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旭东 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文本解读与教学实践取向 人本主义 源来 最早源于最早源于1414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意在探讨并承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其意在探讨并承 认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人的价值和尊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提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种层级结构,即由低级需提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一种层级结构,即由低级需 要满足向高级需求发展,最后实现人性或价值的自我实要满足向高级需求发展,最后实现人性或价值的自我实 现。现。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认为个体具有内在建设潜能,只要施加适切的关注、认为个体具有内在建设潜能,只要施加适切的关注、 理解和引导便能使其健康发展。理解和引导便能使其健康发展。 人本主义在教育教学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观,提倡人性化课程,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提倡人性化课程,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情 意发展的统一;意发展的统一; 学习观,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过程,因让学生,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过程,因让学生 学会学习并激发潜能;学会学习并激发潜能; 教学观,反对僵化的模式,提倡“非指导性教学”,反对僵化的模式,提倡“非指导性教学”, 即把学生放在居中位置并使其成为完善的人;即把学生放在居中位置并使其成为完善的人; 评价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 展性评价。展性评价。 课标中的人本主义 新课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处处彰新课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处处彰 显着人本;显着人本; 前言部分就出现“接班人”、“人才养”、前言部分就出现“接班人”、“人才养”、 “健全人格”、“人生观”等含“人”词语多“健全人格”、“人生观”等含“人”词语多 达达1616处;处; 课标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课标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 养人”的回应。养人”的回应。 课标中的人本主义 总结: 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聚焦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聚焦 学生素养提升,充分体现尊重人、关心人、成全人学生素养提升,充分体现尊重人、关心人、成全人 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人本主义思想。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1 以人为本:课程性质的价值体现 课程性质是对课程本质和价值的阐述,表明课程性质是对课程本质和价值的阐述,表明 其特征及追求。新课标更强调化学学科的社会属其特征及追求。新课标更强调化学学科的社会属 性和人文价值,突出与人的融合。性和人文价值,突出与人的融合。 新课标由学科知识普及转向科学素养发展,新课标由学科知识普及转向科学素养发展, 从“生命基础”和“人的发展”两个角度,将人从“生命基础”和“人的发展”两个角度,将人 作为要素融入化学学科范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作为要素融入化学学科范畴,体现出以人为本的 价值追求。价值追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2 以人为本:课程理念的基本诉求 新课标则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突出“以发展新课标则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突出“以发展 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主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主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 强调化学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强调化学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 课程目标,以学生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发课程目标,以学生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发 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落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落 脚点,更具有前瞻性;脚点,更具有前瞻性; 课程设置,把学生的多样性作为课程设置的课程设置,把学生的多样性作为课程设置的 参照,拓展其学习空间;参照,拓展其学习空间;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2 以人为本:课程理念的基本诉求 课程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化学发课程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化学发 展素材和相关社会问题,促进其形成化学核心观展素材和相关社会问题,促进其形成化学核心观 念,树立社会责任;念,树立社会责任; 课程实施,重点强调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课程实施,重点强调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 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评价,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作课程评价,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作 为评价目标,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倡导教师为评价目标,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倡导教师 教、学生学和评价一体化。教、学生学和评价一体化。 1.3 以人为本:课程目标的深层表达 新课标则将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新课标则将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 目标,并从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及应用化学的目标,并从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及应用化学的 角度将其细化成五个维度。角度将其细化成五个维度。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3 以人为本:课程目标的深层表达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给了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给了学生认识化学世界 的特有视角和方法;的特有视角和方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 基本规律和特征;基本规律和特征;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使得学生掌握解决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使得学生掌握解决化学 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帮学生形成化学探究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帮学生形成化学探究方 式和品质;式和品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念。观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3 以人为本:课程目标的深层表达 “微观、变化、探究”侧重学生对科学世界“微观、变化、探究”侧重学生对科学世界 认识,指向科学精神;认识,指向科学精神; “宏观、平衡、创新”突出学生对生活世界“宏观、平衡、创新”突出学生对生活世界 的感知,指向社会责任;的感知,指向社会责任; 以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联结科学世界与生以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联结科学世界与生 活世界,成全人的全面发展。活世界,成全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4 以人为本: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 旧课标的“旧课标的“4+24+2结构”结构” 较强的选择性较强的选择性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同地区的落实也存在差异性和不均衡性不同地区的落实也存在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4 以人为本: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 新课标的结构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三类选修课程三类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06学分)学分)选修课程(选修课程(04学分)学分) 模块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2学分)学分)系列系列1:实验化学:实验化学 模块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2学分)学分)系列系列2: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社会 模块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2学分)学分)系列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料学:发展中的化学料学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4 4学分)学分) 主题主题1 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主题主题2 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主题主题3 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主题主题4 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主题主题5 5: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社会发展 图2 课程结构示意图(注:箭头表示建议学习路径) 1.4 以人为本: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 新课标的结构 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基于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特点,采用必修课程主基于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特点,采用必修课程主 题化,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化,选修课程系列化题化,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化,选修课程系列化 的模式,以提高课程的兼容性、适切性和灵活性。的模式,以提高课程的兼容性、适切性和灵活性。 依据全面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旨,确定了依据全面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旨,确定了 能综合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社会发展价值和时能综合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社会发展价值和时 代性的课程框架。代性的课程框架。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5 以人为本:课程内容的设置原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体,也是发展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体,也是发展学 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载体,其选择和设置应以学生为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载体,其选择和设置应以学生为 思考原点,考虑他们的学习特征和发展需求,而非思考原点,考虑他们的学习特征和发展需求,而非 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师的教学习惯。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5 以人为本:课程内容的设置原点 1. 1. 在课程内容排布上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在课程内容排布上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 特征,以大主题统领核心大概念再统筹重点内容,通特征,以大主题统领核心大概念再统筹重点内容,通 过对过对5656个二级主题的划分,内容归属更加明确,有利个二级主题的划分,内容归属更加明确,有利 于学生化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于学生化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2. 2. 在课程内容呈现上突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主在课程内容呈现上突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主 题的“教学建议”部分都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化学题的“教学建议”部分都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化学 史话、化工生产、前沿科技等素材,这将教学原点由史话、化工生产、前沿科技等素材,这将教学原点由 “教师要怎样教”拉回“学生想学什么”,使学生成“教师要怎样教”拉回“学生想学什么”,使学生成 为整个教学主题“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考量因素。为整个教学主题“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考量因素。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3. 3. 课程内容增减上凸显学生素养的发展,如删除课程内容增减上凸显学生素养的发展,如删除 “铝、铜、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突出“铝、铜、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突出 认识物质性质的角度和思路,尝试从“知识传递”认识物质性质的角度和思路,尝试从“知识传递” 转向“素养发展”,增加“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转向“素养发展”,增加“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度”,弘扬学科价值。实的科学态度”,弘扬学科价值。 4. 4. 实验设置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置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1818个学个学 生必做实验,试图转变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生必做实验,试图转变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 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完成知识构建和素养发展。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完成知识构建和素养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5 以人为本:课程内容的设置原点 1.6 以人为本:学业评价的中心原则 学业评价是检验课程及教学有效性的工具,人学业评价是检验课程及教学有效性的工具,人 本主义评价观强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进行多本主义评价观强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导向,进行多 元化、发展性评价,避免评价过程中忽略人的行为元化、发展性评价,避免评价过程中忽略人的行为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人本特征 1.6 以人为本:学业评价的中心原则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提出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提出 “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并“注重过程性评“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并“注重过程性评 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活动表现、纸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活动表现、纸 笔测验和学习档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倡导学笔测验和学习档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倡导学 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功能”,即聚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