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意识:高考开放式历史试题的精髓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李林川(福建福州,350001)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利用这种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不断增强其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成问题意识的必要前提是,首先要会发现并提出问题。笔者以为,这也正是近年来高考各学科命题指导思想中特别关注并发生嬗变的精妙之处。笔者注意到,在2017年颁发的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说明中,历史学科的考查要求作了重要的调整。其表述较此前的变化为:“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应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和高考考试大纲说明中,继续保持了这一要求。这一调整的到位,表明历史学科命题专家从高校招收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视域与需求出发,注重实现“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和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国内著名的命题专家刘芃研究员也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指导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尤其反复强调了在高考试题中考查“提出问题”的必要性。事实上,这几年来命题专家们一直在致力于把开放式历史试题作为本学科高考命题的“金字招牌”,每年都基于该题型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创新,而其精髓就在于以渐进方式提高考查考生“问题意识”的力度。这无疑切中了高中历史教学长期存在的软肋,有助于发挥高考指挥棒的反拨与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乃至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回顾近年来全国卷该题型的演进,明晰和领会高考命题专家的命题理路。为节省篇幅,笔者仅列举2013年以来全国文科综合(新课标)卷1中该题型试题并展开分析:2013年:以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为材料。考查要求:比较两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以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为材料。考查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2015年:呈现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的公式的文字材料。考查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16年:呈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一段论述材料。考查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2017年:呈现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考查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18年:呈现鲁滨逊漂流记的小说梗概。考查要求: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我们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以上所列试题在取材以及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以“素养立意”的开放性命题理路是清晰可辨的:在提供一定的开放度前提下,给予考生展示其创新性与辩论性的空间,整体上均属于基于对陌生情境材料理解并进而展开基于理据的历史解释的命题。从近几年试题范式演进可见,其命题理路已然成型:即给予陌生的情境材料,要求考生自主提出论题,并结合材料与相关知识加以论证。具体来说,2013年的试题要求考生对历史现象、事实展开历史解析,但不需要自主提出问题。从2014年起,则需要对某一观点、主张等迁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信息,学生可以支持、反对或者检验。同期,逐渐加大了对“问题意识”的考查。考生必须在短时间内明晰阅读、理解材料传达的历史有效信息,并辨别潜藏在情境材料背后的假定与观点、主张,重新建构存在内在联系的材料(包括所学知识),进而自主提出论题,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展开论证。评测的侧重点在于考查其论题是否符合明确,论证过程是否严密、理据是否充分,测定其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与逻辑论证的实际能力。基于上述的研讨,在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笔者主创了这样的一道开放式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中国重要史实五口通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实业救国维新变法清帝退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民大革命九一八事变开国大典任选表中的2个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列出所选历史史实;阐述所选史实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本题要求选定2个史实自主创建的共同论题并加以阐述,旨在考查考生应用已有知识、方法重构历史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即观察表中所列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史实,从中发现某些史实彼此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并迁移、应用所学知识,以论题方式明确表述其逻辑关系,达到发现问题、论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检测目标,是传承与创新近年全国卷该题型的尝试。本题彰显自主性、开放性的特色,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考查迁移和应用学科知识提出、诠释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与辩证分析的方法,几乎涉及了历史学科的各个核心素养,提高了历史思维含量。这是在2017年高考前夕省级层面的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具有模拟高考的仿真功能。该题实测难度值为0.36,区分度0.59,较好满足仿真高考的甄别、区分和选拔要求,也能及时发现目前高三历史教学存在的薄弱点,起到反拨和调整本阶段历史教学策略的作用,得到基层师生和专家学者的认同与赞赏,达成了命题预期。无独有偶,就在当年的高考语文学科试卷中,也出现了与本题命题思路与呈现方式相似的试题。兹列举如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比较上述所示两道试题,都给予考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在所给关键词或重要史实中自主发现问题,根据关键词或重要史实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列出标题或论题,进而迁移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论证以自圆其说。从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技术等方面来说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即考查考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概言之就是考查其“问题意识”。如前所述,2017年高考历史该题型试题考查要求是,从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2018年高考历史该题型试题考查要求是,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考查“问题意识”的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形,应该而且是多样的。如笔者创作的下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年 代事 件年 代事 件1776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1851 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1789-1794 法国大革命1857-1859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1810 柏林大学创办1859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1825 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1861 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1810-1826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1861洋务运动兴起1832英国议会改革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48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巴黎公社革命 摘编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这是福建省2019年高中历史质量检查的试题,其实测难度值为0.32。从抽样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不明“进步潮流”定义,难以通过归纳表中相关史实抽象出“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全球化”“工业化”等“进步潮流”。可见其依旧对以往高考“开放题”题型的亦步亦趋,不能领会其“开放”的精髓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解构、作答,说明历史教学中对训练学生的“发现问题”依然存在软肋。其实,无论是“自拟论题”、“提取情节”还是“归纳历史进步潮流”,都强调了根据问题指向去“发现问题”的重要性。虽然情境材料与呈现方式有所差异,但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上述此类开放式历史试题侧重考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的命题思想也一以贯之,把强化考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其精髓的理念依旧不变。在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白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发现问题是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水平高低的显示,解决问题只是能力大小的分辨。因此,教师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继而讨论和解决问题尤为必要。这种“问题教学”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培育其整合、应用所学知识,在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历史思维与科学精神,全面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者联系电话:18965900715地址: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17号福建省普教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