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801哲学专业综合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简答题1 世界观与人生观【答案】(1)世界观世界观是指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在社会生活中关系到人们对自然、历史的根本性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2)人生观人生观是指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人生观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并具体地表现为对生死、祸福、荣辱等问题的看法。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3)关系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世界观理论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阐发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实际地塑造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必然渗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从根本上说,人生观是一个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问题。(4)评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方式、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争取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以及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实现人生的价值,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任务不仅在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更在于现实地改变世界,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1)实践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因此,辩证法就被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或辩证的唯物主义。(2)实践观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并不是脱离开对于自然的唯物主义理解的。它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自然的唯物主义理解也不是脱离开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的。它把实践视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把物质生产实践视为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3)实践观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以物质工具为中介而对于对象世界的实际的把握,认识则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对于现象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或象征性把握,这两种把握活动应当是彼此一致且互为前提的。而且,认识归根到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的标准;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所以,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即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两个力一面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3 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答案】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1)辩证唯心主义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2)转向社会主义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3)批判形而上学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4)转向唯物主义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己发生变化。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4 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答案】在认识论上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它们是对立的。(1)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物主义反映论都坚持可知论,肯定人能正确反映世界。彻底的唯心主义坚持的可知论与唯物主义可知论有原则的区别。在这些唯心主义者看来,世界本质上是精神,精神认识世界,即精神的自我认识。(2)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不可知论并不直接否认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但它回避世界就其本质而言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例如:英国哲学家休漠认为,人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等问题,都是不可能知道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感觉,但是人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3)不可知论怀疑人的认识能力,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所以一直受到旧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的批判。但是他们对不可知论的批判都是不深刻的,没有对不可知论做出令人信服的驳斥。只有马克思主义运用实践的观点才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实践之所以成为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实践的成功能证明我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上只存在现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5 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但错误的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并占据一定的历史地位?【答案】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但是产生历史唯心主义也有其合理的根源。(1)阶级根源对社会历史的解释,直接同各阶级的利益有关。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分离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剥削者总是垄断脑力劳动的特权,被剥削阶级则被迫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所以,剥削阶级必然夸大脑力劳动的作用,夸大个别人物的聪明才智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活动的作用,贬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众的作用。(2)社会根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之所以能独占统治地位,还因为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缓慢,因而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及从事物质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