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 16 Na:23 Mg:24 K:39 Al:32 S:32 Cl:35.5 Mn:55 Fe:56 Cu:64 Zn:65 Pb:20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各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液态水汽化;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浓硫酸稀释;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 B C D3、某学生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 十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试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储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A. B. C. D. 4、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甲烷生成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akJ,将产生的CO2气体通入1L 0.4 mol L-1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生成Na2CO3,则甲烷的燃烧热H为 () A.-5a kJ/mol B.-20a kJ/mol C. -40a kJ/mol D. -10a kJ/mol5、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单斜,s)=S(正交,s)H0.33 kJmol1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D表示断裂1 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6、a、b的活动性均比氢强,a还可以从b的硝酸盐中置换出b,将a、b用导线相连放入CuSO4溶液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由a到b B.a极质量减少,b极质量增加C.b棒上析出氢气 D.a棒发生还原反应,b棒发生氧化反应7、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 图中H1H2H3D H2(g)O2(g)=H2O(g)的反应热大于H38、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由此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KOH(aq)H2SO4(浓)=K2SO4(aq)H2O(l)H57.3 kJmol1BBa(OH)2(aq)H2SO4(aq)=BaSO4(s)H2O(l)H57.3 kJmol1CHCN(aq)KOH(aq)= KCN(aq)H2O(l)H57.3 kJmol1DH2SO4(aq)2NaOH(aq)= Na2SO4(aq)2H2O(l)H114.6 kJmol19、如图为两个原电池装置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两电池转移相同电子时,生成和消耗Ni的物质的量相同B.两装置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由此可判断能够发生2Cr3+3Ni3Ni2+2Cr和Ni2+SnSn2+Ni的反应D.由此可判断Cr、Ni、Sn三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rNiSn10、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安全方便等优点。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ClO-+H2O+2e-Cl-+2OH-。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中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C.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Mg(OH)2+Cl-D.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溶液的pH将不断变小11、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化学装置、部分反应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电流从a极流向d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B.bcda C.dabc D.abdc12、将等质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13、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 ,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为H2CO322e=H2OCO2B 放电时CO32向正极移动C 电池供应1 mol水蒸气,转移的电子数为4 molD 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14、一种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放电时总反应为:Al3Cn(AlCl4)4AlCl=4Al2Cl3Cn(Cn表示石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Al6e7Cl=Al2ClB放电时AlCl移向正极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Cn(AlCl4)+e=Cn+AlClD电路中每转移3mol电子,最多有1molCn(AlCl4)被还原15、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 B该反应热H=(b-a)kJ/mol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吸收akJ能量16、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下列有关Q1、Q2、Q3三者关系的判断中正确的是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 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 HQ3 kJ/mol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17、将Mg条、Al条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所示),用电器连接成原电池。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Al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进行处理 C该电池的外电路中,电子由Mg极流向Al极 D消耗24 g Mg,电路中将流动2 mol电子18、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该电池以Ca为负极,熔融无水LiCl-KCl混合物作电解质,结构如右下图所示。正极反应式为PbSO4+2Li+2e-=Li2SO4+Pb。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B. 放电过程中,Li+向正极移动C. 每转移0.1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D. 常温下电解质是不导电的固体,电池不工作19、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mol 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20、已知H2(g)+Br2(l)2HBr(g)H72 kJ/mol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二、填空题(共60分) 21、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H88.6 kJ/mol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用字母“M”或“N”表示)。(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H238.6 kJ/mol,CH3OH(l)O2(g)=CO2(g)2H2(g)Ha kJ/mol,则a_238.6(填“”“”或“”)。(3)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做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 176 kJ/mol,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kJ。(4)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22、(1)如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 mol 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2)已知化学键键能是形成或断裂1 mol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化学键HHNN键能/kJmol1435kJmol1943kJmol1已知:试根据表中及(1)的图中数据计算NH键的键能为_kJmol1。(3)化工生产中用烷烃和水蒸气反应得到以CO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可用于生产甲醇或合成氨,对甲烷而言,有如下两个主要反应:CH4(g)+1/2O2(g)=CO(g)+ 2H2(g) H1 = 36kJ/mol CH4(g)+H2O(g)=CO(g)+ 3H2(g) H2 = +216kJ/mol 由上述反应推出总反应热为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求进料气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