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新乡医学院社科部8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答案】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1)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2)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体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2 经济全球化【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开始在全球范国内进行组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大大加快了。(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表现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3)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推动了经济全球化。3 资本的有机构成【答案】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并通过价值构成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的有机构成,它的公式是:C :Vo4 生产方式【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5 相对剩余价值【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6 自由【答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在必然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J 魄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二、简答题7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答案】(1)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性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v1982年的经济危机,因为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它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调节机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己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3)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生产下降的幅度减小,失业率有所降低,企业破产的数量减少; 危机周期的长度缩短;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这里,必须明确,随着调节机制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尽管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资产阶级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调节措施和手段,经济危机是克服不了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8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答案】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线发展。(2)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4)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9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同时真理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不,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b.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a.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a.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b.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一、名词解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