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的政治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 一个理念和目标: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2) 两个重要机构和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3) 三大政治制度和三个发展阶段1. 建国初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1954年宪法确立 A.合作基础:中国与各个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历史 B.指导思想: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82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 照,荣辱与共” C.合作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确立:共同纲领规定少数民族地区施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B.设立:内蒙古(1947),新疆(1955),广西(1958.3),宁夏(1958.10)西藏(1965) C.意义: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2. 文革期间:各项制度遭到破坏,民主法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3. 新时期的发展:(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2)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宪法,相继出台了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3)民主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二、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1. 理论形成:最早提出: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酝酿:1981年“九条方针” 形成:80年代以来,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阐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宪法: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使这一制度有了法律保证 成为方针:1984年,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2. 成功实施:条件:(1)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熟和完善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 澳门回归 意义:(1)港澳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港澳历史的新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 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 题提供了借鉴3. 台湾问题:由来: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分裂的局面,实质是中国内政 发展:敌对三通九二共识大三通、直航 阻碍因素:势力,外国势力的干涉 我们的态度:以和平为主,但是坚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 新中国的外交1. 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2. 主要历程:50年代:(1)建国初: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果: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基本准则 (3)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4)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求同存异70年代:(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间:1971年26届联大 原因:a.根本原因: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b.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c.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作用加强 (2)中美关系缓和:背景: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 公报内容:a.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建交: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3)中日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80年代: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经济组织,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与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建立不同的“伙伴关系”地区性国际组织: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