生态要求,选用适宜的堤 型,确保岸坡稳定、保持水土。 (3) 注重结构断面的比选,断面型式应有利于缓坡入海,可根据以下顺序选取:斜坡 式断面、复式断面、直立式断面,各种典型的断面型式见图5.2-15.2-3。 (4) 护面、镇压层、堤脚以安全优先,综合生态、经济、景观等因素,采用多空隙、 表面粗糙的结构型式。 (5) 波能强的海区宜采取多种消浪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堤顶高程。 (6) 海堤断面设计应适当考虑亲水性, 护面坡度应放适当缓, 条件允许的岸段可增设 阶梯式护面等工程措施。 T CAOE XXXXX2019 5 (a)斜坡式堤 (b)有堆石棱体的斜坡式堤 (c)有消浪平台的斜坡式堤 (d)在平均低潮位处设置平台的斜坡式堤 图5.2-1 常用斜坡式海堤断面图 1-防浪墙;2-临海侧护坡;3-反滤;4-背海侧护坡;5-棱体;6-平台外转角;7-平台内转角; 8-护脚;9-堤顶;10-填土;11-前滩;12-后滩;13-矮挡墙 T CAOE XXXXX2019 6 (a)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堤 (b)悬臂式挡墙支挡的堤 (c)扶壁式挡墙支挡的堤 图5.2-2 常用直立式海堤断面图 1-压顶;2-防浪墙;3-墙身;4-护底;5-基床;6-立板;7-趾板;8-扶壁;9-底板;10-悬臂; 11-外壁;12-顶板;13-堤顶;14-填土;15-前滩;16-后滩;17-抛石;18-矮挡墙 T CAOE XXXXX2019 7 (a)一级斜坡二级直立的复式断面 (b)一级、二级直立的复式断面 (c)一级直立、二级斜坡的复式断面 图5.2-3 常用复式海堤断面图 1-陡墙;2-临海侧护坡;3-反滤;4-平台内转角;5-防浪墙;6-堤顶;7-基床;8-护脚;9-填 土;10-平台外转角;11-前滩;12-后滩;13-矮挡墙 5.2.3材料生态化 (1) 应采用绿色环保、 适宜当地海域生态系统的无害化建筑材料, 以利于植物生长和 藻类、贝类附着,促进恢复生物多样性。 (2) 护面材料宜按以下顺序选定:生物类、天然石料类、人工块体类;鼓励采用多孔 透水类新型材料。 (3) 坡脚有冲刷的危险堤段,宜采用块石、框格、人工块体等材料保护。 5.2.4植被覆盖 (1) 种植植物的选择应以乡土性为主。 (2) 迎海坡植物种植。适宜种植植物的迎海坡,应进行植被覆盖。 (3) 背海坡植物种植。 背海坡在满足对越浪水体的抗冲要求前提下, 以灌草结合的方 式进行植被覆盖。 T CAOE XXXXX2019 8 5.3 堤后带 海堤堤后带的生态化建设要求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无法设置生态空间的应充分说 明理由;具体生态空间建设条件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海堤堤后带的生态空间主要由绿地和水系组成。 绿地主要由防护林带、 滨水绿化 带、农田林网等组成。水系主要是指河流(护塘河) 、养殖塘、沟渠等。 (2) 植物措施以固岸护坡、保持水土、拦截过滤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合理布局,满 足功能,兼顾景观,美化环境。 (3) 植物选择应坚持生态功能优先、 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 选择抗逆性强、 成本低、易管护的植物种类。植物群落构建应乔灌草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深根系植 物与浅根系植物、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及不同季相的植物种类混交。 (4) 引进外来物种时,应经过充分论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6技术指标 6.1 堤前带技术指标 6.1.1粉砂淤泥质海岸 6.1.1.1 潮间带宽度占比 潮间带宽度占比为堤前带中的潮间带宽度与整个堤前带宽度的比值。 (1) 海堤迎海坡堤脚线位于中潮位和平均大潮低潮位之间的海堤工程, 潮间带宽度占 比应在 50%以上。 (2) 海堤迎海坡堤脚线位于中潮位以上的海堤工程,潮间带宽度占比应为 100%。 (3) 海堤迎海坡堤脚线位于平均大潮低潮位以下的海堤工程, 潮间带宽度占比可不做 要求。 图 6.1-1 粉砂淤泥质海岸地貌剖面示意图 6.1.1.2 岸滩稳定性 堤前带应保持岸滩稳定,防止冲刷。 T CAOE X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