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42=48分)1.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唐代”,BC出现在汉朝,D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应用于农业生产,排除BCD。曲辕犁,是唐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 封建王权的强化C. 土地所有制变化D. 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A【解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指奴隶社会时期的井田制,全国的土地都归天子所有。战国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除井田,民得买卖”,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故答案为A。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陕西民间剪纸 河北民间剪纸A. 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 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小农经济。材料图片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故C正确;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并不能体现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故A排除;男耕女织属于小农经济,并不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故B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故D排除。4.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A. 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B. 农村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C. 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自然心态D. 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原始公社生活,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等信息可知,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A、B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等信息可知,村民有着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心态,C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原始公社是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只能依靠集体劳动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按平均原则在公社全体成员间实行分配,没有剩余,也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与材料中的描述明显不符。小农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生产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D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解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 农民生活艰辛B. 商业发达C. 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 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意思是虽然治好了眼前的疮,但是剜掉了心头的肉,比喻问题很多处理不过来,只能牺牲掉一些东西来解决别的问题,说明农民生活很艰辛,卖丝卖谷的收入只能应付部分开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商业发达的信息。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反映了丝和谷等农副产品进入流通市场;同时也反映了农家依赖种植谷物和制丝为生,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C、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6.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是指A.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C. 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地主、官僚和商人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先天不足”是指其产生时,既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也不是产生于自然经济充分瓦解的基础上,这就造成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使之体现出“先天不足”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先天不足”的原因,不是表现;C选项揭示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与“先天不足”无关;D选项错误,“先天不足”指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征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专制制度的衰落C. 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 民主思想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等信息可知,明朝中后期传统价值观与人生观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社会风俗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专制制度衰落与这种社会变化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明朝中后期尚未受到西方文明的广泛影响;D选项错误,民主思想影响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商人乔致庸传奇的一生。乔致庸属于A. 徽商B. 晋商C. 浙商D. 粤商【答案】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帮的相关知识可知,乔致庸应该属于晋商的代表,故选B;徽商应该是安徽一带的商人组成的商帮,浙商应该是浙江一带的商人组成的商帮,粤商是广东一带的商人组成的商帮,故排除ACD。9.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 贩卖青花瓷和五彩瓷B. 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C. 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 在四川地区使用交子【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益州(今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青花瓷成熟于元代,五彩瓷成熟于明清时期;B选项错误,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C选项错误,宋代的市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市坊不再严格分开,市在坊中。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0.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充分反映了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朝晚期,上海棉布贸易十分兴盛,富商巨贾云集上海,项正确;依据材料“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可知,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项正确;“奉布商如王侯”意为牙行可以从中获利,从而看重布商们,并非“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项错误;牙行的出现说明了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项正确,所以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项错误,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1.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 加强外航海管理C. 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 打击海上走私活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图)的主要目的是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所以选C。1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人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C.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可知,这反映了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A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知,这说明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B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京中诸坊,莫之与比”可知,这说明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C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坊是古代的住宅区而非商业区,D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13.下列有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是稀疏而又微弱的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D.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长江流域的制瓷业,并主导中国社会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表现,但是力量弱小只是出现在部分地区和部门,是稀疏而又微弱的,B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时期继续缓慢发展,C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纺织业,D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14.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形态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 经济形态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 经济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 经济形态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经济形态1在20世纪初期以前占据主导地位但后期逐渐解体,结束于1952年土地改革,是自然经济。经济形态2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结束于民国建立,可判断为洋务经济。经济形态3兴起于1840年,结束于1949年,且中间有曲折,可以判断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形态4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萎缩,结束于1956年,可判断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形态5兴起于1927年,40年代达到最高峰,结束于1952年,可判断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判断出哪种经济形态,再对比选项,可得出答案。D项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应该是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官僚资本主义。考点:近代中国经济形态点评:本题考查形式同第8题,同样采用曲线图,考查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具有极高的概括性。要求考生对近代中国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15.上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A. B. C. D. 【答案】A【解析】图片中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反映的是洋务经济,反映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反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