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 阿左旗高级中学阿左旗高级中学 201720172018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班级班级_考号考号_姓名姓名_ 提示:1. 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本试卷共 11 页,答题卡和答题纸为单独两页。 3. 请将试题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请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规范书写,尽力作答,祝考试成功!请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规范书写,尽力作答,祝考试成功! 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每题 3 3 分,分,共共 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完成 1 13 3 题。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 ,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 “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 ,是一种要理解文 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 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 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 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 当时所处境遇, 然后以 “我” 之心, 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同时清人章学诚在 文史通义文 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 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 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 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 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 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 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 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但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 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综上所述,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 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 2 - 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 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 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 “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 “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 也, “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 “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 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 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 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 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 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 鉴赏) 1.1. 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3 分)分) A.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 ,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 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即孟子的“知人论世”法。 B.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 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 “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 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D. “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 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下列理解和分析, ,符合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 3 分)分) A. 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 境和时代背景。 B. 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 者是没有的。 C.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 都指出其只具有平淡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 D.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 论世的重要性。 3.3. 根据原文内容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 )。 (3 3 分)分) - 3 - A. 只要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一定能构建起 文学史的框架。 B. 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可能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 理解。 C. 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 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共 1818 分)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 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 50 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 ,大女婿 私下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 : “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 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 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 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苦读的人,却也是极端浪漫的。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 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 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 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 多妻主义者” 。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 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 “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 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 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 “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 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所 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 梗住” 。 - 4 -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光 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 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 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保持同样的态度。姗姗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 ”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余光中,这位诗文大家,有一天,中国亦以他的名字为荣。 4.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5 分)分) A. 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 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感到无法理解。 B. 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 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 余光中的女儿姗姗与父亲朝夕相处,所以非常了解父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对余光中的 评价也是非常精确到位的。 D. “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 ,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和傲气,他相信自己将来会 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E. 余光中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是个唯美主义者,也是个完美主义者。 5.5. 在黄国彬的眼中在黄国彬的眼中,余光中是怎样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余光中是怎样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6 6 分)分) _ 6.6. 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你你 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并分析理由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并分析理由。 (7 7 分)分) _ _ 三、三、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共共 454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共 2 24 4 分)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完成 7 71010 题。题。 ( (一一)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 5 - 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将焉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必修一左传知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必修一左传知之武退秦师) ) ( (二二)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