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观形考作业指导1一、填空题:20%1、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即、。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P12、我国处于北纬40度至42度之间的北方区域,是-文化和文化的“接触地带”。农耕文化、草原文化。P23、史学家蒙文通将传说时代的部落分为 、 、等三个不同的集团,而史学家徐旭升则分为三大人群:他们是 、。江汉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华人群、东夷人群、苗蛮人群。P54、新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段,即时期、时期和时期。仰韶文化以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P455、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着层次的分别。第一层次的文明是古巴比伦、中国、印度、埃及的古老文明,第二层次的文明是以地中海世界的为代表,第三层次的文明是古罗马世界解体后出现的 ,第四层次的文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欧洲文明,北美洲文明。P696、西周文化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文明价值在于对中华民族的作用。“礼乐”、教化。P76二、判断题:10%()1、古代文明产生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群交融、碰撞的结果。P1()2、因地理条件的关系,中华文明在很长的时间里是独立发展的。P2()3、中华民族的形成其实就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形成。P6()4、远古时期青藏高原的生存环境要比现在优越,那里孕育过灿烂的文化,如河姆渡文化。P7()5、文明在中国的最早突破是在长江流域实现的。P6()6、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势是由东南向西北推进,这样的趋势实际是政治、经济、文化曲折发展的反映。P16()7、中国从夏代就进入了有阶级的时代,或者说是进入“国家”时代。P64()8、大蒐礼是一个在饮食活动中传达某些文明取向的隆重而普通的礼仪。P83()9、古希腊、罗马的显著特征是阶级意识发达,而西周时期社会的主导意识是宗亲意识,没有明确的阶级意识。P72-73()10、周礼对古代中原各国具有“人文化成”的作用,而对边远的邦国,化导的意义不大。P97三、名词解释:20%1、文化:文化即人文化成,是自然的人化或人类化。分广义与狭义。广义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其体现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狭义文化:排除上述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而专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2、文明:唐人孔颖达疏解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是指人类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接近于广义的文化的概念。如古埃及文明。文明的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类摆脱野蛮、蒙昧获得的生存状态。如:文明时代的到来。3、大蒐礼P80大蒐礼是一个集体性的军事演习性质的大礼,培育着国家军事活动所需要的整体精神,也培育着着古代战阵中特有的贵族作派。4、分封制P54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标准,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四、简答题:30%1、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独创性的原因是什么?P3、P6要点:一、独特的地理条件。二、人群的交流、文化的碰撞。(要稍作阐述)2、西周为什么要实施分封制?P54第三段要点:保护周室,稳固周王朝政治。(要稍作阐述)3、分封制有何历史价值?P60-64要点;一、分封制激发了人群的历史创造。二、分封制造就统一的文明进程。(要稍作阐述)五、论述题20%1、礼乐文化对中华民族有何教化作用?请举例说明。P77-93提示:礼乐文化的教化作用可从礼乐文化进入人们的意识与无意识两个层面来阐述。P77举例说明:可选项举宣扬德治的祭祖典礼、大蒐礼、典礼等。P77-93中国文化概观形考作业指导2一、填空题20%1、 我国古代“国人”在邦国中有“三询”之权。“三询”指、。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P1042、 商鞅变法的实质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农战”,“农”就是,“战”就是。极端的重农、驱农归战。P1203、商鞅变法时是用制度、制度把民众严格地控制起来。户籍、什伍连坐。P1234、民众丧失了正面获得权力保障的任何可能渠道时,可能产生反叛的方式有:起义、 和等数种。皈依宗教、加入帮会、做土匪(土匪化)P127-1385、儒家治国的理论核心是,它的基本含义是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引导社会。教化论。P1786、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脉络可大致定为四个阶段,为第一段,中庸和郭店简性自命出及战国楚竹书中相关文献为一段,为一段,为一段。孔子、孟子、荀子。P1837、“”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无为P1948、管子学派坚信“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地,而是强调。 重农,各业的并兴。P2139、孟子提出 了“四端”说。“四端”是指人有恻隐之心、;孟子认为“四端”是不教而能的,是先天既有的。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礼让之心。P186二、判断题10%()1、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有对现实的深刻不满,同时也折射出大同理想的光芒。P147()2、德治的主张始自儒家,是儒家学说的独立创造。P166()3、孔子不相信硬性约束的东西可以带来好的政治,而好的政治在孔子看来是使民众道德提高。P167()4、“仁”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儒家政治设计中最核心的理念。P167()5、对于人性的看法,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认为人性恶,荀子认为人性善,韩非子更提出极端的“性恶”论。P183、P185、P188()6、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与儒家等量齐观,它的影响比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小得多。P192()7、老子的“道德”衍生出黄老之学、庄子之学。P192()8、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正面讲经济的有两大家,一个是管子,一个是荀子。简答题:P212()9、周人的重农与战国时法家的重农主义等同,都是国家权利膨胀的表现。P225()10、墨家的“非攻”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战态度,显示出一种明确而强烈的民意特征与民权意识。P201-202三、名词解释20%1、国人P1022、野人P1023、大同P144大同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采用的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具有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4、小康P145 小康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是天下为家、人们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已,是个讲信仁让、遵礼有序、治平和睦的社会。四、简答题1、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大众的历史品格特征是什么?P98、P110要点:(要略加阐述)一、主体性不张。二、具有黄牛品格。2、在我国古代,“国人”在政治上有哪些表现?P104-105-106要点:(要略加阐述)一、“国人”具有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等“三询”之权。 二、“国人”在贵族内部的斗争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国人的力量不仅可以影响国内,还可以影响异邦诸侯的决策。3、孔子认为“仁”的最高境界与最低要求是什么?P172-175“仁”的最高境界的要求:为仁者要从立志做起,“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讲信、义、智、勇等一切“修己以安百姓”的德行,浇灌志仁行仁的“君子”精神,以塑造“杀身成仁”的坚强的主体意志。其实,“仁”的最高境界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仁”的最低境界的要求是“仁者不贪”。这也是仁政实施的基本条件。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儒家治国理念的核心教化论的内涵?P179-181要点:(要展开论述)教化论是儒家治国的理论核心,它的基本含义是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引导社会。教化论的内涵:一、教化论是君民“同体主义”的观念。二、教化论是行动主义的,要求“君”在德行上给万民作表率。三、教化论主张“教”先于“刑”。中国文化概观形考作业指导3一、填空题20%1、中国古代“文治政府”在国家行政体制上采用秦国的制和制,以为文化的大方向,文治政府的行政者是一个庞大的,他们大多数是的信徒。郡县、中央集权、儒家的文化设想、官僚群体、儒家。P2712、宰相为百官之长,具体的职责包括:(1);(2)总领百官奉事,主持百官朝议;(3)对皇帝的诏书有;(4)选拔官吏,劾案百官,有;(5)主持君国每年的上计,课考百官等。制定律条、封驳之权、诛罚之权。P2933、汉代地方政治为两级制,(郡之上后来又加刺史一级,成三级),郡的长官称,县级官员万户以上的称,不足万户的县称长。郡县、郡守(或太守)、令。P299-2304、经学士大夫走上历史舞台是从开始的。汉武帝“独尊儒术”P3295、汉武帝独尊儒术,实际是为社会树立起唯一的价值轴心,即是人生唯一正大的出路 。儒家之学因此很像是一种国教,其最深刻的影响是对的塑造。几乎可视为汉民族的第二天性。读书做官,民族文化心理,重读书、科考。P3296、西汉士大夫与东汉士大夫在文化精神品格上有鲜明的差异,西汉士大夫试图以改造现实,而东汉士大夫则“由实入虚”,在生活上 ,从而开魏晋南北朝思想主流的端绪。思想的力量、趋向黄老P332-333、P3417、玄学士人“展现型”三态是指、。名士、清谈、诗文。P357二、判断题10%()1、两千年王朝政治的基本规模定型于秦汉之际,具体地说是从秦统一到汉武帝独尊儒术前后这一大时段,其特征为“文治政府”。P269()2、大体而言,文治政府模式,到汉武帝“独尊儒术”时就形成了。一经确定,两千年无根本变化。P271()3、政治的宽平表现在中央层面是对相权的尊重。汉代不尊重相权,唐代相权才得到尊重。P292、P303()4、汉代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顶峰,其中央体制为最善之体制。P303()5、唐朝的中央官制沿用的是隋朝的三省六部制。P303()6、先秦时代的“士”是周贵族中的最低爵位,“士”与“大夫”是周代贵族群体中的两个阶层,故不能称为“士大夫”。P321()7、经学时代的士大夫和玄学时代的士大夫分别是指魏晋南北朝时代和西汉时代的士大夫。P329()8、“科举时代的士大夫”指的是宋元以至明清时代的士大夫。P363()9、隋唐以诗赋取士,对应的是全社会的崇尚文学,崇尚才子,明清的以经义及以八股取士 ,则应对的是社会对道德的尊崇。P382()10、一个社会,何种势力为主宰性力量,即哪一阶层掌权,不是靠现实的力量而是靠思想和道德来决定。P392三、名词解释20%1、三省六部制 P30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也称宰相制度)。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为宰相,分别称中书侍郎、门下侍中、尚书令,中书省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并交皇帝签发、门下省掌管中央政令审核,有权对皇帝签发的诏书(政令)封还;尚书省掌管六部,负责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2、胥史P3133、轴心期 P3224、今文经 P333四、简答题20%1、汉代“文治政府”有何特征?P271-276一、治国理念上的道德理想主义。二、开创平民出身的士大夫治天下的格局。三、官僚群体以儒生为主体,保证他们被选拔的条件,是他们的圣人信徒的资格(通过科举考试,有道德理想、有学问)。四、士大夫的文化理想与皇权的私有之间,有时会产生冲突。五、往往会出现皇权宣扬的政治理想与实际的政治实践之间的矛盾。六、在处理国家经济问题上有巨大的局限性。2、儒学在汉朝的百年之间快速成为“天下”风尚的原因是什么? P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