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性教育必将铸就科学发展的辉煌临沂沂河实验学校发展概述岳增学我校本来是临沂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香榭丽舍小区时的配套教育设施,2005年8月由市政府出巨资购买,交给兰山区教育局办学,成立筹建办公室和学校领导班子,并决定调临沂四中副校长王建国同志任校长兼筹建办公室主任,启动学校、筹备开学。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中兴,临沂市区名校林立。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要实现我们的办学理想,就不能无视沂河实验学校的生存环境,更不能盲目机械地照搬名校的模式和经验, 学校的科学发展靠的是科学的办学思想,沂河实验学校应当立足于现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经过深入的思考论证,以王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班子迅速形成了明晰的办学思路掌握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立足于学校的生存环境,着眼于现代教育的前瞻视野,研究并把握自身的特殊教育教学规律,实事求是,以促进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实施遵循规律的教育;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本准则,实施“因校因班制宜、因师因生制宜、因时因地制宜”的系统工程并以实施理性教育,促进持续发展为题,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研规划的重点课题。理性教育思想已成为沂河实验学校办学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和灵魂。2005年11月27日,错过了招生季节的沂河实验学校在艰难的努力中成功启动,招收了五个年级7个教学班249名学生;2006年学校二次启动,实现八个年级19个教学班,899名学生;2007年,学校再次扬帆,实现九个年级28个教学班,学生达到1462人;2008年9月实现九个年级34个教学班,1876名学生,教职工由最初的36人增加到121人,全体教师人手微机一台,实现了历史性的成功跨越。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谈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沂河实验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由此赢得的良好的社会声誉。三年以来,学校在兰山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综合素质竞赛和基础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全区广播操比赛中,学校以优异成绩获得示范学校的称号,同时又获得了兰山区文明单位、区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区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级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市级花园式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优秀图书馆等称号,并且于2006年以高分通过了市级教育教学规范化学校的评估验收。去年的六.一儿童节,中共兰山区委书记李沂明偕区教育局局长孟昭君等领导专程来校,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2008年4月,学校成功承办了兰山区中学校本研训现场会,以创新教研模式,实施理性教育,促进学校发展为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理性发展的经验和措施,以创新的办学思想、优秀的教育教学成绩和出色的教科研成果为现场会提供了典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做事的情商、浓厚的学习兴趣、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校又开展了以“奥运中国,激情沂河”为主题的系列艺术体育活动、百日千人万米文明行、第二届“开元地产”杯田径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等;由该校教师自编自排的“校园京剧集体舞”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且弘扬了国粹,陶冶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沂蒙校园的一朵奇葩。去年年底,以优秀的成绩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新年伊始,又获临沂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的殊荣。三年来,学校不但实现了成功启动和快速发展,取得了优秀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一 以校为本,以科学的办学思想引领发展的最佳途径1 科学的教育思想名校的成功首先在于扎根于现实土壤并放眼于前瞻视野的办学思想,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为了使学校成功启动并迅速发展,我们以“激励成功,成功激励”为办学理念,以“育人教书,教书育人”为抓手,以26种习惯的养成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途径,以“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校声誉,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事业”为师德风范,以“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回忆”为教学准则,以“期望教育,教育期望”为目标,努力打造沂河实验学校的品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体系的核心,教育是一种大爱,“爱”就是这个核心的核心,“你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这是我校老师用心对学生家长讲的永恒的话语! 2 准确的教育定位重塑失落的期望是教育的使命而不是唯一的使命,但在沂河学校,却显得尤其重要。经验告诉我们,每位家长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总在心里憧憬着孩子的美好未来,想着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什么家什么的,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期望值却在一步步地降低.我校于2005年11月启动开学,这个季节里招收的学生,有很多是从其他学校流失或即将流失到社会上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家长直接就对孩子的班主任说了,我的孩子别成为痞子就不错了,这是很可悲的。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把失落的希望拣回来。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学校把工作定位在“重塑失落的期望”,把学校的工作计划题为“一个都不能少”, 并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先定位于父母爱孩子,再定位于教育者育人”,为办学理念找到了支点。“关注生命建康,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而奠基”是理性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学校工作计划的永恒主题。3 正确的价值引领在有些人看来,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唯系于严格的纪律和强迫性的控制,我们认为,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校的发展。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纪律,但纪律仅仅是外显的东西,只有教师认同了教书育人的价值与使命,才会在享受教育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中发自内心地追求教育艺术的完美,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历数沂河实验学校的每一次教职工会,我们强调最多的不是劳动纪律,名师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智慧是会议的永恒主题,教师心目中的偶像不是政治领袖、军事英雄和商界大亨,而是霍懋征、孙维刚、于漪、魏书生这些由平凡的教学生涯铸成的教育巨匠。学校决策的根本导向非常明显,只有对教师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和价值意识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有一位教师在教育手记中这样写道:“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播种快乐才能享受生活,懂得不断创新才能收获幸福,我愿播种快乐,在孩子的心田洒满阳光;我愿不断创新,高扬起学生的理想之帆。”这句话可以说代表了我校老师的共同心声。4 协调的资源配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存在的,系统的功效不取决于部件的质量,而在于部件的整体配置是否和谐科学这就是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以劣质兵员和装备战胜用现代化武器武装到牙齿的训练有素的强大敌人的关键所在。因此,自建校之日起,我们就非常重视对每一位教职工个性特长的研究和了解,争取在学校工作全局功能的视野下,尽量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位沂河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幸福快乐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生命价值,在办学思想的正确引领下,加强团结,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我校在建校三年的时间里所呈现的发展速度,已经说明了沂河实验学校不是一个苍白的社会符号,更是一个高效运转的独立的社会系统,运转的功效也说明了系统配置的和谐和优秀。5 和谐的发展环境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因素,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发展的根本,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外因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强调明确的办学思想、准确的教育定位、正确的价值引导和协调的资源配置,这是我们重点强化了沂河教育的内部因素,但沂河教育的发展同样重视生存环境的和谐。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家校和谐,以家校共振促成教育的生成,设立了“校园开放日”,成立了家校理事会,建立学校网站和班级网站,真正把沂河实验学校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阳光学校,借助沂河通讯、沂河风两份刊物,让社会解读“沂河”现象,全力打造沂河品牌、树立沂河形象。这样,我们就为沂河教育营造出和谐的发展环境,调动了一切社会资源,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二 以人为本,在校本科研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校本科研的实质,就是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通过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校本科研,首先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尊重人、解放人,培养人、成就人尊重教师的独立人格和教育教学个性,用多元的价值标准衡量教师,而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的完善和发展过程,就是最大化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围绕这一认识,我们的校本科研工作,主要是为教师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之路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环境和较为完善的体制保障。在我校现有的121名教职工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80%以上。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的年轻决定了沂河教育事业充满希望的未来。因此,我们从建校第一天起,就积极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1 加强组织管理,为校本科研提供体制保障基于对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学引领作用,为了提高认识,规范操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以中层教干、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组成核心课题组,下设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校本科研管理体系。校长负责思想动员、价值引领和策略支持,业务校长负责制度的制定、理论学习和工作监督,教导主任具体组织业务开展工作,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是具体工作的策划研究责任人。2 办好沂河通讯,以理论素养的提升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发展就是专业的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让每一位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引领教育实践是学校发展的理想境界。基于这种认识,建校不久,我们决定创刊沂河通讯,作为引领精神、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实践的平台。具体做法是,在每月一期的沂河通讯上,每位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论文、随笔、案例反思或学习体会一篇。对于教职工的文章,学校将根据质量、影响和真实性记入本学期或本学年度的工作绩效考核。为保证杂志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还把沂河通讯登载在学校网站或及时发送到有关家长及专业人员手中,以提高社会的关注监督力度。沂河通讯的创刊,首先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引领了教育教学改革,激发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情商。在迄今已经出版了20期的校刊沂河通讯杂志上,共发表了我校教师原创文章1200余篇,其中既有课堂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方法的思考,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态度与方法的反思,又有教育人生的幸福展望,也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争鸣,如务实求实构建高效简单的语文课堂-朱宝华、“课改”呼唤生成性课堂-高顺英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艺术-邵珠玲、我们是课程改革之路上的贫僧还是富僧-王磊等等,其中有50余篇被市、省、国家级教育教学杂志采用发表。二是理论素养的提升必然有效地助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团队由教书匠向教育教学专家的集体转型。3创新听评课制度,鼓励教师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之路 我们认为,事物的魅力在于个性,最有魅力的演员是性格演员,最有魅力的教师是具有独特教育教学个性的教师,只有当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才能使他们的课堂魅力和教育贡献释放到最大值。建校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常规的听评课制度并力求创新。一是每人每学期举行一节优质展示课(或在集体备课中创新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周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展示),并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听课,由听评小组的成员和所有听课教师全员评课;二是各学科教研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确定课题,共同研究,并推选一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各教研组负责人和学校业务领导跟踪听评课。无论是优质课还是集体备课展示,课前总是紧扣新课改理念集思广益,对课堂教学定位、环节设计、内容安排仔细斟酌,课后评课时再结合实际效果进行反思,重新推敲每一个细节。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