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构筑适应义乌国际化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进一步推进义乌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文明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义乌市委、市政府“三步走、翻三番、争十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总体战略发展思路,在对我市人力资源现状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编制本规划。一、人力资源现状截至2004年底,义乌总人口143.83万人,其中本地人口68.83万人,暂住人口75万人。全市人力资源总量101.65万人,其中:学历型人才资源7.96万人、技能型(非学历型)人才资源36.86万人,普通劳动力资源56.83万人。产业分布情况:第一产业17.62万人,第二产业48.73万人,第三产业35.3万人。(详见表一) (一)人才资源现状1、学历型人才总量与分类:全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共计7.9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53,每万人口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53人,其中:党政人才0.28万人、经营管理人才2.9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34万人、技工型人才1.31万、乡土人才0.08万人。产业分布:第一产业0.25万人,占人才总量3.2;第二产业3.68万人,占人才总量46.2;第三产业4.03万人,占人才总量50.6。学历、职称结构:硕士及以上学历658人、大学本科学历1.63万人,占人才总量21.2;大学专科学历3.31万人,占41.6;中专学历2.96万人,占37.2。全市具有职称人员6.0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705人,中级职称1.53万人,初级职称4.31万人。2、技能型(非学历型)人才总量与分类:义乌现有技能型(非学历型)人才共有36.8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5.62,每万人口中技能型人才有2562人。从业分布:私营企业主1.07万人、个体户主6.43万人、私营(个体)企业技术(工)人员16.12万人、国有(集体)企事业技术人员9699人、国际小商品市场商贸经营人员10.6万余人(其中包括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常驻义乌经营的外商6000余人,来自国内40多个少数民族的常驻义乌商人2.6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人才1.67万人。(详见表二)义乌市人才资源现状一览表 (表二)(单位:人)项 目总计学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合计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高中及以下党政人才286527482212501312164117经营管理人才146869295133585605135789972117356专业技术人才6314433434278880014628972829710技工型人才2178131310860232669240204705农村乡土人才1750782132249916686总 量44819874624658162573310629603368574(二)普通劳动力资源现状义乌现有普通劳动力资源56.83万人,占总人数的40,每万人口中有普通劳动力4000人,其中:私营(个体)企业用工34.47万人、国有控股企业用工2万人、松散型社会服务业4.5万人、农林牧渔劳动力11.01万人、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4.85万人。二、发展回顾和面临的新形势(一)、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利用市场的先发优势和集聚功能,发展以小商品流通为主体的商贸业,“以商兴市、以贸促工”,实现了市场与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良性态势,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集聚和提升的全新模式。一是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发展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商贸人才队伍。义乌市场的规模效应和“洼地”效应,吸引并集聚了众多的国内外商贸人才,目前,已自我开发和培育了技能型商贸经营管理人才20余万人,65以上的义乌市场经营户与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在义乌设立了530个商务机构,常驻义乌的外商有7700多人,每天市场的国内外客商流量达16万人次(其中2004年前来义乌采购、参观境外客商就达18万人次)。“义乌商人”和国内外客商所构成的庞大的商贸人才群是义乌经济发展的巨大财富,也是义乌独特经济发展模式所造就的非高等教育所能培养的极其宝贵的人才资源。二是以城乡统筹就业试点为契机,以培训为抓手,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市先后出台建立新型户籍制度,加快人口集聚的实施意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若干规定、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教育为先导,以培训为抓手,以强化服务为手段,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劳动者就业的能力,积极鼓励、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五年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8万余人次,缩小了城乡差距,积极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大力实施现代化人才工程,海纳百川聚人才。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实施现代化人才工程的决定、义乌特殊岗位(人才)实行年薪制暂行办法、留学回国人员和高级人才来义创业发展服务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设立“百万人才开发专项基金”,开辟各地人才来义创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十五”期间,共引进各类人才5万余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640余人,各类中高级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2万余人。四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作用。投资6500万元新建了现代化大型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并建立了以人才与劳动力市场为龙头,廿三里、苏溪等职业介绍所为延伸,浙江省人才市场、武汉人才市场等国内外优秀人才服务机构为互动,广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劳务输出基地相协作,网上人力资源市场(Http:/www.ywrc.com.cn)相配合,社会职业中介服务为补充的立体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供求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招聘、各类人员求职提供了“零距离”的便捷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每年通过市场配置各类人力资源达15万人次,极大地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义乌国际化商贸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肯定人力资源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更应清楚的看到,义乌人力资源现状与义乌的国际化发展要求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相适应,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及人力资源素质普遍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一是经营管理型、外向型等高层次专业人才非常匮乏,特别是国际贸易经营人才(即国际化经营人才)、涉外服务行业人才(即外语翻译、国际法律等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人才)、以及市场营销、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提升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预计2005年我市对各类人才需求总量将突破5万大关(详见图三)。二是我市中专以上人才总量只占人口总数的5.53,略高于金华地区5.3的平均水平,但与全省6.5的平均水平相距颇远。硕士以上学历人才仅为658人,大学本科学历为1.63万人,仅占总人口数的1.18。高级职称(含副高)1705人,仅占总人口数的0.12;中级职称15337人,占总人口数的1.07。三是私营(个体)企业经营者学历普遍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4万名私营企业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到1000人。2、普通劳动力资源总体素质偏低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小学及以下375905.03初中68904191.38高中217872.89大专32250.43本科13390.18研究生及以上6430.09合计753625100根据外来办的统计数据显示,75万外来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足6000人;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2万人,占外来人口总量的96。(详见表四) 3、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外来人口文化程度(表四)主导我市经济发展的非公企业(含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为80余万人,学历型人才总量仅为5.5万人,占从业人数的6.87;而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1.64万人当中,学历型人才就有1.58万人;在6.01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教育和卫生事业9200人,占15.3。人才的结构层次和产业分布极不平衡,企业等生产经营一线人才占有量偏小,尤其是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4、引才、聚才环境不够理想从人才开发主体来看,对人才忧患意识不强,缺乏深谋远虑,在人才资源开发上急功近利,重眼前、轻长远,重收益、轻投入,重引进、轻培养;许多企业规模较小,技术研发能力弱,缺乏蓄养高层次、高科技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政府对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完善;人才载体方面,特别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产业发展缓慢,制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科技人才的集聚等。5、普通劳动力需求缺口庞大企业用工荒普遍存在,目前,用工需求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有24家,用工在300人以的企业近200家。梦娜袜业现有员工4300余人,今后二年内员工要超过1万人。新光公司现有员工3700余人,到明年要达到5700人,浪莎集团三年内用工要达1.5万人。苏溪镇博尼服饰公司今年新增员工10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市企业用工需求人数要达59.7万,北苑、江东、廿三里、后宅、稠江等镇街企业年用工净增2万人以上,仅北苑街道企业三年内要新增普通劳动力10万余人。(三)、面临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义乌将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顺应全球商贸流通业发展趋势,大力完善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发展环境,加快商贸流通的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国际购物天堂。与此同时,义乌将进入产业结构高级化加速推进期,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全市发展的新兴动力,制造业将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转化,顺利推进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三大转型,积极参与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和浙中城市群共建,全面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功能、现代服务功能和适宜人居功能,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扎实的基础。义乌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对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期望,所以以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充分利用全球的人力资源和市场,创新我市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建立适应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是义乌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义乌赢得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根本保证。(四)、“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预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的目标,参照国际通用的经济腾飞所需要的7的人才密度标准,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市人力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1,达到154.31万人,其中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8.04万人(其中:学历型人才总量12.08万人、技能型人才总量55.96万人);普通劳动力资源总量达到86.27万人。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义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围绕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着力扩大人力资源规模,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环境,提高人力资源的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量足质优、结构合理、整体效能优良的国际化人力资源队伍,为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的流通中心、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