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点七 写 作,增分点1 审题立意: 小切口,深挖掘,务求立意高远,【考点考情】 立意、选材与结构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三要素。考场作文,最怕空而泛,人云亦云,没有新意,没有创见。如何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克服这种作文弊病,使作文分数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在立意上学会“小切口,深挖掘”。切口小,挖掘深,故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立意必然新奇高远。,-4-,典题(2016全国高考乙)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分析】 这两组漫画,横向看是两种家长的态度和方式的对比,纵向看还是两种家长的态度和方式的对比。不同的是,横向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考满分了就得到家长的嘉奖,考不及格了就受到家长的惩罚;一种是考的分很高,比如都98分了还要挨揍,家长求全责备的苛刻心态跃然纸上,而另一个考的分不高,比如刚及格就得到了肯定,家长容易满足的肯定激励心态可见一斑。而纵向看的两种家长态度容易理解,一种是考满分了就嘉奖,稍微有点疏忽失分了就挨揍,家长的心态一目了然;一种是考不及格了才惩罚,稍有进步就嘉奖。有了这些理解,再确定角度就很容易了。 角度怎么确定呢?上述几种情况都可以作为选择的角度,但选哪一个更好,不仅要看你的认识水平,更要看哪一个角度的切入口小更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更要看哪一个角度能挖掘得更深揭示问题的本质。相比较,考了55分被打,考了61分受表扬的家长容易满足的角度,明显不如批评家长求全责备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更能揭示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某种现象,更有针对性。,-6-,佳作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父母对其“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甚至“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程度、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影响到成绩。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辍,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真实水平,终会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7-,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的,而现今成绩有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就挨了巴掌,或许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能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兢兢,时刻背负“优等生的包袱”或者“差等生的重担”。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沉浮的真正意义。,-8-,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习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沉浮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叶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9-,品悟提示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首先,作者能准确地解读漫画的寓意。题目中“点点沉浮”四字用词非常精妙,体现了“小切口”的原则,全文紧紧围绕着“点点沉浮中的成绩”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议论,又充分体现了“深挖掘”的要求。文章思路清晰,从分析“只看分数沉浮”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沉浮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立意深刻高远,体现了考生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再者,文章的语言十分精妙,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信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10-,一,二,三,一、小切口,深挖掘,确保主题集中 所谓“小切口”,是就作文的立意而言的,立意的观点要准确、集中,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般而言,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简明、集中地反映作者思想。面面俱到,是立意之大忌。高考作文,就怕面面俱到,流于肤浅。造成面面俱到的主要原因是多观点,而多观点往往是在审题后没有进一步确定立意,没有从更小的角度做深度的分析。我们看下面材料的审题与立意:,-11-,一,二,三,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凤凰寨村胡青湾的“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虽未正式开放,但已经有不少游客来欣赏这里收藏的上万件古旧农业生产生活物件,参观按原样重建的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体会农家打糍粑的乐趣。 博览园的老板是一名农妇,名叫余红梅,今年38岁,15年前还在靠拾荒为生。这个8岁丧母,14岁辍学,靠自己的勤奋从“破烂王”到“千万富婆”的农家女投资上亿元打造的“武汉凤凰寨民俗文化博览园”,展示的不仅有300多种老物件,还规划有民俗表演、赏花、旧时儿童娱乐等多个项目。“这个园子就是为大家留住乡愁。”她说。,-12-,一,二,三,这则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角度:,-13-,一,二,三,-14-,一,二,三,上面这则材料,我们列出了五个立意角度,在写作时,我们不能把这五个角度的立意都写到作文中,应该选择其中一个最能体现我们思想的角度,构思成文。相比较五个角度,“角度一”和“角度四”“角度五”的切口都比较小,“角度四”和“角度五”的挖掘比较深。如果就此立意,展开作文,应是立意相对高远的文章。,-15-,一,二,三,二、小切口,深挖掘,确保角度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指“言人之所未能言”,作文能够跳出思维的框框,紧扣时代的脉搏。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下面的一则材料: 2016年1月2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上海地铁车厢内,几名乘客与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子理论,指责其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上的行为。女子不服,“舌战”乘客,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视频迅速传开,网友议论纷纷。据网友爆料,该女子竟然是一名小提琴老师。还有网友爆料,她曾参加过浙江卫视的相亲栏目,并在节目中牵手成功。先是这名女子的各种信息被网友人肉爆料;后有消息称,她迫于压力丢了工作,而她所在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影响。,-16-,一,二,三,基于这则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角度: 角度一,“凤爪姐”角度:我们需具备现代公民素养(文明素养),恪守社会公德、公约,否则很难立足于现代社会。 角度二,人肉爆料网友角度:人肉爆料看似对不文明行为的鞭笞,实则是一种非法的、不道德的网络暴力行为。 角度三,网络舆论角度:网络具有舆论监督作用,但同时也容易产生“网络暴力”,“网络时代”亟待对网络行为的引导、规范和监管。 从新颖、深刻的要求看,这则材料作文最好选第三个角度,不在于对“凤爪姐”不文明行为的批判,而在于对网络时代“网暴”行为的理性思考:“网暴”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网曝”成“网暴”?我们看下面的文章:,-17-,一,二,三,比“凤爪姐”更堪忧的是“网曝” 我们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认知误区: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然后肆意去审判处于道德洼地者。上海地铁“凤爪姐”被“网曝”一事,正是这种认知误区的典型。 固然,在地铁车厢内吃凤爪、扔骨头,确实有违公德与相关规定,确实应该受到乘客、网友的批评和相关部门的处罚。但是,这种批评和处罚,只能在法律允许的权限范围内。比如,乘客、网友可以批评其不文明行为,地铁方可以依据相关条例对其处罚。除此以外,对“凤爪姐”的任何形式的扩大化审判,都是错误而且危险的。,-18-,一,二,三,“凤爪姐”之错,在于其在地铁车厢吃凤爪、扔骨头且不以为错。但她凭自身才学而成为小提琴老师、她参加相亲节目并牵手成功、她的各种信息并不是“错”,与她在地铁车厢扔垃圾一事无关。现在却被“网曝”们一一爆料,最终导致她丢失工作、所在公司业务受挫。,-19-,一,二,三,这种“网曝”其实是典型的“网暴”网络暴力。它通过网络去搜索、曝光、散播各种信息,从而在舆论上对被曝光者施加巨大压力,来满足“网曝”者的猎奇心、表现欲和嗜血本性以舔舐他人痛苦为乐。这种“网曝”者往往自居“道德高地”,对在某事上处于“道德洼地”者进行“痛打落水狗”式的“网暴”。这种“网曝”常以“公心”的面目来行“私念”,表面冠冕堂皇,内里阴暗龌龊。但在当下中国,他却常常如愿以偿。他公开凌辱了“被网曝”者,不仅品尝到虐待别人的“快乐”,还赢得了“公众”的眼球与掌声。如材料中的“凤爪姐”,被“网曝”后丢了工作,失了生计。“网曝”们必然是很享受这一过程,很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只是我们是否想过:因为在地铁车厢里吃凤爪、扔骨头就被辞掉工作,这合法吗?符合道德吗?,-20-,一,二,三,显然,这既不合法,也不符合道德。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只能依法处罚其扔垃圾的行为,而不能牵连、扩大至其他方面。对“乱扔垃圾”者进行教育和处罚,是为了维护和倡导文明,而不是为了迫使其失掉生计。“网曝”者的所作所为,比“凤爪姐”更堪忧,对社会文明的破坏和毒害更甚。“凤爪姐”仅是个别现象,“网曝”却是集体行为。而且“凤爪姐”以“恶”的面目出现,极易被人辨别与制止;“网曝”者们却以“善”的面目很隐蔽地行“恶”,煽动舆论、毒害社风,却不易被识破与惩处。两相比较,“网曝”之害远甚于“凤爪姐”者。2013年高中女生琪琪因被怀疑行窃惨遭“网曝”而自杀,这样的“血的教训”,似乎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刻反思。,-21-,一,二,三,“网曝”的盛行,有其诸多因素。一方面,“网络”是新兴产物,社会各界对其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网络行为的法律规范、道德塑造上正处于摸索期、模糊期。另一方面,当下民众现代公民素养的缺陷、“娱乐至死”社会风潮的肆虐,使得“网曝”这类“审丑”的“集体狂欢”不时上演。但更深层的因素,应该是我们盛行“道德审判”的民族文化弊病。鲁迅笔下冷酷对待阿Q、孔乙己的民众,“文革”时期冷酷将“犯人”游街示众、围观侮辱的“革命群众”,与当今冷酷对待琪琪、“凤爪姐”的“网曝”者们,其精神面目何其神似。这种“道德审判”,总是有人以“卫道士”者自居,为了“卫道”,罔顾法律、人情,肆意践踏他人尊严、侵害他人隐私。这些,又与清代戴震所批判的“以理杀人”何其貌似。,-22-,一,二,三,要防止“网曝”变“网暴”,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建设、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我们要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矫治“娱乐至死”的低俗社风;更重要的方面是对嗜好“道德审判”的民族文化弊病的根治。若能如此,则健康、文明之中国网络时代可待矣。,-23-,一,二,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切口小。 认识问题深刻,尺度把握有分寸。 是非分明,界限清楚。 这段文字,由现象到本质,可谓挖掘深。 再次强调观点,指出立论的依据。 用琪琪的不幸,印证网曝的毒害之严重。 深入分析造成“网曝”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弊病,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深刻透彻,切中肯綮。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凸显思虑之深之透。,-24-,一,二,三,这篇文章之所以立意深刻,见解独到,是因为作者在充分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抛开了一般人停留在对“凤爪姐”不文明行为指责的层面,抓住了看似不重要的后续性材料,从“小切口”处深入挖掘,发现了对不文明行为人“曝光”“人肉”背后,隐藏着比乱扔垃圾、恬不知错更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