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圳市 2019 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1页 共 10 页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深圳市 2019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 文 2019.4 试卷共 10 页,卷面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它动 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 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 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 “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 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 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 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 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 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 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 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 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 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 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深圳市 2019 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2页 共 10 页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 “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 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 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 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 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文学 作品阅读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不止出现过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 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雷特”都动摇不 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 姆雷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雷特,甚至没有了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 哈姆雷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中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 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 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 深圳市 2019 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3页 共 10 页 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 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 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 130 平方米、125 平方米、118 平方米、 113 平方米、99 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 GDP 的条件下, 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 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 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 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 年 1 期) 材料二: 图表 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轨道交通出 行比例 轨道交通 运营里程 (公里) 私家车 出行 比例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 , 财经2017 年 2 月) 上下班 高峰期 交通状况 北京 668 17774 23% 631 38.7% 重度拥堵 上海 664 17056 25% 683 36% 重度拥堵 首尔 605 15087 69% 1098 20.9% 轻度拥堵 东京 627 14525 62% 2705 14.7% 轻度拥堵 图表 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深圳市 2019 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4页 共 10 页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 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 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 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 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 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 “千 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 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 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 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 年 3 月 19 日)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 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 法 等举措, 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 中小城市甚至海外, 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 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 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 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 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 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 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 , 中华建筑报2018 年 4 月 22 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是使用轨 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 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 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 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 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 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 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深圳市 2019 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5页 共 10 页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 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 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 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 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 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 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 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 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 的孩子, “你是嗯,咱知道。 ”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 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 “不要怕,娃娃! ”她把灯点着了。灶 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 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 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 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 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 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 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 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 “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 “红 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