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江西中考黑白卷大题猜押 语 文古诗词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题。 晚 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B颔联写久雨后傍晚转晴的景象与感受。C颔联让人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D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1.C 【解析】颔联“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诗人触景兴感句,同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从诗句中,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深”字,意在表现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B颈联前句从正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后句从侧面写,写景角度由外及内。C“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D全诗抒发了诗人分外珍重美好而短瞬的事物的感情以及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 B 【解析】颈联“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是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并添高阁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微注小窗明”句从正面写,写景角度由外及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唐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注释】扶风:即今陕西扶风县。裛裛(yy):气味郁盛的样子。青女:霜神。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却长得不是地方;梅花香气沁人,却开放得不适时宜。B颔联写嫦娥是只待在月亮中,风霜女神只侍弄风霜。C颈联写诗人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D尾联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同时诗人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题目呼应。1.D 【解析】尾联“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也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同时诗人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B颔联写出诗人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C“伤离适断肠”句运用了象征手法, 表现了因和朋友远别久离连寄梅问候都办不到的哀。D这首诗表达了对早秀之梅的无限同情,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坎坷挫折的自伤和怨恨之情。2. C 【解析】 “伤离适断肠”句运用了双关的表达技巧, 蕴藉而无比沉痛地表现了因和朋友远别久离连寄梅问候都办不到的哀,以及作别眼前路边之梅的感伤,这双重的“断肠”苦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题。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B颔联上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下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C颈联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1.B 【解析】颔联上句写没有入睡时听到的声音,下句写梦中思念家乡的情感。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B颔联寓情于景,用雪声、悲凉的梦境表现远离家乡的孤寂凄清。来源:Z&xx&k.ComC颈联“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的写景角度是先视觉后听觉。D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除夕夜由坐到睡、由睡到梦、由梦到醒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的长夜难眠、悲凉落寞。2.C 【解析】颈联“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写景角度,先听觉后视觉。四、(作者诗属江西诗派)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题。临江仙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写于靖康之乱后,作者避乱襄汉、湘湖所作。午日:五月初五端午节。节序:节令。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午日”点出特定时间,“天涯”暗示身经离乱的现实,以高亢之笔奠定了全词激越的抒情基调。B.“榴花”以下三句着力描绘端午节景致,火红的石榴不如美丽女子的舞裙,似乎与思乡相连,流露出作者对故土的热爱。C.全词以祭奠如以祭奠终,两次写“花”,自有吐语清新幽雅的感伤之风。D.下阕感怀身世,不禁流露出深沉真挚的无限感慨,与开篇呼应,表达了作者满腔的爱国豪情。1. C 【解析】全词开阖自如,言语峻拔的超旷豪迈之风。C项表述有误。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罢”一句,在作者高歌楚词之后,以“满帘风”的意象烘托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榴花”写端午节景色,赋予了景物词人的感情色彩,寄寓了词人心怀乡愁之感。C. “戎葵”一句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经历世事沧桑变故的词人至老不渝的爱国之心。D本词将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开阖自如,抒情在跌宕起伏中走向深沉感愤。2. A 【解析】“满帘风”的意象烘托的是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题。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韩元吉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注】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三月,宋派韩元吉出使金国,在宴会上听奏北宋宫廷音乐,极为感触,写了此词。凝碧池:唐代洛阳禁苑池名,安禄山叛乱后,曾大会凝碧池,逼使梨园子弟为人奏乐,此时王维被囚于菩提寺,曾作诗句“凝碧池头奏管弦”。梨园:指北宋教坊。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在汴京宫苑的宴会上听乐的情景,其中“旧”字勾连古今,形成不同历史时空与情境的叠映。B .“凄切”二字传达出词人闻听京都梨园旧乐所激发的怀旧与伤今的交错冲突的痛楚,自然引发下文“总不堪”的心中无奈。C.上阕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下阕以景物承接前文,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哀愁。D.全词以作者所见所闻暗指北宋的覆灭,曲婉凄切,情真意切。1. C 【解析】C项上阕叙事,以史实和作者所闻来抒发对现实的感慨。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借用典故,既指北宋王朝的灭亡,也委婉表达出了内心的伤痛。B.下阕借景抒情作者以一种淡淡哀愁来写杏花无处逃避,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林的悠闲自得之意。C.下阕“惟有”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听“御沟”的水声表达出极度悲痛的心情。D.本词借古讽今,巧用典故,内容包含量大,忠贞之情悲切,悲情更凄婉。2.B 【解析】下阕并非作者的归隐的闲情逸致,而是孤独无奈的无限哀愁。 文言文一、(2017长沙黑卷)古诗文阅读。李 常来源:学+科+网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均输、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何异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又言:“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徙成都,行次陕,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节选自宋史李常传有删改) 【注释】擢:提拔,古代权力机构晋升官员叫擢。【参考译文】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少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考中进士后,留下他所抄录的书九千卷,为他的住处取名为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 熙宁初年,任秘阁校理。王安石和李常交好,让他任三司条例检详官,改任右正言、知谏院。王安石立新法,李常参与讨论,不想实行青苗法收取息钱。到这时,(他)上疏说:“条例司刚成立,已经导致朝廷内外的议论。至于均输法、青苗法,聚敛散钱收取利息,解析经书的义理时穿凿附会,人们又大为惊骇,这和王莽妄自剖析周官片言来毒害天下有什么差别!”王安石看到后,差遣亲近的人暗中表明意思,李常并不因此而罢休。又说:“州县发散官方预储备供借贷的银钱,实际上不出本钱,勒索百姓出利息。”宋神宗责问王安石,王安石命令李常出具主要官吏的名字,李常认为这不符合谏官体制,降职为校理,到滑州做通判。一年多后恢复职务,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齐二州。齐州盗贼很多,没有一天不上报的。李常捉到狡黠的盗贼,刺字为兵,收编为自己的部下,李常很清楚盗贼聚居的地方,就破门而入,全部根除了他们,半年间,杀了七百个盗贼,让那些奸恶无处隐藏。 移任成都,走到陕西途中,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王安石与之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B. 已致中外之议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C. 岁余复职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D. 悉发屋破柱 黄发垂髫,悉如外人(桃花源记)12. (2分)D 【解析】A项“善”的意思分别是“交好/好的(有优点的)”;B项“议”的意思分别是“议论/商议”;C项“复”的意思分别是“恢复/回答”;D项“悉”都是“完全,都”的意思。故选D项。13.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常以非谏官体 A.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B.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C. 属予作文以寄之(岳阳楼记) D.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13. (2分)B 【解析】B项和例句中的“以”都表示观点态度,是“认为”的意思;A项“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的意思;C项表示顺接,是“来”的意思;D项“以”是“用”的意思。故选B项。1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2)齐多盗,论报无虚日。14. (6分)(1)王安石看到后,差遣亲近的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