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ernia: Anatomy described clinical signs that differentiate a hernia from a hydrocele 希尔塞司(100AD)使用透光来作为临床鉴别疝和阴囊积 水的标志 The Modern Anatomists: Historic Firsts 现代解剖学家:历史上的第一 nPoupart (France) - Described the inguinal ligament. 波庞特(法国)第一个描述腹股沟韧带 nHeister - First to describe indirect anatomic and surgical importance of sliding hernias (1814) 思卡帕(意大利)第一个描述深筋膜并解释了滑疝对解剖 和手术重要性(1814年) The Modern Anatomists: Historic Firsts 现代解剖学家:历史上的第一 nSir Ashley Cooper (England) - Described anatom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rural and umbilical hernias; anatomy of the groin including the superior pubic (Cooper) ligament 阿仕利库珀爵士(英国)描述了裂孔疝和脐疝的解剖和手 术治疗并描述了腹股沟区解剖包括了耻骨梳韧带 nMorton - Described the conjoined tendon. 莫顿描述了联合韧带 nRichter (Germany) - Described partial obstruction and incarceration of the bowel in a hernia defect 李克特(德国)描述了肠管部分和完全嵌顿在疝缺损部位 Hesselbach (Germany) - Defined iliopubic tract; described importance of the medial triangle of the groin (included the femoral canal) 海思勒(德国)详细说明了髂耻束并描述了腹股沟区海思勒三角(包括股 管) 腹股沟韧带 A Few Terms to Remember: 解剖名词 nAponeurosis: joins muscle to muscl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heaths; fascia 腱膜:连接肌肉和肌肉 nTendon: joins muscle to bone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头 nLigament: joins bone to bone 韧带:连接骨头和骨头 “Layers of the Cake” “蛋糕的分层” nSkin 皮肤 Subcutaneous Fat 皮下脂肪 nDescribed by Camper (Holland). Also refered to as “Campers fascia”. 最初由坎博斯(荷兰 )发现描述故又被称 作坎博斯筋膜 Scarpas Fascia 思卡帕筋膜 nScarpa (Italy) 思卡帕(意大利) nSometimes refered to as a “subcutaneous muscle” 有时被当作皮下的肌肉(膜 性组织) ni.e. horse shaking flies off skin External Oblique 外侧是髂腰肌。它被 位于前面的腹股沟韧带和其后面的 髂耻束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在上 区有精索(SC)经过。并经此通过 内环(HR)。它的内侧是被称为 “直疝三角(HesselbachS triangle)”的区域。下区的侧面有 股血管穿过,陷窝韧带在其中间形 成防护屏障,此区域的缺损导致了 位于股血管周围各个位置的股疝 耻骨肌孔-MPO 腹股沟斜疝发病机理-先天性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 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经腹股沟管逐 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 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而睾丸则紧贴在鞘状突的后壁。鞘状 突在婴儿出生后不久,除阴囊部分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即 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 如环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 疝的疝囊。有时,未闭的鞘状突只是一条非常细小的管道,则在临床 上并不表现为疝,仅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如果鞘状突下段闭锁 而上段未闭,也可诱发斜疝;如两端闭锁而中段不闭,则在临床上表 现为精索鞘膜积液。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因 此,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 腹股沟斜疝发病机理-后天性 后天性斜疝较先天性者为多,其发病机理则完全不同。 此时,腹膜鞘状突已经闭锁,而有另外新的疝囊形成,经腹股沟所引 起的。 它是因为腹股沟区存在着解剖上的缺陷所致,即腹股沟管区是腹壁薄 弱区,又有精索通过而造成局部腹壁强度减弱,但主要是发育不良或 腹肌较弱而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对内环括约作用减弱,或者腹横肌弓状 下缘(或为联合肌腱)收缩时不能靠拢腹股沟韧带,这些因素均诱发 后天性斜疝。 腹股沟斜疝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 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 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 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 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 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腹股沟斜疝体征 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 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 用食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 冲击感。有的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检查者用手 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 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 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 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以上为可复性疝的临床特点。其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表面光 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并 常在肠袢进入腹腔时发出咕噜声。内容物如为大网膜,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 之呈浊音,回纳缓慢。 难复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 纳。 腹股沟斜疝体征 滑动性斜疝往往表现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 常与疝囊前壁发生粘连。临床上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 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之比约为16。在临床工作 中应对这一特殊类型的疝应有所认识,否则在手术修补时,滑出的盲肠或乙状 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 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 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 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 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 病象。 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 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 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