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卷讲评,文言文专题,一、实词,典型题一:2015高考题欧阳伯和墓志铭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答案】C【分析】语法判断:搭配不当。 错误:关键之处一定施展自己的想法;正确:关键之处一定表明自己的想法。 有时,还可注意词性。,典型题二:2014高考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 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C. 攻其车,肥其马 攻:加固 D. 不敢倦,不敢爱 爱:吝啬【答案】B【分析】语境判断:联系上下文。 小语境:“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翻译:“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指责我。”可见,不通顺。大语境:从前文看严是要拜柳为师做柳弟子的,因此对柳应该是很尊重的,且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推知“吾子无以韩责我”的“责”字解释为“指责”不合情理,应由“责成”意引申为“要求”,要求柳向韩愈学习。,二、虚词,典型题一:2014江苏高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7.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答案】B【解析】“其”是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主要用作代词(可用作第一、二、三人称,还可用作指示代词)、副词(表推测、反问、商量和祈使语气)、连词(表假设和选择关系)、助词(用在句中,无实意)。根据句式结构和语法分析,B项中的“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其它选项中的“其”均为指示代词。 区别度大,考两种不同词性(代词、副词)的区别。,三、性格表现题,典型题一:(2011年江苏高考陈公弼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公戒而舍之 公禁之,民不敢犯 【有严无“不残”】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有严无“不残”】 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 B C D【答案】D,典型题二:(2012年江苏高考伯父墓表)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未“为官”】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性格,非“为官”】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爱才,非“为官”】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 B. C. D. 【答案】D,典型题三:(2013年江苏高考)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 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在邺下名为清白【未为“官”】外示清净,而内图事【为官态度,非“不贪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 B C D【答案】D,四、内容概括和分析,典型题一:(2011年江苏高考陈公弼传)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答案】C【分析】弄错对象。(C项不是陈公弼安排王正民去鄂州做官,而是皇帝任命。原文:诏复以正民为鄂州。诏,皇帝下诏。),典型题二:(2012年江苏高考伯父墓表)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B. 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 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 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答案】C【解析】弄错对象。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张宗向来侍奉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 “之”指代张宗。,典型题三:(2013年江苏高考)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人)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答案】A【解析】不合原文。(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翻译,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传播到吴越了!”。A选项“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典型题四:2015高考题欧阳伯和墓志铭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这篇墓志铭。 【答案】D【解析】弄错对象。解答此题要遵循“找得准,比得狠”的原则,就是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的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文中最后一节的“而宪来求铭”与D项中的“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两处相比说法不一致,请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是苏轼,D项张冠李戴,是错误的。,提醒:此类选择题的错误均能从原文找到确凿依据,不能似是而非!,五、内容概括题,典型题一:(2014年江苏高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 分) 【参考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评分细则:(外因)担心世人笑骂,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内因)自认才能、勇气不足,不足以做老师。(两者)可以互相学习,答原因的方法:1.关注内因、外因。 如: (外因)担心世人笑骂,不愿承担老师之名。 (内因)自认才能、勇气不足,不足以做老师。 (两者)可以互相学习2.关注题中涉及对象。 如: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典型题二:(2015高考题欧阳伯和墓志铭)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广泛涉猎(无所不学), 刨根究底(刮剖根本), 分门别类(族分部列), 学以致用(得之必用)。(4分),答特点的提醒:1.关注限制语,找准答题区域。如: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2.多用形容词,有时是动宾结构3.控制字数,用自己语言概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