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843中国古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名词解释1 王莽改制【答案】王莽改制是指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其主要内容是:王田、奴婢政策、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更易名号等。由于政策多处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导致新朝的灭亡。 2 大宗小宗【答案】大宗小宗是西周宗法制为处理嫡长子及其庶兄弟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制度。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的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大宗和小宗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 北府兵【答案】北府兵是指东晋在招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故称为北府兵。该军为当时精锐部队,士兵皆晓猛勇敢,屡战皆捷。太元八年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北府兵一方面抵御北方强敌的入侵,另一方面也改变扬州“权重而力弱”的局面。 4 庆历新政【答案】庆历新政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一次变革,称之为“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欧阳修知谏院,富弼、韩琦相继进,范仲淹在宰相杜衍的支持下,推行年)新政,变法主张就是“陈十事”书:明黜涉,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抑侥幸,限制恩荫。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择长官,选好地方官。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其中除一项外,其余均被宋仁宗采纳,颁行全国,称为“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一部分官僚的利益,引起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一年多时间,就宣告失败,说明北宋统治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 5 东林党【答案】东林党是指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其代表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因其讲学场所为东林书院,故得名。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贬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6 王圻续文献通考【答案】王圻续文献通考是明代他所作的文献通考的续编。王圻是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御史、陕西布政司参议,后辞官归里,专事著述。他收集史书、文集、奏疏、史评等,并加以考证成书,是对文献通考的重要补充。该书成书于1586年,共二百五十四卷,记事上起南宋嘉定年间,下至明万历初年,体例仿通考。与文献通考相比,增加了节义、书院、氏族、六书、道统、方外等六考,田赋考中增加了黄河、太湖、三江和河渠四个子目;国用考中增加了海运;学校考中增加了书院、义学。乾隆年间官修的续文献通考多取材于该书。 7 护乌桓校尉【答案】护乌桓校尉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武官。西汉武帝时,霍去病攻占匈奴领地,迁乌桓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地区,设置护乌桓校尉,保护内附的乌桓人,之后并为匈奴中郎将。到东汉、魏、晋时期也设有护乌桓校尉。 8 南书房【答案】南书房是指清朝的内廷机构。原为康熙帝书房,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称为南书房行走,人数不固定。除陪皇帝写字作诗外,也秉承皇帝意旨拟写谕旨,发布政令,实际上是皇帝处理政务机要的秘书班子。南书房的设立,削弱了议政大臣会议的权力。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不再参与国家政务。但由于入值者常能觐见皇帝,因此仍具有一定地位。南书房亦被长期保留,直至光绪二十四年撤销。 9 春秋五霸【答案】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军事斗争十分激烈,出现了大国兼并小国、大国相互争霸的局面,此后,周天子失去权威,依附于诸侯,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权,互相征战,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10大汶口文化【答案】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坟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己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氏族制度瓦解,非常接近阶级社会。 二、简答题11简述两税法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评价。【答案】唐德宗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实行两税法。(1)背景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大批流失,军阀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山东、河北、河南不再为朝廷所有,政府的经济实力大幅削弱,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国家控制的土地微乎其微,指望依靠名存实亡的均田制以解决财政危机,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役制度的进一步混乱。方镇州县各自为政,巧立名目,贪官污吏中饱私囊。豪强富户百般规避,转嫁负担,贫弱百姓则旬输月送,不得休息。以上情况表明不改变旧的赋役征收原则,仅靠加重对现存课丁的压榨来维持财政收入的办法已经走上了绝路。(2)内容基本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主要内容包括:统一税目,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摇以及其他一切赋敛纳入两税。依据土地财产划分户等,不论主客、丁中一律按户等高下征税,行商由所在地征收三十分之一。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量出以制入,以大历十四年的全国垦田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额分摊各州。(3)评价两税法是中国古代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趋势,扩大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立法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不均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户口。成为调节国家、地主、农民三者关系的重要的手段。唐政府长期不调整户等,使以贫富为差的原则不能充分体现。户税以钱定数,而钱币流通不足,渐至钱重物轻,农民实际负担随着物价趋势不断加重。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