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语 文,第五节 概括内容、主题,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讲 散文类文本阅读,本考点包括两个方面: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对作品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与概括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看,这类试题直接提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变换形式考查。归纳和整合的几种形式为:,1归纳段落要点。 2归纳层次要点。 3概括中心意思。 4按一定指向筛选整合信息。 本考点可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局部归纳(针对段落),包括层意概括、主题概括、情感概括、作用概括、原因概括等多种形式。,1请概括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2综观全文,概括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的? 4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旨。 5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例如:1.(2015天津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2(2015四川卷)文章第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2015广东卷)对人们采摘紫苏,老人的表现前后有什么不同?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方法点拨 归纳内容要点类 1概括段落大意,明确中心句 包括:段首提示中心句,段末总结中心句,段中过渡中心句,段内抒情、议论中心句。 2抓住题干关键词,找出重点段 3提取有效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概括中心意思类 1看题目 有的题目直接点明了中心,有的与中心有关。 2联系背景 要联系作者生平和思想以及作品的写作年代,做到知人论世。 3抓首尾 很多文章的首尾段常常直接揭示中心或暗含中心内容。 4紧扣议论抒情句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答题步骤 归纳内容要点类 第一步,明确题干指向。 第二步,确定答题区间,筛选相关信息。 第三步,分条准确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类 第一步,概括文章内容,即通过叙述(描写、塑造等)。 第二步,表明中心,即表达(表现)了的情感(愿望)。,小贴士,筛选概括五注意 1明方向。审读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要确定概括的范围,抓住关键词语确定意义指向。 2定区间。根据第一步得出的意义指向,确定回答该题的有效区间。 3划层次。对有效区间里的内容进行层次划分,以明确符合该题要求的答案要点。 4定要点。分析每一层内的句间关系或者意义联系,结合上下文圈定符合要求的关键词语或句子。 5分点答。分点对所圈定的符合要求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整合,组织出规范的答案。,(201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梯,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儿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地注视着,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的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矮,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性摘取。,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轻声细语地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需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作者凸凹,文章选自散文2012精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对人们采摘紫苏,老人的表现前后有什么不同?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该题的答题区间为第七段到第十二段,分析这几段,可得出老人前后不同的表现:之前极为热情,催促邻居采摘;之后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暗看邻居采摘。而老人之所以有前后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之前招呼邻居采摘紫苏让他感到快乐,之后明白这样做会让邻居更加拘谨。,答案: (1)前后不同的表现:刚开始老人“笑眯眯地注视着”,后来则“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2)原因:先前老人招呼邻居采摘紫苏满足了他想给人们贡献些什么的愿望,他很快乐,所以“笑眯眯地注视着”。后来老人发现“注视”让人们不好意思多采摘紫苏,他不在场时人们反而能怀抱盈满,老人善解人意,便“退隐到紫苏之外”。,标的为该专题考点题 (2015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段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主题,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作者对“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并没有作详细的描绘。D项,“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有误。 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一问答题区间在第段,抓住其中关键句“从观赏说利用自然”,再结合上下文进行概括即可。第二问可从作者对此景的热爱、赞美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1)文章第段写了三方面“胜概”: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