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812新闻传播学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一、概念题1 “使用与满足”理论【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有关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的传播理论。传播学家E. 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媒介在操纵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2 信息高速公路【答案】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缆网络和信息系统工程,是一种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总统在1992年发表的国情咨文,倡议者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永远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产生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影响。 3 知沟理论【答案】知沟理论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问的两极分化问题。 4 内省【答案】内省是指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在我国的儒家思想中,内省主要是指人的自我修养,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等论述,都是这个意思。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 5 双重行动模式【答案】双重行动模式是由巴斯提出的,是对麦克内利把关模式的完善和补充的信息传播模式。巴斯将“个体把关人”的研究从对单个新闻加工者的研究拓宽为对明显分为两类的多重“把关人”的研究,所谓的双重行动是针对新闻把关活动的两个部分而言的。巴斯把新闻媒介的把关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闻采集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有记者,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纷纭复杂的现实事件进行取舍与加工; 第_部分的把关活动是新闻加工阶段,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新闻媒介输出的所有信息都要经过这道重要关口。第二部分的把关即新闻加工比第一部分的把关即新闻采集更具有决定性。 6 双向传播【答案】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二、简答题7 在传播学研究的美国源头有哪些重要人物?【答案】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库利、帕克和米德。他们将传播置于人类行为概念的中心点上,将传播媒介解释为在美国恢复社会道德和政治共识的代言人,并对传播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念。(1)杜威(1859-1952)杜威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他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而新媒介亦有助于形成研究潜能; 指出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他甚至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把新闻业引进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来改造社会科学”。在(批判的伦理学大纲(1891)中,杜威宣称:“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经验与本质(1928)一书中,杜威说:传播“是工具,因为它使我们从其他事物的巨大压力中解放出来,否则我们就会被压垮目的就是人们分享社会上宝贵的目标和各种学问。有了这种分享,传播的意义就在社会的意识中得到增强、加深和巩固。”杜威为美国传播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工具性的基础”,并直接影响他的三个追随者一一库利、帕克和米德的学术研究。(2)库利(1864-1929)库利是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这个理论反映出他的隐居的内省的个性。库利认为,我们通过想像别人是如何感觉我们的行为和外貌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自我可以说正反映了别人的意见,所以库利把它叫做“镜中自我”。他将自我分为三个部分: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印象的知觉; 对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的知觉; 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的感觉。我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自我概念的形成。库利还认为,在首属群体中,人际传播能使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库利觉得家庭是最重要的首属群体,像友谊、服从、忠诚、崇敬和个人自由这些品质都发源于此。(3)帕克(1864-1944)帕克曾被人称为“可能是美国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o帕克受齐穆尔的影响,将人际传播,特别是与父母、同僚和朋友的初级团体的人际传播放在一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传播就是“个人能以某种意识到达某种程度,并对别人表达态度与观点的一种社会心理过程。”人际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交换,每个人有权对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予不同的意义。在1941年的欧洲危机期间,帕克认为,为了让公众迅速了解事件,新闻的传播变得非常急需,而且现代传播手段已经可以完成激励广大军队和全体人民斗志的复杂任务。他还第一个提出了民意是可以测量的观点; 第一个提出了“议题设定”的观念,认为“新闻是人际交谈的基础。”(4)米德(1863-1931)米德是位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但他却认为自己基本上是个哲学家。他的著作为传播学界所重视。他的精神、自我和社会一书的精华部分,是其首创的符号互动论。米德认为,“行动”是人在一定处境下的全部反应。但是,人不会像动物那样不假思索地简单地做出反应。人类还有一点不同于动物,即人有“自我感”。在米德看来,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而内向传播应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语言是一系列符号,为社会所共有。人只有在学会说话和理解符号之后,才开始产生自我概念。自我又可以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主体我”代表着每个人本能的、独特的“自然”特性; “客体我”代表着自我的社会的一面一一即内在化了的社会环境要求的以及个人对这种要求的领悟。 一、概念题考研试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