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应学生用书P153 知识梳理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 反射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包括条件反射 后天性 和非条件反射 先天性 两种 2 结构基础 反射弧 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问题探究1 反射完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提示 反射完成的基本条件是 完整的反射弧 适宜的刺激 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2 膜电位静息状态时膜电位是内负外正 而兴奋时是内正外负 3 传导过程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 4 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结构 2 传导过程兴奋传导 突触小体释放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 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其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问题探究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经过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因此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可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具有语言 学习 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 大脑皮层言语区 2 学习和记忆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 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 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长期记忆 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自主检测一 判断题1 反射是一切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答案 2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 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答案 3 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化学信号 答案 4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后膜上 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 5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答案 6 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 二 选择题7 2019 洛阳市高三年级统一考试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 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 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 ATP的合成和水解D 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解析 信号分子 递质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 答案 D 8 2019 新课标全国卷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 溶液S 中 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 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 浓度 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可观察到 A 静息电位值减小B 静息电位值增大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析 动作电位主要由细胞外液中的Na 和细胞内的阴离子维持 细胞外液中Na 减少 Na 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减小 答案 D 9 2019 江苏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 若在 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 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内负外正D 在 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解析 据图 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 为传出神经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因而施加刺激于 产生兴奋引起屈肌收缩 此过程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能称为反射 选D项 答案 D 10 2019 海南 将记录仪 R 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 如右图 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 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 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 兴奋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 该处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 而另一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所以记录仪会向左偏转 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成外正内负 所以记录仪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之后兴奋会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 右侧电极的记录仪会变成外负内正 而左侧的电位仍是外正内负 所以记录仪会向右偏转 当兴奋传过后 右侧电极的膜电位又恢复成外正内负 所以记录仪又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答案 D 三 非选择题11 2019 杭州模拟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 1 若用电刺激A处 在B D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 处 神经兴奋传到该处时 该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 2 在用脊蛙 去除脑保留脊髓 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 刺激蛙左腿 左腿收缩 刺激右腿 右腿收缩 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当刺激较强时 刺激蛙左腿 左腿收缩时 右腿也会收缩 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 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 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 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于是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刺激蛙左腿 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 说明伤及的是 神经 刺激蛙左腿 若 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 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 那么可刺激 观察 的方法加以验证 答案 1 D由正变为负 2 传出 左 右腿均不收缩右腿左腿是否收缩 对应学生用书P154 考点1神经调节的方式与结构基础1 基本方式 反射2 结构基础 反射弧 1 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2 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典例1 2019 江苏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a b c d 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 切断d 刺激b 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解析 d是传入神经 b是传出神经 切断d 刺激b 可以引起效应器收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快 指突触后膜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 电信号 答案 A 1 反射的种类 3 有关问题分析 1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 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 感受器 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 产生的结果相同 但机理不同 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破坏兴奋无法传导 神经中枢破坏 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3 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 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 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特别提醒 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都能使效应器产生效应 但却不属于反射 举一反三1 现象I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 现象 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 正确的是 解析 现象 现象 的缩手反应都能够完成 这说明参与现象I和现象 的反射弧完整 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反射活动 所以A错 现象I是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低级反射 现象 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现象I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少 现象 参与反射的神经数量多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两个现象应当一样多 答案 B 2 在用脊蛙 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 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 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 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 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 感受器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 效应器 解析 破坏前 刺激左后肢时左右均收缩 破坏后刺激左后肢 左右肢均不收缩 说明破坏的结构可能是感受器 传入神经其中的一处或两处 刺激右后肢 左后肢不收缩 说明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入神经 效应器被破坏一处或两处 答案 C 3 2019 全国卷 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 称脊蛙 为材料 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 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 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 神经中枢位于 中 2 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 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 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 见右图 立即刺激A端 能 不能 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刺激B端 能 不能 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 该活动 能 不能 称为反射活动 主要原因是 解析 1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位于被刺激部位的皮肤中 脊蛙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即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3 神经元的生理特性是 受到刺激 能够产生兴奋 并且传导兴奋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是 受到刺激 能够收缩 故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后 立即刺激A端 会引起与其神经相联系的左后肢骨骼肌收缩 但由于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 故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刺激B端 兴奋不能传向左后肢骨骼肌 不能产生收缩活动 答案 1 皮肤脊髓 2 突触的结构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 能不能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考点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电传导 1 传导过程 2 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1 突触的常见类型 从结构上来看 A轴突 胞体 B轴突 树突 从功能上来看 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突触传递 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 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 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称抑制性突触 突触的兴奋或抑制 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 2 兴奋在突触中传递过程 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 乙酰胆碱 单胺类物质 氨基酸类物质等 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3 特点 单向传递 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而不能逆向传递 典例2 2019 广州模拟 如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 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C 兴奋时 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 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解析 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因此 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也可能是抑制 答案 D 1 在神经纤维膜外 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在神经纤维膜内 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 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 2 离体实验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而在生物体内 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因此在生物体内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仍是单向的 3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1 图示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 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 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2 解读 a电位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此时K 通道开放 b点 0电位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 通道开放 bc段 动作电位 Na 通道继续开放 cd段 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 静息电位 3 电位测量 静息电位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 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 如图甲 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动作电位 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或内 侧 如图乙 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 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 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 兴奋或抑制 递质的释放应属胞吐作用并不是跨膜运输 5 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 或者是兴奋性的 或者是抑制性的 6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 就被酶破坏而失活 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7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是由突触所决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