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题分、两卷,卷50分,卷50分,总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笔答.第卷 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表格内。1.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诗经商颂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尚书认为商汤伐桀是“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这说明商朝政治的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实行“家天下”制度C.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 科学宣传、信仰自由2.学者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A. 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B. 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C. 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D. 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3.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诸侯势力强大 B. 周王室势力衰微C. 分封制趋于崩溃 D. 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4.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民主推选 B. 父死子继C. 兄终弟及 D. 嫡长子继承5.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6.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 人声鼎沸 B. 鼎鼎有名C. 三足鼎立 D. 问鼎中原7.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8.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余年,鼎盛时有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倡导 B. 宗法制的影响C. 分封制的产物 D. 君主专制的需要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A. 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公元前2世纪后期C. 公元前3世纪前期 D. 公元前3世纪后期10.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基础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1.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做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维护皇帝至尊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 统一皇家用语 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 B. C. D. 1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1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地域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14.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15.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九品中正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16.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 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7.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18.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 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 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19.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 B. 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20.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 21.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 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 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C. 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 分化事权以相互牵制22.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23.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24.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5.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 设立五百人会议C. 实行“公职津贴制” D. 确立陶片放逐法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28小题各15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图1、图2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思考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4)依据材料四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27(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政权,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公元645年6月,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