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米德的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什么是主我?客我?“主我是有机体对其他人的态度做出的反应; 客我则是一个人自己采取得一组有组织的其他人的态度。2. 地球村的概念是哪个传媒理论家提出的?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3. 传播学把社会传播分为哪五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4. 英国诗人 约翰弥尔顿于 1644 年撰写了论出版自由小册子中提出出版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5. 美国传播学者把传播媒介分为哪 3 类?示现的媒介系统。 再现的媒介系统。 机器媒介系统 1 2 36. 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和人的互动有何本质不同?7. 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是什么? 流言8. 什么是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9. 传播流言三部曲是指哪三本书?人民的选择 、 个人影响 、 大众传播效果和创新的扩散 10. 传播模式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简洁的图示化描述。11.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舆论的形成受哪 3 个因素的影响?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12. 根据信息领域的不同可把信息分为哪 3 类?物理、生物、社会13.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拥有对媒体的哪些权利?表达权,知情权,接近权,监督、批评14. 什么是信息侵略?一个国家或民族试图利用自己在传媒和信息上的优势,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和推广到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播体系和精神领域,最终达到嫁接和取代的目的。15. 在传播的整体模式图中,构成外围边际的四个要素?信源,传者,受众,把关人 16. 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哪一种?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17. 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罗杰斯的理论中,意见领袖是什么样的人?18. 18.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经过 2 次浪潮,人类正经历的第三次浪潮是什么?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 219. 沉默的螺旋的提出者是谁? 诺埃勒-诺依曼 20. 按李普曼的观点,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有多种现实存在,大众传播有选择的提供信息给我们提出一种什么现实?(拟态环境)21. -提出了镜中我的观念?查尔斯霍顿 库利在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 。22. 对知沟理论探讨的上线效果假说认为大众传播活动将使社会知识的传播对达到上限时的知沟传播发生什么变化?(变小)23. 在传播过程模式图中,哪一种模式是单向传播的数学模式?香农-韦弗24. 大众传播最基本的功能?信息传播25. 信息传播中对正反面信息都进行披露的两面提示适用于什么样的人群?26. 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传播媒介27. 信源的可信性包含哪两个要素?1.传播者的信誉 2.专业权威性28. 拉斯韦尔认为传媒的三种功能是什么?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29.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于什么层面?认知层面30. 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什么? 选择性注意31. 按照拉丹斯菲尔德理论中,知名人士在电视传播产品中属于什么功能?(授予地位功能)32. 伊尼斯的传播学著作主要有哪些?帝国与传播 、 传播的偏向 33. 按照马丁P戈尔丁的观点,知识的传播具有什么样的效果?长期预期效果、34. 介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信息交流层次是什么? 群体传播35. 什么是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而从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36. 什么是群体?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的存在互动关系的集合体。 37. 什么是副语?也叫身态语言,是指除语言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38.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39. 传播施拉姆:传播的实质是和他人共享信息,信源、讯息、信宿是传播的三个要素。郭庆光: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0. 什么是知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41. 什么是拟态环境?李普曼认为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环境”隔绝 主要是通过大众新闻媒介去了解外部世界,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的选择、加工和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信息环境。42. 什么是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 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343. 象征性社会互动信息人与人之间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传播活动44. 如何研究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论断?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人们把媒介看成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媒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体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而媒介所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内容 ,反倒无关紧要。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但麦氏看到媒介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化时代,媒介具有前所未有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45. 信号与象征符号区别?1)卡西尔认为信号具有“物理性质 ”,象征符则具有“人类语义”性质;2)信号与表述事物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信号与对象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象征符号是人工“语言” ;它不仅能表达具体事物,也能自由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之物;人类后天习得继承,而非生物遗传和物理形成,具有自由指称和命名的机制。46. 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本质有何区别?1)动物传播是出于本能和遗传,人类的传播则是自觉的社会习得。2)动物传播活动基于条件反射,人类传播则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3)语言传播标志着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飞跃。47. 拉扎斯菲尔德理论,意见领袖具有哪些特征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 综合型”。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5、意见领袖常常关注那些身边的事件和新闻,并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48. 讯息与信息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物质运动过程中通过质能波动形式表现出来的事物属性。符号与意义是信息构成的两个要点。编码:质能波动的符号化表达讯息 译码:符号编码的质能波动译解信息讯息与信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决定作用是内容而非形式。译码使信息从一份讯息中“提炼”出来。在传播中,传播者传出讯息,并不意味着接受者就一定收到讯息;接受者收到讯息,也不能保证“翻译”、还原成传播者意欲传递的那种信息。因为,传受两者共享信息的前提,是拥有基本相同等级的符号系统和经验系统。 49. 特定社会环境中,媒介控制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所有制形式;2)法制干预和行政管理 3)内容传播的限制于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1)直接的资本控制 2)控制政治团体、机构,影响公共传媒 3)广告、赞助方式变相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机制1)个人信息反馈;2)受众团体反馈;3)受众的法律手段;4)受众的销售市场深层的控制:潜网450. 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因素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有哪些?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这有助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或科学知识的获取。2.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从先前的大众传媒和正规教育渠道得来的知识越多,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越快。3.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教育通常意味着日常行动圈子较大,参与更多的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更多,由此扩大了与他人讨论公共事务话题的机会。4.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记忆,可能是态度与受教育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5.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51. 结合媒介培养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的现实,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输出,对发展中国家受众有何影响?培养理论学派提出主流效果和回想效果理论。主流效果理论指理应多样化的价值观,因接触电视而变得与电视所呈现的意见主流相似。培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目前中国国际传播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比较多的依靠大众传播手段。人际传播用的不多。国际传播内容陈旧;而且存在官办的尴尬。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绝大多数信息传播载体。相形之下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其信息技术也比较落后。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动,这些国家难以施加有效影响,只能被动接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信息。1)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安全影响:西方国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政权合法性基础,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发达国家凭借信息优势,很大程度上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被迫隔离于全球信息化进程以外的威胁,使发展中国家被迫对方开放。其经济主权受到较大制约,多数国家的经济主权会受到不同程度忽视。3)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影响:发达国家借助自身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强势传媒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政治理念等渗透传播到发展中国家社会大众中,全方位宣传其文化价值,企图用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并取代发展中国家价值观。依附理论视野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大众传播的发展就是一种依附性发展。 作为对发达国家存在 严重经济依附的表现与结果, 发展中国家大众传播媒介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主要表现在如 下方面: 第一,传播技术的依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必须引进西方发达的传 播技术, 形成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传播技术的严重依赖。 大量西方的传播技术设备进口到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进而使发展中国家传播媒介的技术标准也对发达国家进行移植。 第二,发展资金的依附。建立现代化的大众传播体系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一些发展中国家 为了发展本国的大众传播事业, 不得不在大众传播领域大量引进外资,建立合资或外资独资 的媒体机构。 第三,传播制度的依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建设现代化的大众传播体系时,由于本国没有 可资借鉴的先例, 只能简单移植和抄袭西方的现代传媒制度。 对西方传播技术的引进客观上 导致西方专业技术标准也随之被引入, 西方传媒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自然成为发展中国家 学习和模仿的范本。外资的引进更是传播制度依附的显而易见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 传播内容的依附。 这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大众传播硬件体系的建立在速度上快于传 播内容的建设。 大量的大众传播设施快速建立起来之后, 内容的匮乏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 众传播媒介面临的普遍问题。以电视等电子媒介为例,为了支撑媒介的正常运营,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不得不大量进口西方的电视节目,5以填充媒介时段, 从而形成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 家的大量输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电视屏幕上充斥着从西方进口的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