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1、 填充题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二、单项选择题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B经济发展 多项选择题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E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 民族理论( ABCDE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错,民族改成民族观)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五论述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7第二章 民族一、填充题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B )。B族类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C南朝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D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D斯大林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 )等基本属性。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CDE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D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五、论述题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13 15 25 第三章 民族发展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 血缘 )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2 民族的形成,是(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部落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3 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 )( 部落 )( 部落联盟 )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 次生形态 )民族。4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 机制 )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5 民族( 融合 )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6 民族( 消亡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7 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 生产 )、( 生活 ) 、( 文化 )发生发展的。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民族2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演进)的质与量的提高。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 同化4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C 自然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A 社会生产B 社会分工C 内部交往程度D 外部交往程度E 地理位置3 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A 民族结构B 民族素质C 民族关系D 自然环境E 社会环境5 强迫同化是指丧失本民族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是( ABCD ) 。A 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B 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C 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D 是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四、辨析题1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一部分改为某些,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2 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对)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组合)4 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错,这个概念是民族融合)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五、论述题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44 48第四章 民族关系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C民族群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B性质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四、辨析题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