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ord格式. 农村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初探 楚雄紫溪中学:朱桂娟【内容摘要】: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一下子提高是不现实的。我们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踏实、切实地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立足于校本教学,努力探索出适合农村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兴趣 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学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求知氛围等因素的制约, 加之交通闭塞、信息阅读量极少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作文教学面临的不是机遇而是挑战。农村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不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个人的心理障碍成为制约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瓶颈。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文水平低,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写出好作文。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作文心理的研究正逐步趋近教学现代化的要求,但相当部分的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没有根据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施教,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一、农村初中学生及其心理特点 1.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它的特殊意义。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同城镇同龄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表现为身体发展缓促或畸形,思辨能力差,没有主见,表达能力差,思维迟钝,保留着农村孩子的幼稚习气碰到困难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总之,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是存在的。 究其原因,有遗传的因素,大多数学生出身在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和农村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身上具有浓厚的农民意识。其次农村初级学校教育的不完善,农村偏于落后的生活气息,近乎半文盲的家庭,均构成制约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再则良好的家庭教育跟不上,使得农村学生的心理发展深受影响。学生由于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加之后天营养不良,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学生十二三岁就身形佝偻。这样,“农村中学生过渡性心理反常规,往往表现为腼腆 (闭琐性)、迟滞(过渡性)、家庭观念(社会、政治性)的心理。” 笔者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有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农村学生学习条件与城镇学生相比,有如下几点差异:第一,资料缺乏、信息闭塞、文化视野不广;第二,从家长到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意识上普遍不够重视,课外学习时间相对较少;第三,由于农村人群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农村家长辅导子女学习的能力欠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第四, “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女生的自信心缺乏、失学者多于男生;第五,当今“打工经济”在农村日愈趋多,教育投入与“回报”(就业)不平衡,导致“新读书无用论”抬头,直接使不少经济困难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 2.农村初中学生的优势 从另一方面看: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更能吃苦耐劳;为人诚实、厚道;抗挫能力较强;而且一般文化水平越落后的乡村,家长及学生尊师重教的风气要浓一些。这些,又是教学中的有利条件。特别是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些都给他们以美的熏陶,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民间流传的动人传说,更为孩子们增添了想象的羽翼,补充了写作的营养;另外,他们父辈的艰辛及渴望子女成才、要求摆脱贫困的强烈欲望,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极好的动力,他们所表现出的韧劲,是城里学生所不及的。二、对农村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探索 1、激发美感,体验生活激情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潜意识中,存在一种自卑心理,乡村美景及风土人情均无法触及学生的美感,主要是缺乏应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看不到乡村美在哪里。学生爱看的作文选又多是城市学生作文选,在这种情况下,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农村题材的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沈从文的边城、孙犁的白洋淀纪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介绍一些出身贫寒的伟人的传记,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体验农村风物的美,感受生活激情,重建美感,消除自卑。另外也可积累写作素材,接受作品美的熏陶。学生这时的作文体悟就不再有矫情、虚伪,也往往能自信地选择那些具有真善美的材料进行作文。 2、多种方式,快乐作文写真事、抒真情 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道听途说的材料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了解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然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够发掘出区别于城市的闪光点,比如: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挚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烙上农村的印记,又能给以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夯基础,练仿写 多数教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并非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说,对学生是有益的,尤其是初学作文时,不能不练习仿写。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己口。我提倡由仿写到领悟再到创造的这一作文训练过程。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又可以让学生悟到一定的作文方法。 强交流,重合作 新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作文就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相互合作能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合作交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可以有小组合作、自由组队合作等。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共同修改补充,可以相互讨论、评价、激励、探索,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让他们互帮互学,鼓励学生互批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好的方法,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进入妙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找到成功的快乐。 充实内容,激发兴趣 过去许多教师写作的通常做法是,给学生一个题目,简单地讲授一下写作的方法,便任由学生去写。这样教师的确轻松,可学生写作训练效果并不大。多数学生感觉无话可说,没有什么兴趣,慢慢的发展下去就越来越怕写作文,对作文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编排短剧等方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写。例如,学了课文孔乙己后,我安排学生设置情景,为孔乙己的命运安排一个结局。学生就感觉有话可说,作文容易多了。其次作文教学不仅在课内进行,课外同样也可以进行,语文教师要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校曾成立了“幼林”文学社,创办了幼林杂志。内容主要有办板报、办手抄报、成语接龙、作文比赛、片段描写大赛、巧对对联、演讲比赛等活动。幼林杂志一学期一期,主要刊登学生在这一学期中通过活动或作文课写出的优秀的文章,或是某个片段。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了自信心,由此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成了写作的主人,不再是写作的奴隶。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关注生活,充实写作内容 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把做人和作文统一起来,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掌握大量的材料,那么材料又从何而来呢?我要求学生明白,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文学来源于生活。去颂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讽刺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这样文章才具有时代感、才具有生活气息,另外要结合学校或身边新近发生的事,要多思考、多感悟,要勤于指导学生写认识、写短评,积累写作的素材。古人就曾有过“厚积薄发”之说,鼓励学生广泛积累 。学生如果不坚持长期积累,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收效是不明显的。所以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还可集农村之言,如 “立夏不下,犁扒高挂”、 “条条蛇都咬人,四脚蛇不咬人,毒气却大”等极富哲理的俗语。农村学生收集,交流这些语言,既能提高农事作文的生动性,又能积累素材。因此鼓励学生在笔记本上分类摘记,如名人名言,妙语警句格言俗语, 古今中外典型的人和事,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让全班学生定期交流 ,互为补充。 语文知识和技巧的积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作文讲评中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积累,使学生真正懂得练好基本功是提高写作的前提、熟能生巧的道理。 4、培养习惯,学生受益终身 学生在生活中总会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内心总有一种想要说出来的冲动,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倾诉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出来,这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写出自己内心最真最纯的东西。这里没有老师的具体约束,倡导“我手写我口”,自由自在,贵在坚持,日记、读书笔记是最适合的载体。这就是“坚持写”的问题。教师再在具体的写作方法技巧上正确的点拔,这就是“如何写”的问题。当我们的学生养成记日记、写读写笔记的良好习惯后,会对提高作文素质、语文素养有莫大之功的。另外良好的作文习惯还包括以下十种:博览群书的习惯,观察体验笔录生活的习惯,工整书写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想好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教师需要有热情、有恒心、有策略培养这些习惯。从作文习惯着手作文教学是新时期的教学观念,更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初中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应当成为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结果。” 5、变革要求,拓宽学生思路 变革作文要求,改“提要求”为“拓思路”。学生作文应是在一定的中心约束下的自由表达,包括文章表现手法、结构形式,教师都不应加以条框限定。让学生自己定作文要求,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例如我在作文题篮球友谊赛中让学生讨论写什么怎么写,学生提出:1、要写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