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ord可编辑.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的起源1) 生物起源论 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2) 心理起源论 美孟禄教育史教科书3) 劳动起源论 苏联康斯坦丁诺夫、凯洛夫;我国曹孚、王天一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a) 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 b)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 c) 制约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d) 制约教育内容2)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a) 经济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 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 c) 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 d) 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内容与手段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 1) 教育的政治功能 a) 维系社会的稳定 b) 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2) 教育的经济职能 a) 教育具有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的功能 b) 教育具有知识再生产的功能 c) 教育具有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 。3) 教育的文化功能:a) 传统-保存文化 b) 传播-丰富文化 c) 选择-提升文化 d) 创造-更新文化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1)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4)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 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第四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3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坚信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就是真善美的体现,主张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儿童的本性,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求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代表人物:a.理论萌芽时: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如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b.全盛时期:法国的卢梭(自然教育说),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德国的康德、福禄培尔等。c.进入20世纪以来,人文主义、永恒注意、存在主义所继承发展。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2.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受社会的制约,主张教育的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促使个人社会化,诗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符合国家根本精神的有用公民。教育的一切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出社会目的外,没有其他目的。代表人物:a.柏拉图和荀子b鼎盛时期:孔德、底儿凯姆、纳托尔普、凯兴斯坦纳等。【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认为:(1)教育目的应由社会的要求来确定。(2分)(2)全部教育都是为了建设和完善社会这一目的的实行和实现。(1分)(3)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人。(1分)(4)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荀子、孔德、纳托尔普、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白尔格门、涂尔干等。(2分)】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 培养“劳动者”。 我国各时期教育目的所要求培养的人才,都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劳动者”4)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是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要求。5)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第五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1. 学制:概念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P1922.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四个学制P196壬寅学制 葵卯学制 壬子葵丑学制 壬庚学制第六章教师及其专业发展1. 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分析P2211) 蜡烛角色 体现的是无私,不妥之处在于,蜡烛往往带有浓重的自我牺牲色彩,而实际上教师应该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在工作于学习中体会人生的价值。2) 园丁角色 充分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差异,但园丁的工作是基于“秧苗”的本性,顺其自然进行,不能对它“拔苗助长”,而教师不仅要挖掘儿童潜在的能力,而且有责任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通过特定的途径与方法传递给儿童,此外,园丁可以剔除一些不好的“秧苗”,但教师不能对“差生”不闻不问。3) 工程师角色 体现教师对孩子发展规划、引导的重要作用。但工程师的工作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是对产品进行整齐划一的设计与规划,这个比喻将教师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把活生生的工作对象物化,容易造成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调整与变化,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4) 一桶水角色 “要给孩子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要求,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做好教师的基础。但问题在于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要有如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的知识,及教的知识。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衡量一个人的学识水平,不仅仅是看知识量的多少,更要注重创新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导学者”,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3. 现代的教师角色定位理解P2221.授业传道者 2.研究者 3.管理者 4.引导者 5.协作者 6.课程开发者 7.心理医生4. 教师劳动的特点P2241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劳动示范性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2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教师工作的各方面。首先,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行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智劳动。其次,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是具有自觉意识的有感情、有理智、有个性的学生。再次,教师劳动内容的复杂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教师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有对他们进行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训育。最后,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的劳动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是一种综合利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劳动形式。3 教师劳动的协作性 学校教育是众多人参加、多方面配合的集体劳动,具有很强的协作性。从横向上看,学生的全面成长不是某一个教师能够决定的,而是有承担不同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担负不同只能那个的教师(如思想工作、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共同努力实现的。从纵向来看,由于学校教育是分段进行的,没有一个教师能独立完成对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部教育。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不停地进行探索,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次是由于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因素,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集中反映在教师对教育教学原则、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运用和处理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对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最好注脚。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某种突发性、偶发性教育事件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处置的能力。5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教师劳动长期性的特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首先是因为人的成长周期具有长期性,一个人从幼儿到成年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是成长的某个阶段也需要几年的时间;其次是因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塑造,都需要一个长期而不断反复的过程;再次是由教育结果显现的滞后性决定的。以上的五大特点,说明教师的劳动和一般的生产劳动有着本质区别。一般的劳动对象是“物”并且是以“物”制“物”,劳动者可以根据设计图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但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死的物质材料,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不能哟与生产者任意摆布的人。因而只有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才能在教育中本“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教育人、培养人。5教师的素养/教师专业发展内容P227教师的专业知识(论述)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应该广泛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够:(1)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2)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3)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4)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如学习教育哲学就需要思维哲学、伦理学、社会哲学、认识论等学科的知识基础;(5)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教师知识越多,他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威信就越高。2精深的学科知识教师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对所教学科应有比较精深、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要能透彻理解、全面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和学科体系,而且能了解它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与边缘学科的关系等等。只有学科知识比较扎实的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及其发展,把所教学科的知识教活教好,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因此,教师必须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3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教师要具备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与理论,因此教育学科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学科课程知识。第七章学生及其成长1. 学生概述1) 学生的本质属性a)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c)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l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1)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2) 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3) 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 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有助于优化校园文化l 师生关系的特点1)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2) 相互启发,合作对话3) 相互促进,共同成长l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 了解和研究学生 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第八章课程与课程改革1. 课程类型1)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2) 学科课程2.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1) 确定教育目标2) 选择学习经验3) 组织学习经验4) 评价3. 课改目标1) 改变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