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6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诞、澡”等 11 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定理”等 28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 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 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 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 11 个字,可分类指导,要着重指导笔顺及关键笔画的书写。“诞、澡、 械、授、涡、纬、砂、域、锲”9 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诞”字右边是“延”, 不要写成“廷”。“逆、庚”2 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庚”字容易写错,要强调笔顺。 2.默读教学2.默读教学 提醒学生在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适当加快速度。一边默读一边理顺课文的脉络, 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理解3.阅读理解 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 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每个环节紧密 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4.语言表达4.语言表达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一次小练笔。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会写“诞、澡、械”等 11 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定理”等 28 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 标点导入,点明观点板块一 标点导入,点明观点 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 (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课件演示动 画,把“?”拉直变成“!”) (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1)引入课题: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用来形 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2)启发思考:先看看这两个标点符号的变换,再看看课题,想一想“?”代表课题中 的哪个词语,“!”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问号!:真理) (3)理解“真理”:你们知道哪些真理?可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结: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 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 (5)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有亮点,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本环节以标点符号“?”到“!”的变换引入,令学生眼前一亮,紧接着自然引出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先把句子读通顺,再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洗澡逆时针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理解重点词语“追根求源”“无独有偶”。 2.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_的观点,然后列举 _、 _、_三个事例,最后总结:只有善于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的思路写作的,条理 很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层次,设计了填空,为学生搭建支架,又为后 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板块三 理解事例,填写表格板块三 理解事例,填写表格 1.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快速浏览,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2)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事例?谁能用 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3)学生交流。 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人睡觉时眼珠 的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深入理解,填写表格。 (1)学习有关第一个事例的段落,师生合作填写相关的表格。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事例 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 针方向旋转 反复试验和研究 漩涡旋转的方向与 地球的自转有关 事例 事例 (2)现在再请大家细读有关另外两个事例的段落,同桌合作补全表格。 (3)交流表格的填写,课件出示答案: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事例 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 针方向旋转 反复试验和研究 漩涡旋转的方向与 地球的自转有关 事例 同一种蚯蚓分布在美国东海岸 和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 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 研究推论 推论地球上大陆和 海洋的形成 事例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反复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 动时,他确实正在 做梦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深入理解,填写表格”这个环节中,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 首先师生共同填写第一个事例的相关内容,再让学生独立补全表格。设计这个表格的主要目 的是,引导学生从三个事例中了解到真理诞生的过程。 第 2 课时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 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 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回顾学法板块一 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归纳叙述顺序。 (1)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2)学生先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3)小结: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 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 问题,得出了结论。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过渡:书上有一段话和大家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请大家找出这个自然段。(第 2 自然段) 2.理解关键句子。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 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齐读这段话。 点拨: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的含义 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那么,“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形象、直观、易懂) 3.拓展举出事例。 (1)列举事例: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 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补充,课件出示事例。 课件出示: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小结: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从细小的、司空 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就可以找到真理。 (5)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怎样说明作者的观点的?这是本环节要解决的主要 问题。让学生联系前一课时的表格内容,思考它们共同的叙述顺序,即“发现问题研究 问题找到真理”,从而引出表达作者具体观点的段落,并深入理解句子,水到渠成。 板块二 感悟科学精神,总结观点板块二 感悟科学精神,总结观点 1.找关键词,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 寻找到真理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并联系事例理解。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你觉得他们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见微知著。 a.第 3 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谢皮罗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 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b.指导朗读句子,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 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c.在魏格纳和奥地利医生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d.学生交流。 小结: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 细枝末节,并能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a.奥地利医生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板书:善于发问) b.谁来读一读奥地利医生那一连串的问题? 课件出示: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 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a.启发引导: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谢皮罗教授是怎样做的?魏格纳是怎样做的?奥地 利医生是怎样做的? b.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2.总结观点,畅谈体会。 (1)总结观点,反复读课题。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谢皮罗教 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一定 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畅谈体会。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科学精神的关键 词,使他们心中升腾起敬佩之情。在总结观点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题“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板块三 领悟课文写法,仿写练习板块三 领悟课文写法,仿写练习 1.总结写法。 (1)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 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 例加以说明,最后总结观点,这样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2.仿写练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