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简答题1 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答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中。他经过多年的教育实验,开展教育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办学成绩斐然,参观者成批而至,其学校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2)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要求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化;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3)要素教育。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有:体育。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技巧。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关节活动的最基本动作是打击、搬运、拖拉和旋转。德育。道德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首先在家庭中奠定。教育儿童要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智育。数目、形状、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借助这三个要素来实现。(4)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语言教学。裴斯泰洛齐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语言教学要从发音教学开始,然后进行单词教学,最后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教学。关于算术教学。裴斯泰洛齐认为数字1是数目的最简单的要素,而计数是算术能力的要素。关于测量教学,也称为形状教学,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事物形状的认识能力。他还将测量教学和图画教学、写字教学联系起来,认识直线、曲线等形状要素也是绘画、写字教学的简单要素。,他一方面亲自(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1774年,裴斯泰洛奇创建“贫儿之家”教这里的儿童读、写、算的知识,并施以道德教育,同时让他们学习农耕、纺纱等生产技艺,参加生产劳动,从而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实践。 2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答案】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与民主并举,并主张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判断一切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的视为“若舟车之有两轮焉”“真教育”。海内外相呼应,浑然一体。由于中国科学社的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五四”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波助澜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两方面:(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等方法的应用。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进步的促进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 各种新教学方法如道尔顿制等的试验广泛开展; 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 3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要求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的内容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他的学校教育的理想,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己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表现,要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4)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教育理论对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接受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整体性的观点,将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理想的观点。70年代和8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一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理论探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像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也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良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强烈影响。 4 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答案】课程目标是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一般来说,课程目标可以包括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主要有:(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明确提出教育的总目的和培养目标后,课程目标才可能清晰化,才可能对整个课程的制定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2)学生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课程目标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3)学科发展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中的目标是不同的。例如数学课程,在小学和中学,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其课程目标都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4)社会要求社会对不同课程要实现的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立也应考虑到社会要求。(5)课程特点课程可以分为宏观课程和微观课程。宏观课程又可分为普通课程、职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目标应该不同。普通课程的目标一般以认知类目标为主,职业类课程则应以实践类目标为主,专业类课程则兼有两类目标。微观课程如语言一文化类课程、哲学一政治类课程和道德伦理类课程、以及艺术一体育类课程等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课程目标也应根据其特点来确立。5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一、简答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