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带动发展存在的难点当前,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人民群众发展致富,拓宽群众增收路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但由于农村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意识淡薄,农业产业调整度难大,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潜力挖掘难,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目前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立足实际,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粗浅的探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优惠倾斜下农村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但由于底子薄、基础设施薄弱、班子结构呈老化、负担重、产业调整难、致富意识和思想观念淡薄,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相当部分村、组的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道路质量差,造成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运输不畅等问题,大部分村组没有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很少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交通、水利、通信、电力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二、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三、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村级负担越来越重。各种名目繁多的集资、酒席、农药农资、化肥和一些产品物价上涨等,而农村种养殖业产品自给自足,种养种类杂多,不形成产业效应,价格起伏不定等形成的社会负担是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农民这些不合理负担过重,挫伤了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存在“有心干事、无力干事”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四、现行的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在流转,有效利用,综合利用等存在问题,一是土地流转难,由于农村土地承包难以稳定,障碍多,同时在短期的土地流转承包方式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土地掠夺性经营,降低了土地质量;二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不利于农业产业上规模,产业推进难。五、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 ”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杂乱,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六、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目前大多边远贫困山村土地都具体承包到户,田、地、山林、荒山等都由具体户经营、支配、管理、使用,没有集体土地综合有效利用,同时边远贫困山村由于各方面条件恶劣,资源开发度难,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仅有上级财政下拨的村级办公经费,来充,实跑点急需解决基础实施项目和一般性的开支都绰绰有余,谈不上什么集体经济开发,引进企业工业。七、村组干班子结构老化,缺乏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创业增收能力不高。改革开发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两广及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边远山村大部分有点文化、思想开阔的、懂点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在家干事发展都是老、弱、病、残的群众,村组干普片大多是老年人,随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但思想观念陈旧,缺乏长远眼光,同时在获取政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政府、中介组织不力,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影响农村经济社会整体推进和发展。八、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规划。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浪潮的推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符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合理的科学规划,由于种种原因:如村组干呈老化,农村缺乏人才,土地难于综合利用,观念陈旧、政府引导不力等,导致边远山村没有长远科学合理的规划,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新时期、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项关乎全国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工程,没有农村大部份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千方百计地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就边远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在农村实践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措施,不足之处批评指正。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设施建设,为生产发展奠根基。 抓住国家加大支农投入的机遇,围绕道路要“畅”、水利要“兴”、信息要“快捷”的目标,修好路、护好渠、信息快捷,把农业基础设施筑得牢牢实实。 建设具有合理规划布局、超前的道路交通、完备的配套设施、优良的管理秩序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启动各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多管齐下,扼制乱打庄盖房现象,加强各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村道路、人畜饮水、环境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利用建设。有线电视、络网等信息化服务进村入户,进一步改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条件,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积极。要不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转变农民观念,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推动创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解放思想,开展科技、卫生、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广开创收渠道,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把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等进行的广泛宣传、动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的认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着力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抓好富民政策的落实狠抓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积极落实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特别是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全面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和违反农民负担政策的“责任追究制”。同时,构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防止涉农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狠抓财政支农政策的落实,尽快建立农业发展基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消除一切束缚农民增收的体制弊端,调动群众干事创业和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四、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动土地有效综合使用。正确合理引导产业综合开发和规划,提高土地质量和附加开发利用;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完善短期的土地流转承包方式机制和规范管理;狠抓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逐步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产业基地,让更多的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经营大户集中,推动土地综合利用。五、立足自身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进程。发展农村经济,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规模,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应因地制宜,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发展就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确定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将其做大做强,真正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市场理念,不断发展和壮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开发“农家乐”、农耕展览、民风民情文化、生态旅游业,开发餐饮、农业生态观光休闲等旅游项目,发展农村农家乐、农耕文化、民风民情文化、自然生态等观光旅游业,结合产业+观光+休闲+旅游的模式,推动产业循环发展。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合理开发集体经济,促经济发展。一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选好支部书记,落实班子岗位责任制。二是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三是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要紧紧围绕山、水等自然资源做文章,把农村丰富的山林、水力、生态旅游、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积极推行,吸引更多的经济能人开发山、水等自然资源。按照“基地+产业+协会+休闲+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培育一批辐射带动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确保农产品鲜销和农产品外销的畅通。同时,要积极构建农产品外销网络,依托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农产品,建立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外销窗口,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经济发展。七、深入调研,科学合理规划。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前提必须有一个合法、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指导,统筹好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果规划上不符合实际,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就可能导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付出了巨大努力,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引起群众的抵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主要抓住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抓规划调研。要组织人员分片,进村入组寨户,切实掌握好农村资源、人口、产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真正摸清底子,客观分析优劣势,为下一步详细规划打好基础。二是扎实抓好规划制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及“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产业推进、资文融合”的思路,精心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不增加农民负担。三是抓好规划的落实。规划是蓝图,要靠干群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切实抓好规划龙头。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避免盲目建设。总之,只有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导发展,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